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晋、宋、辽瓷器鉴别应知
中国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汉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农夫、厨师、歌舞、舞乐、杂耍等,动物有猪、羊、牛、鸡、马、犬等。建筑有随葬的冥器中的多层楼阁、亭台、粮仓、猪圈等。在烧制中汉唐时代很多用了铅釉,如北齐时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胎质细腻,釉色米黄、模印浮雕乐舞胡人的装饰、神态生动、制作精巧。
瑰丽的唐三彩更是精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东来囊驼满旧都”,“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当时用彩釉制成的马、骆驼。有的描写生活,有的描述了丝绸之路,有中亚种的双峰驼,有*的单峰驼等,使今天的人们能感受到当时的繁荣,也给历史留下了考证。
在中国陶瓷史上以青釉为瓷器最早的色釉瓷,这应属于越窑。早在东汉时期发源地浙江的上虞、余姚、德清、宁波、绍兴、萧山、永嘉等地。这种青瓷在早期是无精细的配料标准,无最佳温度的烧制。所以油料成色不是太稳定。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技术已是很有标准的,很有技术,很不简单的了。因此看一个古老的文物瓷器要用历史的观点去看,也应在认识瓷器的同时要知道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
中国最古老的瓷器应是青瓷,越窑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以绿青色为主,这种青色泛黄、泛微黄、泛灰青闪黄等。以铁为着色剂,含量在%~%之间,呈色后的青色为灰黄闪绿或微绿色。这种瓷通称青瓷也称绿釉瓷。在青瓷以后又出现了五大名窑。哥、汝、官、定、钧等多种窑。
越窑
1.越窑越窑古老到东汉,甚至更老不奇怪。
代代有诗赞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
浙江余姚上林产,秘色神秘有年代。
注解:
越窑是一个古老的窑场,早在东汉时就有了。依照考古发现,可以最早到商晚期(冯先铭《中国陶瓷》一书336页)生产的窑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考察发现窑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铁烧制的,在古代对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浅度可见釉面不太匀。
还有一种一直被赞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五代塔基中发现瓶、碗、碟14件之多。并有记载,其色为黄青色。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于天下。其实社会上现存的越窑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
2.东汉、三国、晋越窑青色辨
东汉越窑有青绿,三国越窑豆青好。
灰黄微绿晋越烧,越窑用铁青瓷早。
注解:
中国青釉发明于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产始于东汉越窑。青釉是用低于3%的铁在800℃以上的温度烧成的。为了改变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还原温度烧成了不同感观青色的瓷器。它们的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比例是%~%,只有青绿色含铁比例是,是用强还原温度烧制(详细见表1)。三国时期烧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晋代烧成灰黄色和微绿色,但都是用铁做呈色料的。
3、陶器特点
普通粘土制为陶,温度九百烧陶窑。
百分之三陶中铁,胎粗釉粗质不牢。
不施釉或低温釉,吸水性好音低陶。
注解:
陶是用普通粘土经900℃高温烧制成的,元代瓷是用麻仓土和高岭土,是一种瓷、土共成的瓷用好土,元代以前瓷大部分是由瓷土烧成的,陶含铁超过3%,胎粗,质地不坚固,常常有吸水性,扣之有声音低,没有瓷的声音清脆,明瓷早期五千年前就为了防裂在粘土中加入沙子和稻壳,稻壳烧后成为炭,有20%成为硅。在早期的陶器中就烧制成篦子、蒸屉等用具。
4.陶器
陶器挂釉不是瓷,制胎瓷土才是瓷。
鉴别要看足底胎,吸水若高不是瓷。
扣之声音有不同,足粗松散爱掉渣。
注解:
在陶器上挂釉,画纹饰,看起来像瓷器,其实不是瓷器,它还是陶器。因为区别在于用什么料制胎。陶器所用陶土的含铁量在3%以上,陶坯要比瓷坯粗,质地不如瓷,不施釉或施低温釉,有的施釉不满,由于质地疏松,吸水性比瓷胎高得多。陶器是用低于900℃烧成的。
5.瓷器
高岭瓷土制瓷坯,瓷中含铁比陶低。
温度高烧一千二,瓷用瓷土制成坯。
瓷器基本不吸水,扣之声脆是瓷坯。
注解:
瓷器是高岭土制坯,含铁量在3%以下,烧成温度达1200℃以上。施高温釉,细釉,有的施几次釉,瓷胎的吸水性很低,施釉的部位几乎不吸水,质地密,坚固。扣之声如钟,如铁。从元代起瓷土采用二元配方,即用高岭土和瓷石按一定比例制为瓷土,使瓷工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6.五大名窑
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
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
注解:
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钧窑。胎是灰色,但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胎薄裹足,钧窑胎重、厚的超过汝窑和官窑、哥窑器。胎薄体轻是定窑特点:胎白、口没釉,定窑有足刷纹,釉有泪滴下垂的痕迹。
7.看四大名窑的足
哥足灰胎火红连,紫金土色官足联。
汝窑裹足有支钉,钧窑露足如铁环。
注解:
哥窑足灰色,足圆润,官窑胎因用紫金土,足表层是铁褐色,给人以和釉子连在一起之感觉,但胎里也是灰的。汝窑釉裹足是特点,钧窑露足表层如铁,足如泥为宋,足有砂粒为元钧。就是说:细为宋代粗为元代。按时间定窑五大名窑之首,是在邢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瓷。早在宋代就不用化妆土了。有酱、白、紫、红绿等色,有泪滴、竹刷纹。定窑器件是五大明窑中最轻的。
钧窑瓷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8.钧窑
胎骨坚如铁,铜红釉器也。
叩之出铁声,紫褐浅灰结。
二次烧为绝,蓝青白如雪。
变化万色云,曲流为特写。
釉淌补裂纹,蚯蚓曲爬也。
玛瑙掺釉中,万花的世界。
注解:
钓窑几个朝代都烧,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鉴别,看宋代的各种特点,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流淌有旋涡,有蚯蚓走泥纹,窑变万千像万花筒,釉中含铜。
9.钧瓷几个朝代的不同
钧瓷宋元明清烧,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钧胎釉为最好,元差清细神韵孬。
元钧胎粗又含砂,清钧细制胎又糙。
注解: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10.宋钧
钧窑常常带斑红,高温釉中含有。
红斑蓝釉有过渡,蚯蚓走泥纹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注解: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11.宋元钧瓷鉴
宋钧釉活到圈足,元钧釉呆不到足。
宋器简单少雕琢,红斑过渡蟹青熟。
蚯蚓走泥兔毫在,瓷胎色釉鉴自如。
宋钧窑釉活,釉到足圈、元钧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纹明显。有的是兔毫纹,红斑有过渡边沿,有蟹甲绿,釉好胎如泥为宋。足粗走泥纹不活为元。
12.钧瓷五色
玫瑰红色海裳红,天青粉青月白青。
窑变出色十几层,各色釉亮白不明。
注解:
配釉采用铜磷铁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制,分层挂釉,使釉层结构复杂多变。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13.钧瓷辨认
官钧民钧历代钧,断代分钧怎么分。
官钧稳重多下坠,质坚胎硬扣铁音。
多次施釉显肥腻,流淌曲线扶感亲。
蚯蚓走泥有动感,紫红窑变飘渺真。
民钧金钧和元钧,数字大小把器分。
蟹甲绿斑护胎釉,胎质粗糙釉不均。
走泥呆板釉不活,看足釉胎把代分。
金钧胎粗色发黄,足釉半截是元钧。
堆贴镂划重又大,釉淌面粗元代钧。
元后各代仿钧胜,胎粗釉呆器失真。
注解:
钧窑代代没停过一直有烧造,也分官钧、民钧。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
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
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
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14.均瓷观泡
均窑铜红大泡出,泡在水流旋涡突。
温润色浅光环围,窑变天蓝泡更疏。
釉色流动不如红,天青泡多密不疏。
大小都见不分层,月白釉中泡不出。
红斑器物泡很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均窑观泡铜红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涡中。温润色浅,有光环围着泡。天蓝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动状态不如红釉,天青泡多密,釉没什么流动感,大小泡都有,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不分上下层。月白釉中泡很少几乎不出泡,红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纹都是小泡。
15.钧瓷观泡釉简句
铜红泡大旋涡出,色浅温润环中孤。
变蓝动感不如红,天青泡多大小突。
月白无泡红斑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参见14注解。
汝窑
汝窑在河南省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宋代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这种瓷胎不太厚、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三彩等,是一种非常不一般的窑口、汝窑瓷釉色好看,而且釉光莹亮,在光照下有不同角度出现不同色度之说。器形以小型为多,常见的为洗、炉、尊、长颈瓶、盂、钵类。
汝窑有开片、底为支钉烧造。
过去认为汝窑在历史上仅烧20余年(在2000年后由铁源著《宋辽陶瓷鉴定》一书中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初至北宋晚期的150余年,烧造的器物既有宫中传世品,也有民间日常生活用瓷,不反对汝窑的“官窑”性质,又将“民汝”并入汝窑。这种观点是随现代考古挖掘的出现,来认识的,这也是拓宽了人们对汝窑瓷的认识眼界和收藏需求,当然也对官汝、民汝、好的、差的等问题产生了鉴别上的需求。 汝窑的款识有“奉华”、“蔡”、“甲”、“乙”、“丙”、“丁”字等,字以微凸雕为佳,在五大名窑中常有以汝窑为魁之说。但如何能鉴赏到好的精美的汝窑瓷和见到一件一般的汝窑瓷是不一样的。人们追求想见到的往往是宋代的最佳的汝窑瓷器。所以人们常说:“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6.汝窑
汝窑河南宝丰县,青色粉豆卵虾现。
胎体薄来釉层厚,玉石质感细开片。
多为仿古青铜器,更有弥足价上万。
注解:
汝窑有黑灰色有白灰色,要注意鉴别,因有假的。
17.汝窑简句
胎白釉厚玉碎片,粉豆卵青弥足万。
注解:
汝窑的胎是香灰色的,也有白胎的,釉如玉,开片碎,有粉青、豆青、卵青几种色。汝窑瓷本身就有弥足珍贵之意。
18.汝窑看形听声
胎薄釉薄色天青,釉中开片扣木声。
撇口撇足肚如鼓,灰胎硅化芝麻钉。
注解:
汝窑瓷的特点是薄胎,细釉,釉色有天青色、粉青、月白三种,因胎薄,又开片,所以常常是扣之木声,口、足都向外撇,胎是香灰那样的白中泛灰的白灰色,支钉显凹,如芝麻的痕迹,常见支钉处显硅化的状态。(扣之木声是胎薄、开片造成的)
19、汝瓷鉴
脱口釉色凸若白,化妆土白支钉白。
月白粉青天青色,足撇八字足迹白。
放大镜看玛瑙釉,蝉翼蟹爪纹亮白。
天变釉变光照粉,泡封釉内疏朗来。
汝瓷釉好少纹饰,扣如木声铜声来。
注解:
因汝瓷胎白中略灰(香灰色)所以釉在高温下脱口后口显白色,支钉痕迹也显釉,也是和胎色化妆土有关。汝窑釉有月白、天青、粉青三色,口和足均外撇,足迹釉少显灰白。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因有玛瑙、玉石中含铜等元素引起的浆红色圆点(有人称玛瑙),开片大多显蝉翼纹和蟹爪纹,在纹路中有白亮裂纹,泡封在釉内,稀疏,口显上扬。扣如木声或铜声,这要看开片情况,如开片深、多、就是木声,反之就是铜声。
20.识汝瓷
汝瓷形好器件精,撇口撇足汝瓷兴。
制胎口底都外撇,釉厚收撇足不清。
高岭土老系数二,是收是撇看谁精。
坯胎火烘白圾碎,寥若辰星泡亮晶。
注解:
汝瓷撇口撇足的好,但要看胎体。因为釉在足根涂留的厚时,就会将撇足误认为是收底足型,那错了,因为足根有时釉厚,其实还是撇足,给人感觉是收底型。汝瓷用高岭土成坯的老化系数是2%,胎釉之间在支钉处可见硅化现象,这是釉好的结果,泡寥如辰星,坯胎烧成小碎开片。
21.汝瓷鉴八个要点
口撇足撇扣木声,像棉似雾泡晨星。
开片线细隐约藏,气泡玛瑙*鉴。
手工拉坯腰鼓好,釉色可变芝麻钉。
支钉看白护胎釉,胎釉夹层显白坑。
两头收撇中鼓好,支钉硅化白或青。
注解:
汝瓷釉满,裹足,扣之木声,口、足都微外撇,气泡中可见红色及其他色。还有玛瑙粒,这些没有熔化彻底的胶状细小粒,在还原温度后以颗粒状存在釉中,好像在釉中含有像玉石的微粒一样,另外还有像在玉石体态中存的棉和雾一样的雾团。支钉小如芝麻,痕迹有点硅化。胎是灰胎开片细,泡若晨星亮而少,都是手拉坯,假的是模具制坯,从器形整体上看中部有点鼓。看支钉位似白色,但胎是灰的,支钉的尖断显白,这是化妆土层显白。还要注意其他因素,可防止漏掉真品。
22.汝瓷看内相、看底支钉
汝窑釉中有雾棉,釉下雾棉泡等闭。
色粒沉淀釉层下,钉痕硅化要审严。
注解:
汝窑釉下有像玉中雾棉一样状态东西,气泡就在这釉层下,釉层下还有微小的蓝或其他色的有色粒状物,这就是所谓存在釉层中的色料粒和玉石、玛瑙、支钉部位有硅化现象,型如芝麻粒。
23.汝窑官瓷民瓷辨
随光变色迎光红,玛瑙釉中小点红。
足圈外翻芝麻钉,泡亮稀疏才看成。
胎轻边薄扣木声,汝官汝民都算成。
注解:
汝窑瓷最奇异之处是随时间的光照变化而变化,在迎光亮照看时出现泛红的色,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有玛瑙粒和卵清一样的特征,有玛瑙的红色粒,足圈内墙外倒、外墙外翻,支钉像芝麻状,泡像云母一样显微黄褐色光亮,泡非常亮,由于光照不能见到泡底。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用的紫金土造成的褐色泡和颗粒。因不知道过去说的玛瑙粒是用多大倍数的放大镜看的。
24、汝窑釉层
汝窑大泡有间距,泡泡稀疏不一致。
泡儿坐在圆环上,褐白天青玛瑙粒。
大小不等形无规,眼见色点没融粒。
注解:
汝窑大泡间距也大,稀疏的程度不一致,泡都是坐在一个清楚的圆环上。褐白天青釉中有玛瑙粒,大小不一,用三四十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可见釉下有好似没熔成釉的蓝色或其他色的颗粒珠。
25.汝窑看泡简句
汝窑泡大亮距乱,环上坐泡玛粒见。
注解:
汝窑看泡,泡大亮,距离不均,亮泡的根坐在一个环上,即泡的根部有一个深色的环。在看泡中又可见到没熔好的粒称玛瑙粒。
26.从釉泡层看汝瓷用釉料
汝瓷泡儿亮晶晶,透明釉下像辰星。
稀疏大小像黄米,定有玛瑙釉层中。
玛瑙共有七种色,难能七色全釉中。
注解:
汝瓷气泡亮,像云母一样的晶莹。它在一种比其他釉更好的釉面下面,像辰星一样闪耀,气泡稀而疏,汝窑瓷釉中肯定在胎面含玛瑙玉石一类的东西,它显示在釉层中,因玛瑙有七种之多的彩色,但是釉中显示出来的不一定是七种,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因此只找红粒也不对。这是釉料决定的。
27.汝瓷看口足、开片、棕眼
口撇足撇洗盘碗,体轻边薄灰胎显。
芝麻钉痕光变釉,玛瑙作用红色闪。
泡儿瘳若似晨星,看裂还要看棕眼。
小裂白亮大裂深,多看细看别走眼。
注解:
口、足都向外撇,是灰胎口薄,芝麻一样的支钉痕有玻化,在不同角度光照时器表出不同色,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镜看有没熔化成釉的所谓玛瑙粒(也许是化妆土的成因引起的),泡少而亮,有裂线(开片)有棕眼,小裂白亮大裂深。
28.真假汝瓷辨
真品拉坯仿注浆,真纹鳞状仿呆当。
真刻娴熟仿死板,真汝胎灰仿白霜。
灰胎施釉显彩红,胎中微铜化粉装。
真釉变光仿不变,真泡亮晶仿无光。
真多玛瑙仿确少,真口撇侈仿收帮。
真足八字假收足,真有红粒假难装。
真腰弧形仿直板,真线细曲仿粗当。
真线曲隐仿显直,重要应看否变光。
还看玛瑙釉混冻,釉中雾团活不疆。
真汝支钉芝麻型,假汝支钉圆点装。
真汝釉层如雾团,不见胎面雾遮装。
假汝费尽鬼心力,条条都对太难当。
真汝足色也有红,追灰莫样红遭殃。
灰胎施釉显粉红,胎中含铜出粉装。
注解:
真汝窑瓷器是手工拉坯,仿汝窑瓷是注浆成形,真汝窑瓷器的鳞状开片很自然,仿得呆板;真的刀工娴熟,仿得死板,真的胎灰,仿得胎白,真的光下不同角度有变光,胎灰白灰,仿得胎洁白,过于轻白,真的泡少而亮,假的足、口向里收;真的圈足八字形,假的直;真的有红色玛瑙粒或其他它色粒,假的无;真的器腰多弧形中间向外鼓,假的死板;真的开片细、曲,假的直又粗;真的开片线细隐在下,而假的明直;真的玛瑙粒,泡向在雾团里,像玉中的棉雾,假的不是;真的有向芝麻一样的支钉痕迹,痕迹有被釉玻化的边沿,胎显灰色,釉裹足,扣之声如木声,足也有灰红色的,因胎含铜色显粉红为真,但是太过于酱红为假的。因此如果迎光看胎土色显微泛红为真。
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东西燕川村及北镇村一带。曲阳自唐代起属定州(今河北定县),故名为之定窑。窑址距曲阳县城30公里,地处太行山东麓余脉。定窑瓷是我国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开始,五代时发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烧酱釉、黑定、绿定等有色瓷器。定窑瓷在元中期已停烧了。定窑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窑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泪滴痕,有竹刷痕迹。在器面上有刻划的纹饰和印压的纹饰。纹饰线条活泼、流畅,在薄胎上的刻划深度适中,造型轻巧而又静雅,如龙头净水瓶、圆盒、盖罐等大小十分适中,花纹非常流畅,瓷枕与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
在曲阳烧出的定窑的胎瓷后,各地窑口大量学习制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窑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烧制了一些酱釉,绿釉的定窑式样的瓷器,如:北方的辽制作了很多类似定窑的产品。但是由于工艺、技术、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达不到真正的定窑标准,所以人们也同样称这些其他的窑产的定窑式产品为定窑系产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窑产品的特征才能在实践中认出真定窑产品还是窑系的产品。
29.定窑唐、宋釉的区别
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
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注解:
唐朝就有定窑,那时和宋早期的定窑相似釉色显白中泛灰,有灰点,北宋时发黄,南宋时瓷较硬重,而北宋和唐时较轻,黑定几乎无泡,黑中有灰白麻点。
30. 定窑釉的老化
浮亮釉层脱不匀,釉面可见蝇翅纹。
气泡两层下层小,水泡在上鱼籽匀。
釉像油漆下干泡,鉴别定窑眼有神。
注解:
表层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脱釉处的亮度差别大不均匀,细看可见到脱釉处像苍蝇翅膀纹一样的小块块,俗称蝇翅纹,气泡上层比下层的大,上层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鱼籽大小,下层是小干泡。釉面有点像油漆刷过的。有的件几乎全是干泡。
31.定窑看口看釉
定窑芒口胎白腻,积釉泪痕黄如玉。
注解:
定窑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没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细腻,有积釉泪痕呈流淌状、黄如白中微黄的玉色。
32.绿定鉴别
缘定胎色宋白黄,宋时泪滴厚釉长。
釉绿不均南北宋,釉绿若厚大泡藏。
注解:
晚唐朝时就有绿釉器,宋代绿釉定瓷胎白中泛黄,绿釉明显不均有流淌现象,釉厚的地方泪滴较长,厚釉部位釉大泡。
33.真假定窑瓷
假定真定可辨说,真假泡儿差不多。
真定竹刷泪滴活,防品刷滴假相多。
真泡亮光难见底,防泡见底光不多。
注解:
高仿得假定窑可辨认,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见泡底,虽然真定釉面无贼光,防定贼光纹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单个的看一个泡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假的从泡的外层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从器件的外壳也可看出色泽是否有贼光,真的纹饰竹刷,泪滴显活泼,假的呆板明显有假相。
34.定瓷年代窑系原因
唐定显白带泛灰,白青青白早宋成。
泛白用煤北宋晚,定窑系中各一堆。
定窑瓷中有鎏金,色料铜铁绿红黑。
注解:
唐代烧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点,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时烧出,北宋晚期用煤烧过。定窑系是指各有窑的省仿烧的定窑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阳的精品比。曲阳烧的为正宗,对镶嵌的器件要看锈色及撕开的端面,这样可以鉴别镶嵌金属器是真是假,定窑有镶嵌的器品。
35、定窑各年代釉层的观泡
定窑早期白泛青,层上大泡亮如珠。
深层布满小实泡,大泡齐列但稀疏。
乳白牙白鱼籽小,大小都有深小珠。
但比泛青泡要少,牙白层间大小出。
注解:
早期定窑器件白中泛青上层泡大而亮,深层布满小实泡(干泡)大泡整齐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鱼籽,也可说像小蚂蚁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层。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36.定窑观泡简句
小泡深密鱼籽珠,大泡青亮齐又稀。
乳牙二白大小泡,泡少层间大小出。
注解:
同上,只是句子缩短,为方便背诵、记忆。
37.黑定紫定篇
紫定白定泡不同,黑定紫定少泡溶。
黑紫釉少才有泡,脂挂紫金土砂行。
好似松香绞砂形,黑紫以铁来呈色。
控温掺铁比列灵,定窑瓷美变无穷。
注解: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绿定、蓝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烧成并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时代,是古瓷器中难得的。用三四十倍的显微镜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间也不一样,但它们釉层下都像松香调砂一样的雾沼沼的釉层。这要用定窑的各种特征去鉴别。但黑定紫定都是铁烧制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浆的多少,和含铁情况有关。
38.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三种泡儿一个相,胎色泡亮三种样。
青白黄干亮分清,甜白显干定泡亮。
康熙胎黄灰又干,釉色器底各有样。
注解: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况差不多,但是定窑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窑相比要少,康熙时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黄灰色,而甜白显白和青色。当然从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数和内容。
哥窑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专家目前多数认为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紫口铁足、器形多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有尊、瓶、簋、炉、洗等。以供器为多,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窑在浙江、乌龟山。《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说:迄今未找到确切的窑址。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南宋产品都是浙江乌龟山一带烧造。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
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
39.官哥瓷区分
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
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官哥区别要慎重。
注解: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40.哥窑
哥窑窑址没发现,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41.哥窑看泡线型口
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
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
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
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
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
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
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
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
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
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
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窑大多数一直裹到足底,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42.哥窑观泡
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
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
43.哥窑简句
哥窑像官但层上,小泡均匀少变样。
注解:
同上篇。
44.官哥互比
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
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
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
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
注解: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