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洋口行
春风十里洋口行
文/成光
二月二,龙抬头,万物复苏,春风宜人,我跟随广丰区区光阴文化促进会的几十位文友搭乘大巴去往千年古镇——洋口镇作客,零距离地感受了这座镇子的地理人文景观美,它还有一个叫“瀛洲”的大号,听起来如同仙山瑶景。
洋口镇的老街离开镇政府不远处,是一条早在北宋时期便开始形成的圩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便是墟市,每逢农历二、五、八墟日,街上热闹非凡,商贾云集。在这儿,有六行(烟行、竹木行、米行、冬笋行、夏布行、雪梨行)、五坊(粉皮坊、豆腐坊、酱油坊、糖坊、酒坊),一站(食盐经销站),一店(箍饼店)等,闻名遐迩。老街曲里拐弯,廊柱林立,店铺匾额鲜亮,招幌迎风飘展。一串串红灯笼象糖葫芦般从街口到街尾分布着,间隔一段距离还倒挂着彩色花纸伞。
有一首歌词写道:花纸伞,花纸伞,多么美丽,多么鲜艳,你打开了我童年的梦想……在老街上布置花纸伞和灯笼的元素,体现了老街的中国传统美,体现出了已经逝去的旧日繁华,但自经历了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兵燹后,才渐渐淡出历史,然而又被有识之士重拾起来,才有了如今的老街新貌。街依然是那条街,但人们采用古建筑技术,重新恢复它的面目,成了呈现在游人们面前的新样貌,把历年繁华的样子形象而又具体地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阅读欣赏。走在老街上,文友们欢呼雀跃,毫不客气地把街道两旁的景物收到镜头里。
老街的店铺有瓷莊、老街家纺、老街清汤、老裁缝、良石轩、柚子哥老茶馆、洋口粉干、麻籽粿等黄金铺位。在良石轩中我看到了很多价值不菲的石艺品,同行的文友徐辉生老师是石艺界行家,他就着良石轩中的石艺品,给我们普及了石艺的知识,使大家对石艺艺术有了了解,颇有收获。在良家的手里,石头也能成为艺术,这就是点石成金术啊!在柚子哥老茶馆,我们亲口品尝了功夫茶,体验了一把茶文化。在家里喝茶,那只是为了解渴,在茶馆里喝,才有机会感受到中国的茶文化,这种茶文化凝厚,深远。茶馆老板冯真亮亦是业界一大伽,常常赞助光阴会,使得光阴会活动精彩纷呈。
老街整修时没有忘记历史,它体现在洋口大戏台小广场两边房墙上两幅大壁画上。面对戏台位置的左边壁画是一座浮桥,浮桥上的行人有官差,有脚夫,农人们着尖头箬笠,挑着粪桶、扛着农具来往,展示了当年浮桥的重要性。右边的壁画则是老街的一个缩影,一个货郎摇着拨浪鼓、挑着货担(箩筐)在街上叫卖呦喝,画上还有几行字“卖不完的汉口,载不完的河口,挑不完的洋口”,两幅壁画共同体现了洋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华的景象。千百年来,洋口南接南海丝路,北通鄱湖江淮,物流逆流而上,财富驻留瀛洲。通过肩扛背驮,把水运到洋口的货物通过人力畜力运送到福建浦城崇安,再连通南海。通过水运,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货物,还有诗词文化、隐逸文化、商业文化、侠义文化,当然也带来战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古镇激荡着、发酵着。
老街最有文化积淀的当数翁家大厅和大平天国石达开的翼王府遗址了。但是我们来时,翼王府正在整修,还没有恢复原样,颇有点失落,但翁家大厅却已全部恢复了样貌,大厅正堂上挂着一幅墨竹图,两边有联云“高风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在人间”,还有四字励志语云“凌雪傲雪,风清气正,虚怀若谷,淡雅清幽,冰清玉洁”,把翁氏家族的精神体现得淋离尽致。出了翁家大厅便是乡愁馆,乡愁馆二楼的走廊上挂满了市诗词学会会员们盛赞瀛洲的诗词,告诉人们诗词文化与洋口人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的。它的布置也少不了徐辉生老师等人的辛劳和智慧。
离开乡愁馆,便是洋口的长春街和丰溪河的步道,我们一行人又从洋口厚重的历史中穿越了回来,回到了现实中的洋口,而现实中的洋口更加繁荣,它紧紧地依赖党的好政策,充分吸纳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同时又把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努力打造传统产业文化,把洋口建成广丰区西部重镇。洋口人把劲儿紧紧绷着,蓄势待发。
下午的行程更是精采动人,先后造访了神仙洞、鬼洞、龙井泉、博山寺、稼轩书舍遗址、王氏庵遗址、和尚渡、木雕城。神仙洞、鬼洞、龙井泉让我们穿越到地质年代去,洞里钟乳石验证了它们的年龄,洞很深,直通上饶七峰岩,龙井泉水清澈洁净,可以直饮。博山寺和稼轩书舍遗址是洋口宗教文化和隐逸文化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后唐和南宋。另外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冲天大将军黄巢也给洋口历史添抹了重重的几笔:在洋口街心处,留有一座将军庙;在鹤山战畈,留下了古战场遗迹。那儿的地名如战畈、军铺、马坳、架鼓垄、旗杆丘、黄巢坪台重金属般从唐朝遗传了下来,铿锵作响。同时,还有许多洋口籍或客居洋口的诗词达人都为洋口留下了诗词歌赋,凝聚成一本书,大名《古樟芳华》,为洋口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相信后人会记住他们的。有一位网名为古今中外的洋口当地人,热情向我们介绍了都门硚、赵塘桥、观音桥,这三座桥相隔不远地横跨在赵塘溪上。
赵塘溪自南往北注入丰溪河,把老镇子切成东西两部分。有意思的是,都门硚竟然是为“离愁”而设的,不过现在再也没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那种离愁别绪了。同时古今中外还跟我们介绍说洋口每一个景点都有诗词歌赋伴随着,以傅金良老师写的最多,而他本人其实是位诗词达人,写了不少诗词曲赋盛赞洋口,为洋口文化发展出了不少力气。更有趣的是洋口镇有不少寺庙尼庵,却没有一座道观,道士散落在民间,在必要时才被人们想起来。寺庙尼庵中的香火却千年不衰,灯烛辉煌,木鱼声声,这就是洋口镇的宗教文化,体现了洋口镇有纳百川之豪气,使得五行八作,齐聚洋口。
另外由著名导演林岚执导的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外景地也取自洋口。洋口镇不愧“瀛洲”之大号,仙山瑶景之誉,无论是当地人的热情度、商贾文化、诗词文化都负有盛名。
回家时坐在大巴车上,回头看了看万家灯火的洋口,那立在洋口老桥牌坊上的“洋口镇”三个霓字正熠熠生辉。上广公路上一天到晚车水马龙,尘烟飞扬,汽笛声声。丰溪河两岸,楼影幢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