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王幸福老师用药经验辑要(上篇)

名老中医王幸福老师用药经验辑要(上篇)
1、生地黄能镇静安神治失眠,用量宜大,用至100克以上效果显著,若兼有脾胃虚弱者,需易熟地黄或配伍肉桂、干姜等。药理研究表明,怀地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地黄有类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样副作用。大剂量生地还可治疗热痹和虚痹,其配伍川乌治疗痹证能相辅相成。

2、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等,诀窍是必须重用,而且晚服。临证要用生半夏或清半夏,法半夏药力太弱。其实半夏的毒性在于其皮下的一层黏液,所以《伤寒论》用半夏皆“洗”,意思就是把黏液洗去而生用。半夏用量不同,功效有异,6—12克具有和胃之功,10—20克能降逆止呕、化痰畅中,30克以上则能安神疗不寐,60克以上能镇痛,治疗无名肿块或癌症等。
3、夜交藤安神的用量要大,30—150克效果才好,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疗效,尤适用于血虚所致失眠,其擅补心肝之血而交合阴阳,还能舒经活络,治疗头痛、头晕、身体疼痛、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皮肤瘙痒等。
4、药理实验表明,炒酸枣仁的镇静作用优于生酸枣仁,《金匮要略》中酸枣仁汤注明酸枣仁要“先煎”,值得注意。另外,酸枣仁和延胡索在安神方面有协同作用,该药其配伍合欢皮、夜交藤,名为“安神三药”。
5、川芎治疗头痛的关键在于大剂量,用到30—50克疗效立竿见影。偏头痛多属实证,但有寒热之辨,代表方为陈士铎之散偏汤,此方川芎用量为30克,应守此用量才能取得良效。应注意的是,服用散偏汤易发生瞑眩反应,医者不可不知。
6、蛤蚧可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雌雄配伍会使药力大增。蛤蚧药力在尾,所以药用蛤蚧多保留其尾部,以体大、肥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其既能补人体之阴液,又能通调水道。药理研究显示,蛤蚧能增强免疫功能、平喘、抗应激、抗炎,具有性激素样作用。临床应用宜研粉冲服或装胶囊使用。
7、紫菀是便秘咳嗽之克星,专长开泄肺郁、宣通二便,药证相应,疗效才好,临床切不可堆砌用药。
8、蒲黄是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止血炒用,散血生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腹瘀血证,如失笑散;二是胃溃疡之类的,可收敛止血止痛;三是用于口腔溃疡、瘀斑之类及眼底出血。比起三七粉,既便宜又好使。
9、薏苡仁大剂量能化痰,常服宜配伍大枣,仿葶苈大枣泻肺汤。药理研究显示,薏苡仁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抑制骨骼肌的收缩、镇痛解热、延缓衰老等。
10、实证的疮疡痈肿,金银花必须大剂量使用,此药作用偏表、偏上、偏散,对症(证)后用至100克以上,作用优胜西药抗生素。不对症(证)者,不可妄投。
11、水牛角能代替犀角,但必须大剂量使用,此药治疗实证之头面轰热有奇效。药理研究显示,水牛角有抗炎、解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属热毒证者疗效较好,用量为60—250克。

12、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加酸枣仁、合欢皮能增强疗效,大枣大剂量应用能通便、安神、镇静。注意《伤寒论》十枣汤的用法,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严重的胸腔积液、重度水肿等有良效,西医治疗此类疾病无效时,十枣汤能挽狂澜于既倒,其中大枣发挥了很大作用。
13、呃逆之病多因胃寒,虚寒气逆又可致四肢厥冷。生姜能治腹胀、呕吐、寒厥,如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生姜用量最重,值得注意。
14、连翘是治疗热呕之妙药,研究表明,连翘煎剂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嗪2小时候的作用相仿,其镇吐作用的原理可能与抑制延脑的化学感受区有关。《金匮要略》有“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故小柴胡汤证见呕吐明显者,加连翘尤妙。
15、桂枝的主要作用是降逆和强心,这两点在《伤寒论》中体现得很明显。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动过缓或肺心病时,桂枝、肉桂各半用,可相得益彰。
16、泽漆又叫五朵云,是治疗肺癌的有效药,其能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金匮要略》泽漆汤就是治疗水积肺痿的主方。临床上治疗肺癌咳嗽、恶性胸腹水,剂量在30—60克为宜,既能强力利水,又能抗癌止咳而不伤正。
17、升麻并无明显升提阳气的作用,其升压作用远远不及枳实、干姜。此药实是清热解毒的良药,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肝炎、中耳炎、带状疱疹、白塞氏病等皆有良效。尤其注意升麻在肝病中的应用,其能抗病毒、降转氨酶。
18、蒲公英是治疗胃炎的良药,胃病凡经胃镜检查,呈现病灶红肿溃烂,一律加用重剂蒲公英,以消炎生肌。用药关键在于重用,针对瘀热诸症,轻则30克,重则60克,方能取得显效。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消炎、抗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溃疡、保护胃粘膜、保肝、抗内毒素等作用。

19、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散结,尤适用于瘀热证。此药除治疗各种痹证外,大剂量还可治疗痤疮、痔疮、肺痈、肠痈、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