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影视传媒股?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为影视传媒投资的老司机,尽管整体板块因为各种去杠杆压制,但我还是在这一板块盈利了几十万。对于整体影视传媒板块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同时也习惯了一些投资方法。
今天我想说的是,这一次我重仓投资影视传媒的逻辑和以往有些变化了。
以前我基本上都是提前提前挖掘大片的信息,提前2个月潜伏进去,然后距离开片前15天开始越长越出货,只卖不买。因为前几年整体行业杠杆以及上一轮扩张带来的财务的雷都没有出清,不能用长期投资的眼光看待影视行业。所以,只能赚一些小钱,快钱,不然一定让你把赚的亏回去。
但是这轮影视投资的逻辑变化了,变了,我希望其实引起重视。我会选择做长期投资,卧倒影视,和19年卧倒猪肉一样等待行业复苏——当然相比猪肉,我更看好影视。
01
五大逻辑
【1】利空出清
12-15年加起来的影视并购杠杆,以及行业乱像导致的财务上的雷,基本上都已经在17-19年炸干了,原本20年应该复苏的,又被疫情打断了,于是20年继续洗澡,包括各种巨亏以及商誉计提的。
现在影视板块,基本上没有什么财务上的大雷了,杠杆基本上也已经被出清了。
包括对演员的整顿和约束,进一步下降了演员的收入,以后不再是演员赚大钱,风险公司担着,这种怪现象一去不复返,以后以后重要的是平台!那么这样子将极大的做厚相关影视公司的利润!
【2】历史底部
当前因为2020年疫情影响把整体业绩打到了历史低点,同时还有很多的优质内容资源有了积压,消费者的观影需求也是得到了压制的。这样子在2021年就有集中释放的需求.
那么以200亿基数为起点,就算只是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600亿,那么也是3倍的增长。
但是实际上,我并不是简单的这样看,我认为这只是行业复苏的初级阶段。行业目前处于历史大底部,等待爆发,投资风险相对小,但是收益弹性却非常大。
【3】周期扩张
最近5年行业内各种财务洗澡,各种去杠杆,各种整治乱像,导致业绩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是,这5年屏幕增长了多少?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多少?
内容端老一代演员和导演在出清,新代导演在涌现。那么伴随行业的复苏,这一轮的影视周期一定比16年之前的年化25%的行业增长率还要高。
为啥呢?因为我们国的观影人次才0.8,才韩国的4分之一,相对欧美比同样也是无限低,所以未来增长空间还很大。所以这一轮周期扩张,一定会带来爆发式增长。
【4】谈一谈影视消费
很多人给我说,中国的影视内容不行,电影以后都是手机上看了,以后都是vr了,哪里还用去电影院。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电影或者文化消费,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翻看所有发达国家的发展史,随着国力上升,文化消费都是快速爆发增长的,尤其是电影这种低价位高频次的可选消费,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中产阶级。短视频文化,无法替代2个小时电影文化体验。电影院也才是最好视听场所,手机端根本不具备相关效果。
电影,从诞生以来,就具备很强的社交属性,逛街后看个电影,男女朋友约会看个电影,带小朋友家庭式看个电影,带父母,好基友好姐妹一起看个电影。只有单身狗可能会考虑电影没有市场,都在手机上看,因为他理解不了电影的社交属性。
茅台,酱油为啥长得好,有一个方面是提价预期吧?电影有没有提价预期?好像本轮春节档大家就已经发现票价比较贵了些了吧?所以不要给我谈电影总市场就600亿总盘子!我们看问题要用发现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5】战略视角
从战略层面看,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展,中国的文化输出那是必然的事情。文化输出的同时,中国一定也会进一步完成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中国诞生一两个世界级的影视公司肯定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政策层面,国家已经定下了跟随国力的文化强国战略,十四五应该进一步加上,文化产业基金也成立了,2035年文化强国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不仅要看到国内的快速增长的市场,我们还要看到国际上的星辰大海。
期待吧,春节档只会是一个开端,那些投资影视的资金,如果还是用以往的思路来看待,终究只会拍断大腿。
02
公司分析
肯定有朋友问我,那你看好哪家上市公司?
要说股票投资,我其实建议大家多跟踪“etf-159855 ”,跟随行业的指数走,肯定稳健。
具体公司,我看好中国电影(SH:600977),光线传媒(SZ:300251),万达电影(SZ:002739),横店影视(SH:603103),新媒股份(SZ:300770)。
当然,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我更看好中国电影。
理由:
【1】影视行业文化创意高风险,高收益,我更看好中国电影利用自己影响力以及产业链优势,去投资集中参投头部电影的模式。谁知道,下一轮谁是内容的龙头?把握好头部资源,不拘泥于某一个团队,中国电影在内容端,卡位非常精准。
所以中国电影这种经营模式,一定是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的。比如《流浪地球2》这些就中影主控了,《唐探3》《你好,李焕英》中影也是精准参投。
【2】电影进出口独家进口权,唯二发行权,这一块是大蛋糕。整体把控了国外最顶尖的优质资源,这一块业务极其优质,利润极其稳定。未来出口业务?那又是一块长期的大蛋糕。
随着国内影视端的发展,那么稍微再放松一点是不是业绩又是更上一层楼,放开到60部,业绩会不会再增长一倍?进口业务是一只隐藏的利润大巨兽,一旦市场放开,市场空间可以想象。汽车行业,开放了,特斯拉进来了。
电影放开一点点数量限制,那么中影业绩就更好了,另外就是会进一步刺激国内的影视公司发展,如果这个趋势兑现,希望友商光线传媒能稳住,万达电影能稳住。2012谈的30多部的电影进口,这么久了是不是该重新谈数量了?
国内的发行市场,中影依然是龙头,发行占比超过40%,同时具备最优的发行系统和资源,发行的都是一些头部电影。
整体发行环节是包赚不赔的,同时也是毛利润高的一个环节,基本属于无风险收益。
【3】影院方面,中影控股和参投的都是优质资源,市占率第一。同时,会利用自己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挖掘和并购优势资产。
同时影院资源方面,中影通过规模优势可以进一步挖掘广告表现的价值,毕竟观影人群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客户群。中影具备规模优势,那么就具有了定价权。
【4】中影手握80亿附近的货币资金,我也向管理层咨询过,为什么当前不做并购投资。公司其实是注重资产的质量,公司有深层次考虑。期待一下吧,行业发展的时候,手握这么多货币资金,同时每年还有10多亿净利润,那么中影能做出些什么投资,一旦出手,必然带来高回报,带来业绩爆发增长。
动画方面,中影具备国内的大型动画制作基地,会不会出手动漫收购文创团队?如果能整合,这一块业务就进一步发挥出来了。
【5】影视服务端口,公司的中国巨幕设备,不断市场发展,未来还有中国制造的出海需求。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影视器材的需求,可以进一步做大公司的市场营收和利润,整体上中国巨幕在成本上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体验上和imax差异不大。
公司具有整体亚洲最大的影视制作基地,稳定的收入,不论什么电影好,它肯定好。还有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全产业链优势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协同效应。
【6】投资是一场修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定投资壁垒高,产业链卡位精准的,不用担心某一个作品的成败。只有护城河高、不会随着人员变动导致过大变化的公司,业绩才会长期有保证。
作者:成都天府大道,首发于同名雪球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