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入筋,四味药赶出来!这个小方,用了十年,饱含真情【一点资讯】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一句话:人活着,为了一个情字。

我要说,为医者,也是为了一个情字。

你要是为了赚钱,为了成名,你注定成不了大医。

你要是用心对待患者,用感情来遣方开药,医术就会默默增长。

因为,你对患者充满了同情、感同身受。

这方面,我深有感触。

那是大概十多年前以前,我刚跟我老师学习临床实践经验。有一回,我随他去义诊。

这期间,来了一个老太太,能有70多岁吧。她坐在我老师面前,面色苍白,唉声叹气。

原来,这老人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儿身体不好,瘫痪在床。本来,她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生活、照顾老伴儿。但是现在,她出现了腰腿疼,迈不开步的现象。两条腿有时候像灌铅一样,沉重乏力,站得久了,坐得久了,都不行,不是关节疼,就是肌肉疼。有时候,四肢还麻嗖嗖的。寒冷天气尤为严重。

老人家挺担心,说自己不能倒下啊。如果自己倒下了,老伴儿咋办?孩子们没有家了,那可咋办?

我老师听完,点点头,回过头来跟我说,你看,这就是正气不足、气血虚衰、外感风寒湿邪。

我仔细查看,发现果然脉象细弱,舌淡苔白,唇面苍白,老人自述偶感心慌。

怎么办?我首先想到了独活寄生汤之类的扶正祛邪剂。我老师则说,熬中药就算了吧,那边照顾病人,她这边怎么熬药啊?今天先给她用点代茶饮的方子。这种便宜、省事儿。

我说好。

接着,我老师就给写了四味药:鸡血藤、桑寄生、独活、桂枝各5克,切成小碎块,放在茶杯里头,倒入刚刚烧开的沸水,把盖子盖好,闷20分钟再喝。上午一剂,下午一剂,反复泡水喝,趁热喝。

我老师告诉她,这个小配伍,很便宜,又方便,还对症,不耽误你照顾老伴儿。你慢慢用,慢慢恢复。人老了,有了病不能着急啊……

我老师慢条斯理地跟老太太讲。老人听着听着,觉得话说到她心里去了,竟落下泪了。最后,慢慢站起来,缓缓离开了。

其实,我老师看病,往往不太爱说话的。该问的问了,就不怎么吱声了。但是这一次,他对老太太说的那些话,以及替病人设身处地去着想,这些都不同以往。

我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他对我说:“对这样的病人啊,你就得替她想,你还得跟她说话。你替她想到了,又跟她说了几句暖和话,这人心里就痛快了,病就好了一小半”。

我听到这里,备受感动。

首先,我给你说说这个小方子吧。

其实,鸡血藤、桂枝、独活、桑寄生,这四味药搭配起来,就有一点独活寄生汤的意思,只不过是简约版的。其中,桑寄生除了能祛风除湿外,更关键的是可以补益肝肾。鸡血藤除了能通络止麻之外,更关键的是可以养血。所以,桑寄生和鸡血藤,主要作用在于扶正。独活和桂枝,相对来说,就负责驱邪了。桂枝善走上肢,可以驱散风寒湿邪,通经活络。独活可以走下肢,疗下肢筋骨痹痛、风寒湿邪。所以四味药配合起来,扶正加驱邪,通彻上下内外,是不错的搭配。

适合这配伍的人,一般是年高体衰,身体受风寒湿邪困阻,筋骨不利、酸痛、关节不适、活动受限,脉象细弱,舌淡苔白,面色无华。

但比起这个来,我觉得,老师对待病人的那颗心,似乎更宝贵。

我就问问,现在的中医人,有多少个愿意用语言来和患者做交流,并且把这种心理的疏导,作为治病手段之一?不能说没有,但是少之又少。一句话不说,全程无笑容,说话冷冰冰,开了药就走人的主,不占少数。当然,这里头有很多实际的客观原因在。但是用真情来对待患者,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应该完全忘记的准则。我觉得,我老师作为一个老辈中医人,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

所以,时至今日,我在用这小配伍助人的人时候,也不忘记学老师的样子,安慰几句,诸如“有了病不能急,这样做帮你省钱,你慢慢用,慢慢恢复……”我觉得,说着说着,患者眼里就有光了,有信心了,疾病的冰峰就化了一半儿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