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7)

本篇要目:

**************************************

161公主寺         

明至清               山西省繁峙县

162王家大院        

明至清               山西省灵石县

163郭峪村古建筑群     

明至清               山西省阳城县

164孟家沟龙泉寺      

明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165天贞观         

明至清               山西省吕梁市

166曹家大院        

明至清               山西省太谷县

167净信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谷县

168明秀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

169多福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

170永祚寺         

明至清               山西省太原市

*******************************************

161.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的杏园乡,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占地4000平方米,中轴线有三进院子,寺内最有价值的是过殿、大雄殿,始建于北魏,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红尘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现存殿堂为明代建筑。该寺建筑完整,规模宏大,寺内壁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珠”。

公主寺,原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公主所创建,据《清凉山志》记载,公主寺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后来公主寺毁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来到此地,在遗址地下掘得尺璧,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敕令于此处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附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公主寺占地4000平方米,中轴线有三进院子。其结构仿似唐朝现存的佛光寺,无论是整体上的规格或是细节上如彩陶佛像、壁画、匾牌,尽管不如佛光寺的雄伟壮观,但我们仍能体会到仿唐的特点。


毗卢殿

走入山门,正面是过殿,称毗卢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单檐歇山顶。穿堂门的正门被锁住,居林秀带我们从后门进入。为保护佛像,屋内没灯。居林秀拿了一个电筒给我们照着讲解。毗卢殿的精彩之处是明代彩塑。殿内前塑毗卢佛像,左右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这种安排从未见过),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据据居林秀讲,这个观音菩萨的头被盗了,现在这个是后安的。后门左右塑文殊、普贤菩萨。最为出彩的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衣服上的图案都是高浮雕,比较少见。所有塑像上方背后皆为悬塑,有山水祥云,亭台楼塔,疏密相间,色彩鲜艳。此殿重修于正德元年(1506年)。


韦驮殿


韦驮殿的屋顶承重结构

大雄殿,明宏治十六年(1503)重修,内设佛坛,坛上塑释迦、药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像前是迦叶、阿难二尊者,塑艺精美绝伦。殿四壁皆为美轮美奂的画像壁画,以卢舍那佛和弥勒佛为中心,300多人物面佛而立,大者1米,小者60厘米,内容丰富,绘艺甚佳。


.公主寺戏台


奶奶庙


奶奶庙


奶奶庙内的戏台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主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2.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来到王家大院,一是看建筑居所的格局,二是看木、石、砖“三雕”艺术。建筑主要看的是高家崖、红门堡两部分。大门一进去便是高家崖,高家崖完全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可见一斑。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都是三进四合院,每个院子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大小小的院落之间,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院内有院,门里套门”走在里面好像迷宫一样。


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资寿寺位于王家大院以西两公里处的苏溪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11年(公元870年),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历代扩建和补修形成当代的规模,现存建筑以明代为主。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共15座殿堂。以元代壁画和明代彩塑艺术著称于世,并因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名扬海外。作为千年古刹,资寿寺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壁画。资寿寺的壁画既有外来艺术的痕迹,又有强烈的本土风格,汇聚了唐宋元明历代不同特征的大量壁画。二是明代彩塑。资寿寺有大小塑像150余尊,其中大的3米有余,小的不足10厘米,无论是表情动作、衣饰着装,还是着色用彩都刻画的非常细腻。三是药师佛殿的藻井。药师殿殿顶的装饰堪称一绝,尤其是正中的两组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其中大的是由256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叠涩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小的由100组斗拱分两层叠涩而成,中间为二龙戏珠。


静升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乡村文庙。静升文庙规模虽小,面积仅3500平方米,却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壁”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午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王家大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3.郭峪村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垦城村旁。是一座城堡式古老村落,依山傍水,现存建筑大多是明、清之遗构。郭峪村由郭峪、侍郎寨、黑沙坡三部分组成。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抵御流寇侵扰修郭峪城,东门为正门,濒临樊溪河谷,门洞上书“景阳”故郭峪村又称景阳城。村西南有水门叫“水西门”,是为防洪而修建的。村中街道南北(偏西南)向,分前街、中街、后街三段,呈街巷网络。自古文风兴盛,唐至消考取功名者达八十多人。

豫楼位于村之中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郭峪城同为防御农民起义军的军事建筑。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七层建筑。底层墙厚2米,随楼层递高逐级递缩,直至第七层,墙厚0.8米。第一层为暗层,系单孔砖拱窑构成。内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暗洞,暗洞通过石门,进入暗道,暗道山西省郭峪村的大院(8张)由砖拱成,共两条,均可通向城外。第二层为五孔砖窑构成,朝东正中门额上镶有泽州庠生王珩所题"豫楼"二字,有炮眼4个。三层以上,均为梁檩木板盖顶。七层之上四周为砖堞。砖堞之上,又起檐封顶。楼顶四角,挂有四个铎铃,于风中叮呼作响。楼四角垂直,四墙平展,数百年风采依旧。豫楼之“豫”即防御、居安思危之意。楼与城为同体结构,城为蜂窝城,楼为蜂窝把,结构得体。楼雄居城中,登顶可瞭望方圆数十里。

郭峪,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峪”即“谷”,二字古来通用,可知村落处于谷地,所以郭峪又曾名金裹谷。根据相关记载,郭峪建村当在唐代以前。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清时有集市贸易的大村称镇)。山西省于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徜徉在这烙着传统文化印迹的千年古村,逡巡于乡间民居错落的老街,穿行在一个个古朴典雅的院落,仰望这穿越悠悠岁月结伴走到今天的乡村建筑,一种强烈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顿生几分惊奇、几分感慨。

老狮院,因门前有一对硕大的石狮而得名,是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于康熙三年(1664)修建的,大院由四幢四合院组成,整体为棋盘布局,占地1600平方米。院处城中丁字路口,在高高的七级石阶上,建造了显赫豪华的牌楼式大门,显示了宅第主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申明亭,位于城中心的丁字路口,是城内三条主街的交会处。村人每天进出,大多要经过这里。官府文告,要在这里张贴;村社决定,要在这里公布;好事善事,要在这里宣扬;丑事恶事,要在这里示众。警示村民有布告,集合群众有钟声。从申明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民主政治的雏形。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郭峪村古建筑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4.孟家沟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山西省寿阳县燕竹镇孟家沟村。据庙碑记载,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占地3050平方米,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仅存大殿,两厢建碑廊、配殿。寺院之北45米处建有凌泾塔。现存的大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孟家沟龙泉寺位于山西省寿阳县燕竹镇孟家沟村。据庙碑记载,明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占地3050平方米,依地势而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仅存大殿,两厢建碑廊、配殿。寺院之北45米处建有凌泾塔。现存的大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三层砖券窑洞,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一层前檐明间挑出歇山顶抱厦。凌泾塔为八角十二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5米,一层南面开门,内设楼梯可登临。寺内现存明清游记题咏碣38方及明代、民国碑各一通。


山门


中殿


大殿为三层砖券窑洞,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一层前檐明间挑出歇山顶抱厦。


大殿


古戏台


凌泾塔为八角十二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5米,一层南面开门,内设楼梯可登临。寺内现存明清游记题咏碣38方及明代、民国碑各一通。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龙泉寺古建筑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5.天贞观


凤山道院位于山西省离石市北的凤山腰间,原名“天贞观”。自山下远远望去,“名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十分醒目,是一处风景秀丽,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登山眺望,市区新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主要建筑有黄录宝坛玉皇楼、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三官楼、雷公殿、白云洞(即陈抟殿),附属建筑有关帝庙、土地庙、五道庙等。

史料记载,凤山道观始建于宋代,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重修希夷庙,后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正统六年(1441年)、景泰七年(1456年)和成化六年(1470年)进行过四次大扩建,使其成为道院规模。明成化十九年又进行了扩建。这座“白云缭绕”的仙山琼瑶,是为了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如真人殿左近的碑碣上所说,孙云际是明朝人,七岁修道,十七岁来到凤仙道院陈希夷道场门下立志苦修,炼精淘丹、济人疗病四十余年。从宣德四年(1429年)至成化六年(1470年)30年间,孙云际曾四次主持兴建、维修天贞观,使之具有了规模。时人认为这对促进本州道教的发展和名胜的保存都极有裨益,评价说“孙先生道德无量”。

玉皇楼,又名“凌虚楼”,明景泰七年(1457年)创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上为玉皇楼,下为灵官殿。一层设围廊,檐下当心间设格扇门,门额有明景泰七年(1457年)中元“黄籙寶壇”题额。左侧围廊下设木楼梯。


陈抟殿,即白云洞,传陈抟老祖在此洞修真。创建于宋代,元代重建,后毁,据明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孙云际真人及其弟子立《重修三阳山希夷祖师庵记》载,洪武十三年(1383年)王混然重建,这和《山西通志》记载的洪武甲子(1368年)王混然重建有出入。


永乐初年、宣德四年(1429年)、景泰元年(1450年)、成化六年(1470年)、天启七年(1627)以及清代均有重修。陈抟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施七踩三下昂斗栱,明间用斜昂。殿内有明永乐二十三年沥粉贴金壁画《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这也是天贞观成为国保的主要原因。


孙真人殿,窑洞式建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创建。近年重建。


雷公殿,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


三清殿,明宣德四年(1429年)创建,景泰元年(1450年)、成化六年(1470年)、天启七年(1627)以及清代均有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檐下施五踩双下昂斗栱。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天贞观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6.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是明清两代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傍依108国道。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曹家大院占地10600平方米(2014年),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型。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


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北方古代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从远处看,曹家大院呈“寿”字型,这座“寿”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个分支的脘堂,习惯上根据多福、多寿、多子而称为“三多堂”。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0多间。


甬道的尽头是神祖阁,是曹家供奉祖先的地方。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曹家大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7.净信寺 

净信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东阳邑村南,距县城10公里。据寺内碑记创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4年),据县志记载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整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保存完整。据寺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


 净信寺,两进院设十四座殿宇。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戏台、过殿、大殿。戏台至过殿为前院,东西设奶奶殿、灰泉殿、钟鼓楼、天王殿相对称。过殿后至大殿为后院,后院东西两厢有碑廊、观音、地藏各殿相对峙。后殿两侧为关公殿、承善祠。寺院宽39米,长93米,占地3629平方米。


当时建筑规模甚小,布局简略。明正德(1506-1521年)扩大其规模,以正殿原作为南殿,向北扩展补建正殿五间、东西偏殿各五间、戏台一座。明万历三十三年、四十四年(1606年、1617年)又两次修整。建钟鼓二楼、东西两侧补建白衣殿、灰泉殿各三间,脊兽换新、墙垣重整。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雍正年均进行过简略的维修。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建规模最大、增建内容最多,过殿前加建卷棚三间,两旁增建碑廊各三间,月门两座,灰泉、白衣二殿上移三丈,并增修东西看亭个三间,东西便门两座,其南戏台重建并扩大其规模,两旁修山门个一座,正殿东西增修关公殿、承善祠各三间,寺外增修灶房十四间,马棚五间,并绕以外围墙。


  钟楼。楼檐下挂有明代琉璃匾,黄底蓝字,上书“发鲸”,书法精妙,工艺精良,达到很高的冶造艺术水平,成为琉璃佳品,被载入《中国琉璃大观》。


奶奶殿,面阔三间,前有廊檐。供奉子孙娘娘、白衣大士、风瘆娘娘。


   西厢房,从左向右由灰泉殿、鼓楼、天王殿组成。


 前院东厢房分别为:天王殿、钟楼、奶奶殿。


   地藏王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琉璃瓦顶,前有廊檐。和观音殿相对而立,做法一致。


 前后台交接处明间门额题字:昭假。柱间置三攒斗栱,四杪七铺作计心造。


观音菩萨殿位于东厢。面阔五间,带前檐,单檐悬山顶。尽间前檐柱间有通长绰幕枋,伸至次间形成单栱雀替。 


道光年御碑。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净信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8.明秀寺


明秀寺位于太原西南郊25公里处,晋祠镇王郭村西北部,距晋源新城3公里,其南邻北齐娄睿墓、隋代虞弘墓,与正在开发的张氏祖祠台骀庙近在咫尺,西邻旧晋祠公路,东与大运高速公路接壤,俗称“琉璃寺”。寺庙创建于汉朝,距今至少上千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毁于兵火,后重建。整个寺院占地1144平方米,现存正殿内塑金妆三世佛(即前世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旁边塑有四胁侍和二力士,都为明代泥塑作品,距今约有500年历史。泥塑背衬金龙盘绕五彩佛光,其雕塑手法细腻、色彩鲜艳,壁画精美绝伦,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秀寺,坐西朝东,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中殿和大殿,两侧是配殿和禅堂。另外还有钟鼓楼。

山门殿,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一般寺院有三个门,此寺也不例外,这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佛教各词。佛教宣扬“诸法皆空”,以悟空为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佛教为“空门”)、无相门、无愿门。把中间这座门盖成殿堂式,俗称山门殿。殿内塑有两个金刚力士,左称密迹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是手举金钢杵(杵为古印度兵器)守护佛法的二天神。《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汉化,就说他俩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哼哈二将。因此,人们称这两位金刚为哼哈二将。山门殿两侧是钟鼓楼。其中钟楼于明嘉靖三十八年重修,据重修碑文记载:“钟楼一座,高三丈许,上悬鸣钟。”

天王殿五间,殿堂是我国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一般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其名称按其用途而定,或按其所供奉的主要佛像而定。拿这座大殿来说吧,由于内供四像,肥头大耳,袒胸露腹,咧嘴而笑,谁看了都难免捧腹大笑。他就是有名的弥勒佛,俗称大肚子弥勒佛。

大殿五间,琉璃瓦盖顶,内供五方佛,佛教则称做"密教五大,即:东方阿(门+众)佛,南方宝生佛,西方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中央毗卢佛。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明秀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9.多福寺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建于唐代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围教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唐宋两代香火很盛。宋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是晋王宗室的重要礼佛之所,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


山门两旁钟鼓楼、配殿、禅堂布局严整。山门与天王殿合一,内塑哼哈二将和四大天王。天王殿对面这座大殿便是寺院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周围廊,前后出檐均有明柱,屋顶四周琉璃剪边,宏伟而瑰丽。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是药师佛和弥陀佛,普贤、观音、文殊三位菩萨分立三佛之前,另在释迦佛背后还有一尊倒坐观音。大殿墙壁绘有84幅连环画,反映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画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讲究,立体感强,形象逼真,是难得的明代壁画精品。大殿于80年代中期曾落架大修。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周围廊,前后出檐均有明柱,屋顶四周琉璃剪边,宏伟而瑰丽。殿内供奉三佛四菩萨,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是药师佛和弥陀佛,普贤、观音、文殊三位菩萨分立三佛之前,另在释迦佛背后还有一尊倒坐观音。大殿墙壁绘有84幅连环画,反映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迹,画法娴熟,线条流畅,着色讲究,立体感强,形象逼真,是难得的明代壁画精品。大殿于80年代中期曾落架大修。


二进院主体建筑藏经楼是一上阁下洞的双层复合体,六根大柱把上下紧紧连在一起,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洞名乘息洞,阁曰文殊阁,洞门石柱上淋漓酣畅的墨迹为傅山先生手书,颇为珍贵,最东边洞内有傅山塑像。藏经楼东侧的红叶洞,傅山先生曾在此读书行医治病,洞顶殿内神龛内三尊菩萨像为后塑。藏经楼西侧龙王殿内有龙王塑像,殿前水井即为文殊菩萨所赐“龙池”。

三进院的主建筑千佛殿高居全寺最上部,殿内供三世佛、四大菩萨,三面墙壁共有870多尊佛像。殿前牡丹池内原有500多年前的牡丹,可惜毁于动乱年代。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多福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0.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的八景之一,为太原的标志。

寺坐南朝北,包括寺院、塔院、碑廊院。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二门、三门、大雄宝殿、禅堂、客堂、方丈院、过殿、后殿。塔院有东西两塔,均平面八角形,13层楼阁式空心砖塔。舍利塔高度54.78米,收分较为明显,文峰塔高度54.76米,没有明显的收分。碑廊院内集有明清两代所刻《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石刻二百余通。

删除图片

两塔的不同之处是旧塔收分不显,素边檐子,雕饰牡丹叶子;新塔收分明显,琉璃剪边檐子,饰有莲花。双塔塔心中空,阶梯设在外壁与内壁之间,游人可盘旋而上,直至第11层。塔身每层辟有四门通向出檐,可眺望晋阳的美丽山川。


被古人誉为“双塔凌霄”、“文笔双峰”的双塔是永祚寺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双塔巍然高耸,直插云天,雄健地屹立在晋阳大地上。


永祚寺三门,即门额书“永祚禅林”的寺门。


大雄宝殿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永祚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怪哉!山西三座石楼山,都不在石楼县

    本文共2455字,10图,阅读15分钟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 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石楼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 ...

  • 五台瑰宝,佛光寺的兴衰历程

    作者简介:赵子文(网名:笑口常开),五台县蒋坊村人氏,生于五一年,七一年于太原参加工作,至今在太原居住近五十年,现已退休.平生喜欢读书,写点杂感,作为自娱自乐充实自已的生活. 五台瑰宝,佛光寺的兴衰历 ...

  • 在山西,宋金大殿遍地走,2021清明假期山西寻古之旅

    宋朝和金朝离我们很是遥远,那个时代的历史遗迹,今天更加的珍贵.在很多地方能够看到明朝的建筑,都会惊呼:"这可是明朝的".但是在山西,特别是晋东南地区,宋金元时期的大殿比比皆是,&q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