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青春的诱惑

——跨过城乡分界线上的人们


之前断断续续在公众号上读过《青惑》,因为不连贯,尽管心里记着,却总被打扰,一旦忙碌起来,就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又一次翻出来刘纪昌先生的散文集子《酱豆的滋味》,才想起来,好久没有与先生互动了,失去了他的联系方式很久,自从上次从太原回去运城之后。

那天下午,我尚在茶馆跟几个文友聊天,难免就又聊起了文学,而正好聊到了山西的文学,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欠刘纪昌老师的《青惑》没有读完,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动用了一切关系,寻找纪昌先生的联系方式。

这并不难,正如《青惑》里的三赖说的那样:一个人要真心找一个人,还能找不到?于是,很快我就找到了他的微信号,建立了联系。当时我已经在网上购买了《青惑》,但是刘老师还是很热情地要我告诉他地址,他要把书给我寄过来,得知我已经网上购买,这才作罢。

纪昌先生一直以来笔耕不辍,是一个很有才华和创作激情的作家,他时时都在突破自己,而且,他的文字很干净,丝毫没有受到功利文学的袭扰,因而非常纯净,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惑》这本书拿到之后,刚刚读了三两页,就让人手不释卷,目不离页,一口气读完,大呼过瘾!这才是读书。里面主人公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读者的心,随着他一起去城里,又随着他一起去工地,一起去和张佳美认识和交往,一起去和李琼茹约会……一切都被主人公的命运牵动着。

王晓波、吴州州、田勇进这几个同龄人,他们是典型的农村人,无权无势,没有亲友的帮扶,除了受笨苦在城里卖力气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向上层上升的空间,但是他们又不完全是农村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中学教育——高考落榜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素养,也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当然,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在奋斗,目标再也不是其父辈那样“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落后思维,他们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也追求精神享受,这是老一辈农民身上不具备的闪光点。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大学毕业生都已经无法在这个纷杂繁芜的社会中寻得一席之地的大背景下,高考落榜生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而他们很大一部分人,确实再也回不到农村,且不想回到那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故乡了,他们向往城里,甚至已经习惯呆在城里,尽管在城里并没有归属感,没有融入感,甚至被边缘化,但是他们仍然在奋斗,在努力成为一个城里人,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身份的转换。

然而,这种转换必然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艰辛,更多的努力,这是城市第一代移民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说到底,他们背负着时代的命运,背负着历史的命运,他们是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人:一方面,长期在外打工,乡村的生活已经陌生,甚至完全不适应,就像王晓波那样,在家里的旱厕里,几乎无法如厕。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农村人来到城里,面对坐式马桶,却无论如何不适应一样。这正是这种城乡矛盾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他们又放不下农村,乡愁是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城里混得不如意的时候,这个人群往往最先想起故乡,想着回到农村去,但是真正要回去,却又犹豫起来——回去干啥?能不能养活自己?

所以,这是一群失落的群体,他们的一生,从考大学落榜开始,就经历着失败,打工生活的失败,追求物质富裕的失败,创业的失败,转换为城里人的失败,感情上也可能经历这样那样的失败,而这些失败,无疑会让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更加不自信,就像王晓波和吴州州一样。即使如吴州州这样的彪悍性格,也同样会不自信,王晓波和李琼茹的感情纠葛,吴州州和叶向梅以及丽丽的感情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而田勇进这个人物,更是把这种不自信发挥到了极致,甚至于懦弱起来,也好意思叫作田勇进,真给这个名字丢了大脸。

与之相对的是上一代成功转变了身份的农村人,他们的典型代表就是叶天龙和张佳美。这部分农村人走出去较早,也抓住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机遇,但是同样极其艰难地完成了身份的转换,而其内心的痛苦以及裂痕,也许永远不会弥合。叶天龙从小工做起,一步一步成立包工队,一步一步成为包工头,然而,他又得到了什么呢?他确实有点钱,但是一个工程几个月的欠款就有可能让他彻底返贫,变回那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而张佳美这个人物,她的身份转换,同样付出了不菲的代价,那是屈辱和自尊被撕碎之后获取的补偿,张佳美很有钱,生意也做得很大,然而,她却连最基本的感情和家庭都没有,甚至于想做一个普通的母亲,也无法实现,而感情的不如意,生意场上的勾心斗角,让一个正常的女人,已经有些心理变态,付出这样的代价,是他们想要的吗?绝对不是!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裂痕,城乡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农村人要转变为城里人根本不是进城务工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融入,仅仅经济的融入,也是不够的,经济无法融入,精神更是惘然。这种转变,代价一如张佳美和叶天龙。人才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收越窄,依靠上大学而在城里扎根已经相当艰难,更不必说高考落榜生这种特殊的群体了。

但是,城市依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前来,他们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尽管在城里各种艰难,但是比起在农村的生活艰难还是要好很多。这种现象造成了广大农村的衰落,也造成了城市的不断扩张,相互作用下,农村的优秀人才,甚至不优秀的人才,也都纷纷涌进城里,留下老弱病残和普遍空心化的农村,这就是中国农村的现实,更是中国的现实。

这部作品如果仅仅揭示了这样的背景,其现实意义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刘纪昌先生的文学功力,当然不止于此。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闪光点。

王晓波,这是农村青年的代表,也是新一代农民的代表。他的经历,可以看作一个过程,一个农村人向城里人转变的一个过程,当然,他的身份是高考落榜生,作者也在后记中表明,这是一个高考落榜生群体的代表。那么,更深层次呢?即使不落榜,王晓波大学毕业之后,就一定能出人头地,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吗?不见得。

王晓波受到了张佳美的提点,张佳美这个人物代表的就是“大学”,张佳美这所大学,给了王晓波向上奋斗的阶梯,给了他很多的帮助,给了他融入社会的资本,所以,张佳美就是一所大学。曾经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不知道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五年时间,不就是大学的四年和找工作在城里立足的一年吗?可以这么说,王晓波既是落榜生的代表,又是大学毕业生的代表,其实就是一个要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身份转换的一群人的代表。

而且,作品中反复提及,张佳美告诉王晓波:“五年时间,给你五年时间,你就是自由的。但是这五年时间,你必须陪我。五年之后,我会给你安身立命的资本,给你恋爱结婚的自由和资本。”这还不够明显吗?张佳美,根本就是大学的化身。而李琼茹,就是勾引王晓波犯错的因素,就是干扰王晓波一心努力学习和创业的恋爱因素。王晓波深知,一旦一心一意和李琼茹谈恋爱,很可能不被“大学”张佳美接受,甚至被张佳美“开除”,王晓波的艰难选择是现实存在的,也是非常普遍的。农村学子,选择爱情,学业无望,选择学业,爱情无缘。

吴州州,这是个典型的高考落榜生的代表,其实是传统农村农民的代表,他孔武有力,能吃苦,讲义气,敢说敢干,敢打敢闹,当然,人也很善良。也因此和有着同样性格的叶天龙“臭味相投”,以至于惺惺相惜。吴州州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有理想,只不过不想待在农村而已,至于去城里做什么,他无所谓,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在城里活下来”。他这种性格,很可爱,当然也很可悲。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恰恰是他的性格。他不顾后果,有勇无谋,生活也杂乱无章,非常随意。他是传统农村打工一族的代表,有今天没明天,过一天算一天,他最担心的不是未来在哪里,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这些是王晓波苦恼和困惑的,吴州州不会有这些困惑,唯一能让他烦恼的,是今天这个事儿怎么解决。他活得很简单,当然也没有那么多惆怅和烦恼。所以,他是很简单的人物,很可爱,也很可悲。走一步算一步,不会为明天打算。正如叶向梅所说:“我绝对不会跟他走到一起。”其根本原因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而与吴州州相关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是叶向梅,一个是丽丽。叶向梅是一个大学生,两者身份的差异以及知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是一路人,不可能走到一起。叶向梅也是大学的代表,吴州州是不会去读大学的,就如同他绝不会希望和叶向梅在一起,遇到王晓波的戏谑,他甚至不无烦恼地说:“你们俩一块儿聊去吧,酸味相投。”由此可见,吴州州才是真正的落榜生的代表,对大学嗤之以鼻。而丽丽是一个从良的失足少女,因为经历了太多生活上的挫折,一直没有安全感,她有一定的追求,也有过理想,比如喜欢文艺,并因此而喜欢上了颇有文艺天赋的田勇进,但是与田勇进的结合,并没能给她足够的依靠和足够的安全感,而吴州州恰恰给了她这种感觉,如果吴州州不是因为意外而离世的话,他们走到一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吴州州这种传统农村的代表,代表的是得过且过的传统农村的发展思维,必然要被历史和时代淘汰,叶向梅也说了:“你靠拳头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吴州州的死,看似意外,其实作者是留了伏笔的。他的意外离世,几乎是必然的。以他的性格来看,就算三赖不弄死他,保不齐四赖五赖就不会弄死他。他的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样代表着一种落后发展思维的终结。

田勇进,这个小个子的四川男人,懦弱到让人恨,甚至让人完全看不起,这个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他身上有什么代表意义吗?有的!他代表的是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那部分人群,这群人在城里工作和生活,但是从来不会主动融入城里,他们的归宿还是在农村,城市只不过是一个临时驿站而已,他们打心眼里不认为城里是他们的城里,甚至恶毒地咒骂城里“是狗日的城里”。他们在城里追求物质生活,而精神却完全在农村,未来依然要回到农村去,只不过希望在农村生活得更好一些。他们精明,也不乏市侩,他们胆小,却也偶尔爆发。他们也会偶尔痴迷城里的灯红酒绿,但是绝对不会因此而留在城里。所以,他们属于游离一族。

纵观这部作品,虽然放弃了宏大叙事的春秋笔法,而代之以更小的切入为突破,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这种从小人物的命运着手,放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写作手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故事情节。当然,难免也有一些情节和选材不够典型的小问题,一些人物语言过于书面化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作为同为小说写作者的我来说,这是一部好作品,一部能够给时代和历史留下些思考和记录的好作品。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当然,我更欣赏刘纪昌先生。

(0)

相关推荐

  • 散文||不辞长做农家人

    不辞长做农家人  紫微||黑龙江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当年农村生活的苦以及城里人对农村人的种种蔑视,我都经历过.因此,不管是父母的教导,还是我自己的心之向往,都是通过读书,尽快摆脱农村人的身份. 我 ...

  • 农村来的保姆说:城里人就像傻子!

    点上面关注"学做美食"-- 开着按揭来的小汽车,结果可能兜里连加油的钱都不够. 上网上到大半夜,困了不睡觉.之后失眠,再吃安眠药. 挑最有特色的饭店吃饭,吃最可口的美食,却时时刻刻 ...

  • 5年后,3类“城里人”将待不下去,八成要回农村!有你的注意了

    5年后,3类“城里人”将待不下去,八成要回农村!有你的注意了

  • 那场青春永不散场

    对于青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它似乎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或心酸或青涩或疯狂-- 总是有着各种未完成的遗憾,而这才构成了我们的青春.那场永不散场的青春需要我们铭记. 永远记得,那年夏天微风拂面,那天午 ...

  • 散了那场青春,回到两个世界

    你忘了吗?曾经的你走路都带风 你忘了吗?曾经的你酷酷的也很自由 你忘了吗?曾经的你不食人间烟火 你忘了吗?曾经的你闭口都不谈感情也不谈天长地久 唱一首动听的歌谣 你说你还想回到那一年 那是我们最初相识 ...

  • 若不是那场车祸,确实可说它谱写出了80年代的青春之歌

    3月22日同一天上映的影片,目前票房成绩:<乐高大电影2>1600万.<地久天长>3100万.<狂暴凶狮>3800万.<波西米亚狂想曲>5000万,而& ...

  • 【散文】冷江/致那场名为“高考”的青春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冷江 一个夏天,一场考试--印象中是背不完的单词,是醒目刺眼的倒计时牌,是被"黄冈"试卷支配的恐惧,却也是我最最怀念的一年, ...

  • 青春里,那场谁都会遇上的爱情

    文/李舒彦 原创作品 -<愿你能找到陪你颠沛流离的人> 明明只看了你一眼,脑海里却和你过完了一辈子. 在和你相遇的时光里,我从来没有掉过一滴后悔的眼泪.因为当我遇见你的时候就知道,我的整个 ...

  • 吸毒界的致命诱惑,“陪溜妹”为钱财、毒品、欲望而葬送的青春,谁来买单?

    或许有人知道"溜冰"是什么,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溜冰"圈子中也有着这么一群社会暗角的特殊群体,他们就是"陪溜者"."陪溜者" ...

  • 那场风花雪月的青春‖文/孤独先生

    那场风花雪月的青春 1993年我出生于夏天,身为九零后独生子女的我,自小就有一股极高的幸福感,父母都是央企的员工,那时的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城里根本不敢二胎,不然,结局就是丢了工作还罚钱,我从小的家教就 ...

  • 延安窑洞里的那些“秘密”……|回眸百年 致敬青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特别开设"回眸百年 致敬青春"专栏.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风华正茂.愿青年读者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 他们,惊艳了岁月 | 志·青春

    他们 曾在不同领域呕心沥血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他们 也曾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用青春奉献祖国 五四青年节之际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追寻他们的青春模样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