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传承】粤东乡村的红色印记
铭记传承
方志广东
编者按:
“铭记传承”专题,讲述广东21个地市田野间的红色记忆,回顾历史,铭刻记忆,传承热血,学史奋进。
仙斗村红色革命纪念馆
汕头市潮南区仙斗村
仙斗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的大南山,是革命老区,曾任东江游击总队指挥、被誉为“虎胆英雄”的张木葵(1903—1935)就出生在这里。土地革命时期,村民踊跃参加红军赤卫队,在张木葵的带领下于大南山边沿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底,中共潮阳县委的党、团机关曾转移到仙斗村,既避免了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又继续领导全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2017年,仙斗村被确定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点。
仙斗村民居(汕头市潮南区地方志办供图)
张木葵出生于仙斗村一户贫苦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加入赤卫队,在大南山边沿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率领数十名赤卫队员,配合工农红军拔掉驻扎于港头乡的国民党军营地。1929年初,回乡秘密组织赤卫队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地下交通站,成为递送情报的联络点。1930年春,带领赤卫队突袭两英警察所,战斗中坚强勇敢,身先士卒,毙敌多名,被誉为“虎胆英雄”。
1933年初,张木葵到仙城径口地下交通站,密商组织运输物资和枪支弹药上大南山,遭遇叛徒告密而被包围。在危急关头,张木葵沉着应战,掩护队员们先撤离。是年10月,张木葵任大南山东江游击总队第三大队队长,继任总指挥。
1934年冬,他率领一个中队到碗仔村鲈鳗洞附近伏击潘岱乡国民党驻军运粮和办年货的连队,运用战术巧妙,打死、打伤敌军40多人,俘敌3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一笔白银。
1935年初,国民党军师长邓龙光率军进剿大南山苏区。6月,张木葵奉命掩护中共东江特委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从大南山向中央苏区转移。7月11日于揭阳五房山与敌军遭遇,在争夺高地和掩护队伍突围中光荣牺牲,年仅33岁。
仙斗村地下交通站联络点旧址(仙斗村供图)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斗争事迹,仙斗村重建红色革命纪念馆。
仙斗村红色革命纪念馆(原址)(仙斗村供图)
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
汕尾市海丰县南门村
南门村,位于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1997年被列入《广东省革命老区村庄名册》。村内有众多的红色遗迹与文物,其中红宫红场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诞生地,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村村貌(海丰县海城镇政府供图)
红宫原为始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1927年11月18-21日,在这里召开了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海丰苏维埃政府。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会场四周和街道都刷成了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红宫(海丰县海城镇政府供图)
红宫旧址现为红宫红场纪念馆,现存建筑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称文庙)和两厢配殿。两厢配殿保存有许多革命文物,在纪念馆内展出。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屋内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传统装饰,其余布置主体按照大革命时期样貌进行复原,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
红场(海城镇政府供图)
红宫东侧的红场旧址,原为“东仓埔”,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号召在此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两个大字,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为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7年12月,这里召开了有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1928年1月,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会师。
红色文化街夜景(来源:海丰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