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德惠作品欣赏
作品展示:
《落日余晖》
太阳有升起便会有落日,何况人乎。
沉淀了过往,留住了精髓,
余晖虽然没有日头当午的耀眼,却也夺目生辉。
“留白”在天空中撕开的一条缝隙,光芒沿着山林,顺着水面渐渐地铺开。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38x38cm
《蝉》
蝉在黑暗的地下拼命的觅食成长,蜕变后爬到树上,它与鸟语花香一起奏响风雅的乐章。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38x38cm
《勇者》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50x40cm
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铺天盖地,肆意横行。白衣执甲,逆流而上,武汉疫情终于逆转。
山水间,风云突变白浪滔天,勇者逆流而上表现出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购物之余》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50x50cm
智能手机远远超出“电话”的范畴。手机是什么?
是“银行”
是“商超”
是“影剧院”
是“音乐厅”
是“办公室”
是:图书馆
……
重要的是,手机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伴侣和沟通的纽带。
《守静自觉天宁》
创作时间:2021年元旦
尺寸:46x69cm
2020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面对艰难和复杂的局面,想起了毛主席“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诗句。
《守静自觉天宁》有了以静制动的心态,变“危”为“机”便有可能。
《在祝福中走向未来》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38x38cm
庚子年中秋与国庆同日,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有太多的感慨。怎样表达对“抗疫的胜利”和祖国七十一华诞的祝福呢?想来想去采用了“献桃贺寿”这具中国味的文化符号做背景。站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大舞台上走向未来,不仅需要豪情壮志而且还要勇挑千斤重担。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格局面临百年巨变。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有人不畏艰辛执着前行;有人徘徊观望。
坚定者充满自信,迈着坚毅的步伐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徘徊者犹豫不决。用这种衬托手法丰富了人物的内涵。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我。
画面中间的两个人身穿秋装,站在两边的人则身着冬装。这样的构思是表达“走向未来”的时间线是持续的进行时。
创作时间:2007年
尺寸:46x69cm
《黑猫白猫》
创作时间:1992年
尺寸:46x69cm
《万里荷香》
创作时间:1989年
尺寸:46x69cm
《风采》
创作时间:1992年
尺寸:46x69cm
《插队生活组画》
这组画反映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陕北旱塬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我乘专列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这片土地。
五十年后的苏家塬旧貌换新颜。
生产队里除了牛、驴之外,主要的生产工具就是架子车和锄头、铁锨。用草和树木搭的棚子就是看场人员的工棚。
创作时间:一九九八年
尺寸:38x38cm
土窑洞,水缸,柴火,石磨就是当时生活的全部。有柴就能烧火做饭,有石磨就可以把小麦玉米磨成口粮。
创作时间:一九九八年
尺寸:38x38cm
《井》
这是一口深三十二丈的土井,也是村里唯一的清洁水源。每次打水都要三个人协作,一个负责拉井绳,另外的人摇辘轳往上提水。好景不长几年后井枯竭了,坍塌了。从此再也没有干净水喝了。
创作时间:一九九八年
尺寸:34x69cm
《陕北旱塬苏家塬村》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92x69cm
苏家塬地处陕北旱塬,由于缺水没电只能靠天吃饭。住的是土窑洞,烧的是柴火。担水得爬坡,毛驴车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旱塬新貌》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寸:50x69cm
随着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苏家塬已经旧貌变新颜。他们从山坡搬到塬上,告别了土窑洞住进了新砖窑。电通了,水有了,水泥路也进了村。老槐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苍老的树干上迸发出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