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溪:走边
张云溪先生
走边
张云溪
走边,它内容丰富, 形式多变。演员们多约定俗成地以伴奏乐器声响的不同予以分类。大体上可分为响边、哑边、边挂子和载歌载舞或边舞边念等多变又别致的混合边。各类走边单人、双人及多人均可表演,双人以上的既可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表演,也可同时一块表演。
在传统老戏中, 有多数走边几同起霸一样,然而具有多种内容的走边与单一内容的起霸如泾渭分明,从不混淆。以下我择要地把不同类型的走边及其特点简述一番。
赵永伟《夜奔》
《林冲夜奔》的林冲刚出场那一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是较为典型的响边。它的基本动作, 尤其是出场那一组程式化的舞蹈动作是较为典型的响边。它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舞台调度仿佛就是起霸,但内容是雪夜奔走荒郊。乐器不用大锣、铙钹, 而用比铙钹形状小、音调高、音色脆的“镲锅”——俗称叫小钹的伴奏。林冲身穿黑色箭衣, 头戴六楞软型罗帽。自从前辈杨小楼宗师演出此剧改戴自创的顶上倒垂红缨的“范阳笠”之后, 所有京剧武生也随之改“帽”为“笠”,所以此笠的俗名又叫“夜奔盔”。
《时迁盗甲》的时迁刚出场那一组动作似起霸,而身段动作小巧灵活并有一两手快速地翻滚技巧表演, 这是具有武丑特色的典型响边。它的内容是黑夜潜行越巷穿街, 伴奏仍是小钹。头戴小棕帽, 身穿黑色短衣裤。
《乾元山》哪吒刚出场那一组在身段中不断舞枪耍圈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也叫响边。由小钹伴奏, 哪吒头戴儿童发型头套, 身穿浅色短衣裤, 还应挂个红肚兜——法宝之一“混天绫”。
《盗仙草》白鹤、梅鹿二仙童手舞云帚,巡山护宝那组舞蹈也用小钹或加入弦乐伴奏, 或增加仙童变为多人表演, 但依然叫作响边
。
从以上几例不难看出, 凡服装利索、使用激越清脆的小钹伴奏各种尚武人物出场走边的均属于响边一类。
哑边种种——
哑边有一最明显的特点: 在人物出场以前除堂鼓外其它乐器一律暂停伴奏,先由鼓师缓慢地打出“咚咚”鼓声给人以夜深人静之感。然后用滚奏手法使鼓声从轻级到急骤与人物急步出场的亮相同时静止。
《巴骆和》中的巴九奶奶为儿子报仇, 黑夜潜行搜捕仇人, 就是走哑边出场的。哑边形式与响边相同,但在表演中需时而凝神细察, 时而急步潜行, 鼓声也须随之时缓时急地烘托气氛。一般的响边不需表演跟斗技巧, 而一般的哑边还需露两手瞧瞧。巴九奶奶原先由武旦饰演, 在哑边中有象武丑那样蹲下身走矮步并双手拍打脚尖的技巧表演, 后来这角色多由挑梁的旦角兼演,就把重点放在念白和表演上, 哑边中有无此技巧自当另作别论了。
《四杰村》中有余千、鲍金花、濮天鹏和冯洪每人单独表演后又合在一起的多人哑边。这出戏哑边的内容是黑夜潜入敌村寻找并搭救骆宏勋出险。他们的哑边表演是动化简化, 技巧突出。由于前场四人有响边表演, 这里简化动作可避免重复。这是一出由短打武生主演、武旦、武丑、二武生共同合作的武戏, 技巧不突出也就演不出《四杰村》的火爆特色。
边挂子种种——
所谓边挂子就是不用小钹而以大锣、铙钹等乐器伴奏的响边。舞台上武将人物多采用它, 它比小钹响边有气势。象《芦花荡》的张飞出场和《三岔口》的任棠惠出场的表演, 《木兰从军》的花木兰改扮男装披甲之后和《麟麟阁》的秦琼扎上硬靠之后, 他们出场时长枪、马鞭并舞,表演乘马而行的程式动作都叫边挂子。
混合边种种——
混合边中有一种也用大锣为伴奏, 但它与边挂子有区别: 载歌载舞的走边是混合边, 舞而不唱的走边是边挂子。
《挑滑车》的高宠在第二场“只见那番营蝼蚁似海潮”边唱边舞的表演便为混合边, 第三场在持枪上马前那组势如钱塘怒潮般的载歌载舞的表演虽有束甲动作, 但它还是混合边。
《恶虎村》的黄天霸有一场极为精彩、最要功力的走边表演也是混合边的一种。在人物尚未出场先响起单一的鼓声, 当出场亮相时改为大锣等伴奏, 亮相后一切乐器暂停, 演员表演“飞天十响”——从摔跤中移植而来的一组拍打带响的程式动作, 在大锣等的伴奏下再次亮相。此后边念边舞时而由小钹伴奏,时而乐器静止, 最后又换大锣等以“急急风”的锣鼓把人物送入后场。
王金璐等《叭蜡庙》
《八蜡庙》的诸彪等人乔装农家父女引恶霸费德功上钩以便捉拿, 这场五人走边是最为罕见的混合边。
先是张桂兰在响边之后念: “巾帼英雄胆气豪”;继而出场的是贺仁杰在响边后念: “要学当年将班超”;之后黄天霸和吴泰从两边由大锣“打上”, 简单地表演几个动作后同念: “乔装改扮擒贼盗”。最后诸彪幕侧一声“啊嗨”在大锣等紧敲急打声中以袍襟遮面迈老人脚步走到台口突然一个矫健的身段做亮相, 以后表演一组忽而老迈龙钟地走着带哆嗦的脚步, 突然又银须飞舞地做几个刚劲利落的身段, 显示出老当益壮本色, 并接念: “江湖人称铁背鵰” ……在下场之前五人还边舞边唱一曲《新水令》。这一场奇妙多变的特殊走边处理得十分令人折服!
中国戏剧 19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