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9)

本篇要目:

******************************************

181.茨中教堂           

清                    云南省德钦县

182.石龙坝水电站         

清                    云南省昆明市

183.蒙自海关旧址         

清至民国                 云南省蒙自县

184.鸡街火车站          

民国                   云南省个旧市

185.企鹤楼            

民国                   云南省石屏县

186.陈氏宗祠           

民国                    云南省石屏县

187.和顺图书馆旧址        

民国                    云南省腾冲县

188.允燕塔            

民国                    云南省盈江县

189.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近代                    云南省昆明市

190.松山战役旧址         

1944年                  云南省龙陵县

************************************************

181.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位于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在自菇村,法传教士主持兴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群众焚毁,后指地为界,强征劳力、银两,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移至茨中重建。教堂包括大门、前院、圣堂、后院、果园、菜园、葡萄园、水田等,主体建筑坐西向东,为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大门砖砌,似牌楼样式,三层,下作通道,上建攒尖顶亭阁,上置十字架。1905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


教堂风格整体上体现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罗马教堂的特色。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其正面为高大的钟楼,钟楼的上部,虽为中式亭阁,中式飞檐瓦顶,但它两头顶端的十字架标记还是引证了它西式的身份。在历史风雨中飘摇多年之后,政府的出钱修缮、保护,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走进茨中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空无一人,时间仿佛凝固在斑驳潮湿的墙壁上。


整个建筑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中西合璧,主次得体,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窑、花园、菜园和葡萄园等等,结构紧凑,规模壮观。沿大门筑有外围堵,建筑四周以及房间空地,辟花坛,植果木、红绿相映,风雅别致。教堂座西向东,为砖石结构法式(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进深6米,宽3米,门廊之上再砌成三层钟楼(瞭望楼),通高20米。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建筑,用4棵内柱和12棵外柱承托脊檩,内外柱间砌有石栏杆。登上钟楼,茨中景色尽收眼底,还可观览四周群山。教堂门为双门,高人2.72米,宽0.74米,正殿(礼拜堂)进深22米,面阔12.7米,殿内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柱承托教堂屋脊,两侧设有净身、更衣侧室。教堂屋面用琉璃瓦覆盖。


教堂座西向东,为法式(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但又明显融汇了藏汉等民族建筑的艺术特色。在高大的三层钟楼的屋顶上,有中国传统式的飞檐。钟楼的最高处竖立着十字架。但是教堂内部却到处是中国化的对联:极仁极爱,至善至谦。教堂的后院有两座并排的坟墓,墓穴均为圆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北侧墓穴的墓碑上刻着法国传教士伍许冬神父的名字,他死于1920年。另外一座已经没有姓名的墓穴埋葬的是瑞士传教士于伯良,于伯良来茨中不久,就因脑膜炎去世。茨中的传教士在1949年以后都返回了欧洲。今属于大理教区,主管神父是陶志斌神父。

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为天主教“云南铎区”主教坐堂,下辖2个分堂,先后办过一所学校和一所修女院,1951年在此成立省立第一完全小学。教堂因为被用作小学课堂,才免于被捣毁的厄运。墙上的圣经故事壁画已经脱落殆尽,但是,斗拱上方的花卉依然清晰可见,天花板上的植物图案色彩如新。红色的地毯上有板条钉成的座椅,周末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前来行礼拜。茨中除了天主教徒之外,还有佛教、东巴教的信徒,并且各有宗教活动场所。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茨中教堂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2.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螳螂川上游。石龙坝水电站一厂于1910年(庚戌年)7月开工,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容量为480千瓦。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2012年5月28日,这座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马达依然在轰鸣,已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见证着中国水电百年的历史。

石龙坝水电站一厂是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昆明商人王筱斋为首招募商股、集资筹建的。引水渠长1478米,利用落差15 米,引用流量4 立方米/秒,安装两台向福伊特订购的 、单机容量240 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用22千伏输电线路向距电站32 公里的昆明市供电。1932年一厂扩建,增设一台720千瓦机组。1909年,云南最大的商户、“钱王”王炽之子王筱斋联络了19位商业同仁,要求成立一家股份公司来办电业。官府同意,清朝末代云贵总督李经羲批复:“从今起,二十五年内不许外人来滇办电。”


中国大陆最早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石龙坝水电站的管理、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石龙坝电站修缮方案的批复》,下拨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对石龙坝水电站进行文物修缮。


石龙坝水电站修缮工程包括:正房、东厢房、西厢房、东厢房耳房、倒座、东偏厦、东炮楼、西炮楼、过廊及其它修缮等工程。国家文物局将逐年投入工程费用230多万元,资金费用将随着工程实施进度逐步到位。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余剑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古建筑专家李炳楠、昆明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李东明等一行11人到石龙坝水电站协商了修缮方案,进行了保护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一发电车间侧立面


二发电车间侧立面


2006年05月25日,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83.蒙自海关旧址


蒙自海关旧址位于云南省蒙自县城南湖东南隅。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设置的蒙自海关及税务司署旧址。原有房屋五十余间,今仅存一幢建筑,坐南朝北,通面阔23米,通进深14米,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1938年夏至1939年春,曾辟为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教室。


蒙自海关是云南设置的第一个正关,位于云南蒙自县南湖。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蒙自开关通商后修建,包括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花园、哥胪士洋行等五个保护点,多为法式建筑。


2006年05月25日,蒙自海关旧址作为清至民国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84.鸡街火车站


鸡街站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三等站,建成于1918年。鸡街站主要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仿法式建筑,有站房、候车室、储运室、行车道等。旧火车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南朝北,站内设有候车室、货运室、行车室、调度室等建筑,均为砖混结构,设百叶窗。候车室平面方形,两层,通南阔8米,南面设有月台。鸡街站为个碧石铁路中心枢纽站,东达蒙自,南抵个旧,西至建水、石屏,北至开远、昆明。鸡街站距离个旧站34公里。


1918年11月8日,滇越铁路碧色寨——鸡街段通车,后通鸡街——乍甸段。

滇越铁路鸡街——临安(建水)段竣工通车,共用建筑费滇币560万元。


2006年05月25日,鸡街火车站作为民国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85.企鹤楼

企鹤楼位于云南省石屏县驻地异龙镇珠泉街66号。企业家陈鹤亭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单体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31米,通进深12米,共四层,底层设通道,砖石成拱券,二至四层每层四周设廊及护栏,南北两面有窗棂,四重檐攒尖顶。


企鹤楼为石屏人民感戴的学校名士陈鹤亭先生对当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兴建。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高21米。檐柱从第一层直通第二层檐檩,柱础为青石,方形素面。第二层有走廊。第三层八面开窗,窗为圆棂窗,屋顶八角飞翘,青瓦铺顶,顶部有三台宝瓶。其建筑规模独特,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它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蒙自道尹云南锡业公司和个碧石铁路公司总经理陈鹤亭先生积极倡办石屏一中,动员富商李恒升、张信之等捐献大量资金,并积极清理被私人侵占公产归结学校,作为办学基金。学校创建之时,为感戴和纪念陈鹤亭先生对当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兴建了企鹤楼。1923年开始建校,1929年竣工,名为石屏县立中学。1933年改为云南省石屏中学校,1939年改为云南省立师范学校,1952年改为石屏县第一中学至今。大门为砖石结构,门框用整齐的青石拱券,铁焊门,为对称卷草纹图案。门额石块上刻“县立中学校”,其上嵌横石匾一块,刻“嘉惠士林”四字,为滇督唐继尧题,昆明陈荣昌书。左右砖壁嵌有石碑,右碑为“建石屏中学校记”,左碑为“云南省公署奖渝李茂兴捐资兴学令文”。


沿中轴线而进,走过青石板墁地的通道,通道两边为花圃,是二门,砖石结构。门额上嵌“作育人才”石匾,为唐继尧题赠石屏厂商张信之捐资12000银元建校。石匾上砖壁刻“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当时建校校训。

沿二门进,仍为通道,通道两旁仍为花圃,花圃东西为碑坊,牌楼式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歇山顶,青瓦。明间有柱头科斗拱两攒,次间有转角科斗拱一攒,西向墙壁上嵌青石碑三块,并立,正中一块刻“改省沿革”18行,内容叙学校由县立改为省立之原由,左右两碑为捐款建校之功德碑。东向碑坊与西向同,朝南面墙壁上嵌“创建石屏中学校记”,左右并排的两碑仍为功德碑记。


企鹤楼坐落于二门通道北向中轴线上,门为拱券式,四重檐歇山顶,第一层至第二层为砖墙,26棵檐柱从第一层直通第二层檐檩;第二层有走廊,东西各有小门两道,南北向开窗户六个;第三层八面开窗,窗为圆棂窗,屋顶八角飞翘,使用檐柱8棵,青瓦铺顶,顶部有三台宝瓶。

企鹤楼内侧


准提阁前一座半身铜像。
准提阁位于中轴线北向最后一层,从三佛殿左右两边的圆光门而入,东西向有走廊。坐北朝南,重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开间,二重檐抬梁式穿斗式相结合的梁架建筑结构,第二层明间和次间无斗拱,仅有柱头科和转角科斗拱18攒。正脊两端有吻兽,正中有三台宝瓶。阁前有月台,台上四角植柏树、桂树和梧桐树。月台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对称式,悬山顶,穿斗式梁架,起楼,有吊柱。配殿前有走道,青砖墁地。阁东北角梁上悬钟一口,钟钮为龙形。准提阁背后有“心”字池一个,意在激励学生用心求学。


陈鹤亭(1874-1931),名钧,字鹤亭。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清末进士,云南名仕,实业家。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即蒙(自)宝(秀)线铁路。陈鹤亭一生劝学兴学,心系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当时云南区乡一级正规学校一片空白。他将百年的神祠资产移拨兴学,并创建郑营两等小学。村中子弟悉数劝导入学,成为石屏全县楷模。他又亲赴各乡,反复宣传兴学办学,石屏全境成立学校者众多。滇督蔡锷闻其名,征为省参事,旋升内务司长。1922年,他又首倡兴建石屏中学,培养造就了如李乔、杨春洲等有名人士。


碑亭


三佛殿


准提阁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企鹤楼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6.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内。陈氏宗祠即陈鹤亭宗祠。陈鹤亭(1874-1931),石屏人,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曾任个碧铁路公司总理以及黎元洪总统府秘书等职。祠占地面积239.98平方米,坐南朝北,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式大门、石拱桥、中殿、正殿及偏殿等。正殿通面阔15.5米,通进深7.8米,抬梁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明间有格扇门,裙板雕花鸟瑞兽等。


陈氏宗祠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


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阁楼、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鹤亭曾赴日考察,回国后任天门、黄坡、宜都知县,受蔡锷召任参事,后任蒙自道尹、个旧锡务公司总理,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


陈鹤亭(1874-1931),名钧,字鹤亭。云南省石屏宝秀郑营村人,清末进士,云南名仕,实业家。主持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石铁路”即蒙(自)宝(秀)线铁路。陈鹤亭一生劝学兴学,心系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当时云南区乡一级正规学校一片空白。他将百年的神祠资产移拨兴学,并创建郑营两等小学。村中子弟悉数劝导入学,成为石屏全县楷模。他又亲赴各乡,反复宣传兴学办学,石屏全境成立学校者众多。滇督蔡锷闻其名,征为省参事,旋升内务司长。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陈氏宗祠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和顺图书馆旧址


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和顺图书馆收藏了上万册书籍,有70多年漫长的历史。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


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


和顺图书馆旧址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和顺村。1928年曾扩建。建筑物坐西南朝东北,在中轴线上排列有大门、二门、正房和后厅等。依山势前低后高。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二门用砖石建成三个拱门,面阔、进深各三间。正房为书库,通面阔18.9米,通进深8.5米,为穿斗式木结构,单檐硬山顶。两次间前各建六角楼亭一座,两门悬胡适等人所题匾额。


虽然从藏书量与规模上看,腾冲那个小小的和顺图书馆,不要说与世界上藏书千万、上亿册图书馆相比微不足道,就是与一般藏书数十万、百万的省、地、市图书馆相比也难望其项背。但是,把它放在曾被人谈之色变的蛮荒之地的祖国西南前哨的“极边第一城”的位置上,放在曾是穷乡僻壤的农村环境里,放在侨乡的氛围里,放在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起点上,放在历史风云变幻的进程中考察,至少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和顺图书馆旧址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8.允燕塔

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佛塔始建于1947年,历时8年才告竣工,虽然是近代产物,但古风浓郁,自北向南,一条古朴而镶有石阶的登道直通塔底。拾级而上百米,一对昂首挺胸的“嘎机”分立两旁,壮伟的佛塔即巍然矗立其间。


塔周围还有四十个小塔,均呈圆锥形,端部为金属宝顶,还悬挂有金属片,微风吹来叮咚作响,黄昏时分也熠熠生辉。佛塔为多层次砖混结构,采用东南亚传统的佛塔建筑工艺,造型严谨,不失玲珑雅致而又气势恢宏。此塔一九四六年由盏达土司思洪升募建,虽是近代产物,但古风浓郁。允燕塔坐南朝北,从参天荫绿的榕树旁,顺着4米宽、80米长的水泥台阶上至塔的前沿就可通览塔的全貌。

这是一座缅式佛塔,塔基平面呈正方形,该塔底部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由一座主塔和40座小塔组成,从塔基起,塔座分四层,逐层内收升高,托直圆锥塔体,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均呈方锥体形。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允燕塔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9.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的。三校一开始是迁至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7日开始上课。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联大校庆。随着日寇的进逼,长沙危急,三校又迁往云南昆明。其旧址位于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三校一开始是迁至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7日开始上课。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联大校庆。随着日寇的进逼,长沙危急,三校又迁往云南昆明。在云南师大校园正大门东侧墙上镶嵌着两行金色大字:“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落款为朱光亚题。朱光亚为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全面保卫中华教育精华免遭日寇的毁灭,国民政府决定将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府进行内迁。抗日战争进行的8年时间里,先后迁入云南的高等院校有中法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学院等10余所之多。其中最著名的为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老城北门街。旧址内有闻一多篆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撰碑文,详载日本帝国主义自清光绪年甲午(1894年)以来,特别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大举入侵,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迫于形势南迁至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文、法、商、师范等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学校回迁。


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北返之时,西南联大为报答三迤父老的养育之恩,经教育部批准,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独立办学,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上个世纪80年代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人们漫步在校园里,一定会看到校园东北角矗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此碑立于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撤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北返前夕的1946年5月4日,纪念碑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撰文,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罗庸书丹,因而被称为现代的“三绝碑”。纪念碑碑体雄壮,书法遒劲,文采飞扬,意蕴深广,气势恢宏,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

联大的校务工作仍像长沙临时大学时一样,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常委会主持工作,三人轮流担任主席。这8年时间里,因蒋、张还另有任用,所以,实际上西南联大的工作,完全是梅贻琦一个人在独挡。


不久,学校在昆明城西北地台寺附近购得124亩荒地(即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址)正式修建自己的校舍。1939年春夏之交,新校舍竣工,文、法、理三学院首先迁入新校舍上课,工学院和师范学院依然在“寄人篱下”。


由于战时的困难,经费极其紧张,所以新校舍一律建成平房,没有任何一栋楼房,学生宿舍为土墙茅草顶,教室和办公室为铁皮顶,到了1944年4月,因经费出现严重赤字,学校当局只好换上了茅草顶,把铁皮瓦顶卖钱维持教学经费的开支!


2006年05月25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190.松山战役旧址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整个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17500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位于云南省龙陵县东22公里处。松山峰顶高出怒江江面950米,战役旧址南至鹰蹲山,北至黄土坡,地形险要,扼滇缅公路咽喉。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龙陵后,驻重兵据守。1944年6-9月,我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全歼日军三千余人。遗址内陆堡、坑道、战壕密布,现已开辟供人们参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从云南省龙陵县城东行39公里,便到了松山。南北绝壁、谷深万丈、沟壑纵横,处处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存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4平方公里。远远望去,松山宛如一只巨大的乌龟盘踞在怒江大峡谷上空,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进入松山,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滚龙坡”战场遗迹。“滚龙坡”是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首先攻克的一个外围据点,当年这里是日军的炮兵阵地,战斗历时29天,攻击达14次之多。绕过“滚龙坡”,便进入“大垭口”。


从云南省龙陵县城东行39公里,便到了松山。南北绝壁、谷深万丈、沟壑纵横,处处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现存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4平方公里。远远望去,松山宛如一只巨大的乌龟盘踞在怒江大峡谷上空,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006年05月25日,松山战役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有名的十大古街你去过几个,来,旅游姐姐带你们看看

    大家好,我是旅游姐姐,一个无私奉献给你们分享旅游攻略干货的小姐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攻略,你们知道中国的十大古街有那几个吗,本文将给你详细介绍. 古街一:北京烟袋斜街略 烟袋斜街是位于什刹海前海东 ...

  • 云南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城,修建在龟壳之上,来此一定要吃豆腐

    云南省散落着大小不等30多个古镇古城,不仅风光优美,文化底蕴相当厚重悠远,大理.丽江更是举世闻名.在云南红河州有座比大理.丽江两座古城还要久远的古城,名为石屏古城. 石屏古城坐落于红河州石屏县,早在楚 ...

  • 中国地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篇)

    云南省地图 中国地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 地处云南省东南部, 与昆明市.曲靖市.文山州.玉溪市.普洱市相连: 南与越南接壤,边 ...

  • 大连最古老寺庙,繁华市区中的千年古刹

    松山寺位于大连市中心.繁华的西岗区唐山街儿童医院附近,虽然不是大型寺庙,却是一座具有相当悠久历史的佛门古寺. 据说该寺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留下的僧兵所建.当时僧兵见此处有瑞气,遂发建寺安僧之愿,由于当 ...

  • 栉风沐雨,仁爱长存——仁爱医院旧址

    " 我不是红会人,但红会医院可以算是我的半个娘家.2015年开始3年的规培,毕业了又住在附近,现在导师又在红会医院.虽然认识的时间不算长,但算起来,我在杭州待了10年多,一半的时间都有她陪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河 企鹤楼

    企鹤楼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一中内 建于民国十二年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石屏时,小雨时断时续,时辰也不早啦,心里急呀,想赶快趁着雨停的间隙找到企鹤楼和文庙.企鹤楼在石屏一中校园内,不知道进去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06处) 本篇要目: ***************************************** 1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清           北京市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协和医学院旧址 清至民国           北京市东城区 12北平图书馆旧址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3)

    本篇要目: ****************************************** 21丰润中学校旧址 1913-1925年            河北省唐山市 22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1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4)

    本篇要目: *************************************** 31徐向前故居 清            山西省五台县 32大同煤矿万人坑 1937-1945年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本篇要目: ************************************** 41万忠墓 清                 辽宁省大连市 42锡伯族家庙 清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1936-194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52侵华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要目: ****************************************** 61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62春在楼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清         浙江省绍兴市 72江北天主教堂 清         浙江省宁波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本篇要目: ***************************************** 81钱业会馆 民国          浙江省宁波市 82陈英士墓 1916年         浙江省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