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发现史上最大科举弊案后,定下一规定,害苦后世考生近千年

古代凡是想当官人,都要先经过科举考试的洗礼,这样选出来的进士会被冠上“天子门生”的称号,这个称号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有特别的意涵,甚至当上七品官后,都能以此为借口,殴打手中握有大权的太监,因此许多读书人会以不择手段的方式通过殿试,甚至在皇帝面前作弊,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发现科举的弊端后,勃然大怒,做出一项决定,直接影响往后中国长达952年的历史。

▲过去殿试都是由皇帝主持,但不用命题。(图/翻摄网络)

其实武则天首创殿试规矩后,皇帝只需主持科举,不用亲自出题,而殿试并非年年都有,全看皇上心情而定,宋朝开宝6年(973年)宋太祖赵匡胤一如往常地举办科举,命令时任翰林学士的李昉主持科举,总共录取11人,当时赵匡胤为了表达重视,特别接见11人并亲自面试并出题,没想到其中的武济川、刘睿材2人却被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考倒,气得赵匡胤将2人黜落。

这时落选的士子觉得有机可趁,群起控告李昉帮武济川等人作弊,士子们指出,武济川和李昉是同乡,所以帮忙作弊可能性极大,且开宝5年录取了28人,但开宝6年却只录取11人,2年录取人数相差一倍,士子们感到非常不满,才会一状告到赵匡胤面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