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99%学习好的孩子都有的8个好习惯

亲子教育专家成墨初告诉父母,学习好的孩子应有这8种好习惯。1.课前预习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2.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3.独立解决问题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4.认真书写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5.记笔记并事后整理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6.主动学习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7.积极阅读、写作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8.有条理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

(0)

相关推荐

  •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报很多补习班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上有了困难,马上想到的就是赶快给孩子请家教,上补习班,千万不能让孩子把功课落下.但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家长此时更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最佳学习习惯. 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 ...

  • 家长课堂丨学习演讲小技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家长在家也能辅导孩子练习……

    点击蓝字关注小岛语文吧 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 周末的时候 ,在商场里看到不少"小主持人"培训班,孩子们着装华丽,站在摄像机前朗诵诗歌,毫不怯场.普通话表达也还不错, ...

  • 数学成绩好的孩子都有这3个习惯,家长一定要告诉

    无论是小考,高考亦或是中考,平时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往往直接决定了考试的成与败. 因此,相信接下来要分享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01 试题在于精不在于 ...

  • 教学能手:我总结初中数学6册模型和课堂笔记,培养的孩子都拔尖

    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上课要做好笔记,无论是哪一门科目,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买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但与我们亲手记得笔记来说,当然还差得远,眼过千遍不 ...

  • 家长课堂:10种让孩子不能接受的教育态度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著名教育家成墨初也指出,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 ...

  • 家长课堂:不用“暴力”让孩子乖乖认错

    现今不少父母,在子女学习的培训上不遗余力,但却很少会耐心地指导子女反省.其实,自省的重要性不止在于帮助孩子发现失误,及早改过,若能够教导孩子对日常发生的事情常作反省,可以加强孩子自己的处事能力,增加孩 ...

  • 家长课堂:愚蠢父母教育孩子的7个误区

    家长课堂:愚蠢父母教育孩子的7个误区 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幼儿犹如一张白纸,爸爸妈妈要如何为孩子添姿添彩要有正确的方法.下面就来和亲子教育专家李彦芳一起看看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误区吧.家 ...

  • 家长课堂:父母“穷养孩子”必学的4大高招

    有这样一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意思是说,穷苦人家的孩子懂事的早.这句话,如果从教育方式的角度来讲,就是讲,要让孩子适当吃吃苦头,才会懂得珍惜和节约.接下来,亲子教育专家成墨 ...

  • 家长课堂:父母怎样鼓励孩子多体验读书的乐趣

    家长课堂:父母怎样鼓励孩子多体验读书的乐趣 如果你的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那你更应当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你应该每天或至少每周数次念书给孩子听,并形成定时读给他听的习惯. 选择有趣味 ...

  • 家长课堂:生气是制服孩子的最大杀伤力

    家长课堂:生气是制服孩子的最大杀伤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快回家吧,要不妈妈生气了!""你再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大人们似乎认为,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