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28 |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
关于中年,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人的理解是,当一个人进入到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都可以说是中年阶段。人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压力,应该说都是最大的,因为中年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人到中年,我对这两段话特别有感触。
一是孔子讲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之年”主要是指父母的“寿年”,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是明白之人,他要清楚父母的身体情况,所以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的看法说出了很多中年人的心声,当然对于寿年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谈这个敏感的问题,不过这是每个中年人始终要面对的。父母一天天都老去,中年人的责任一天天在增长。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责任的中年人,才能从容地面对父母的老去,才能真正体会孔子这句话。父母健康,是所有家庭的幸事、喜事,不能要求父母为后代创造多少东西,父母健康便是给孩子减负,当然假如父母身体有问题,做子女的更应该尽心尽责地照顾好;父母不断变老是自然规律,所以中年人总会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心和顾虑。解决内心的担忧或者“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努力修身,不断扩大自己的德与能,不断提升安父母之心和养父母之慧的能力。
人到中年,我对另一段话特别有感触的是了凡告诫他儿子的话:“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现在处于四十岁左右,有一些是处级干部,也有一些是大富豪,他们共同特点有二:一是春风得意;二是忙碌。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奋斗,现在算是功成名就,总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些骄傲的理由和根据。不过如果能够像了凡说的“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的话,那事业一定能够更大一些;很多人都希望人生“春风得意”,事业“顺风顺水”,尽管有些人的确比较“顺”,但如果能够做到“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的话,“顺”的时间一定会更长久一些;人到中年,大部分人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身体或多或少开始走下坡路,注意饮食和讲究生活品质是好事,但如果能够像了凡讲的“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那目前生活的状况可以保持更长久;人到中年,有了金钱或者地位,身边对您“尊重”的人、“点头哈腰”的人多了,有时候会觉得理所当然,不过如果能够按照了凡讲的“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那真正敬重你的人一定会更多;人到中年,因为各种缘由和关系,家庭更加兴旺,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盛极必衰,所以如果能够按照了凡讲的“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那家庭一定可以更加兴盛;人到中年,正是做学问的鼎盛时期,如果能够按照了凡讲的“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那学问还可以不断再上台阶。总结一句话,人到中年就要懂得谦卑和坚持修身,那么才能顺利过渡到老年。
人到中年,有人事业更上一层楼,也有人成了“油腻”的大叔;
人到中年,有人专心耕耘家庭,也有人在诅咒“狗日”的中年;
人到中年,朋友一定是越来越少了,因为知道能够永远三五知便足够,而且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清晰了;
人到中年,我们知道了无奈,也明白了无奈,但进取之心应该更加牢固;
人到中年,家庭和健康应该成为生活中的关键词,是要和那些酒肉朋友保持距离了;
孔子说“四十不惑”,其实“不惑”才是中年人的标配,“不惑”不一定要等到四十岁,但“不惑”的中年人,一定可以开启另一段既平静又波澜壮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