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兵 传承优秀军人精神——记盛泽镇杨扇村赵勤荣家庭
父子两代兵 传承优秀军人精神
——记盛泽镇杨扇村赵勤荣家庭
图2
图1
“儿子在军营献身国防,是我们全家人的荣耀……”说这话的是盛泽镇杨扇村村民赵勤荣。赵勤荣是一名退役老兵,今年47岁,虽然身材清瘦,但军人风骨仍在,脸庞上依然镌刻着军人的刚毅与果敢。
赵勤荣是家中老三,也是最小的孩子。小的时候,赵勤荣就十分向往军营生活,渴望走一走心怀崇敬的军人之路。或许是军人情结浓厚,1992年,赵勤荣应征入伍,在武警某支队服役,成为一名武警看押兵。
赵勤荣清楚地记得,在部队里,除了按照全军统一要求进行队列、器械、射击、投弹等常规项目训练外,还要进行擒敌技术和执勤业务等专业技能训练。在这支部队里,赵勤荣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并接受了极其严格的训练。其中,“倒功”是武警战士在实战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硬功夫,也是看家本领。前倒、后倒、侧倒、前扑、跃起侧倒、跃起后倒,这些动作的风险性都比较大,但赵勤荣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擒敌技术训练方面,赵勤荣和战友们基本上都是“零基础”。刚开始训练时,赵勤荣一块砖块也砍不断,手面就已非常疼痛,擒敌拳一遍没打完,就已气喘吁吁。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赵勤荣没有被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从基本功练起,蹲马步、俯卧撑、打沙袋、砍砖块、练步法、练腿法,最后再到练倒功和擒敌拳,一样不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的努力,赵勤荣很快就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合格武警战士的转变,各项训练指标超额完成,第二年就成为了班长。
在部队服役3年后,赵勤荣光荣退役。回乡多年,他对部队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在赵勤荣眼里,部队的一草一木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妻子龚彩珍与赵勤荣结婚20多年来,一心支持丈夫的事业,与丈夫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无怨无悔地和丈夫共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龚彩珍是一名纺织工人,每天面对大量繁琐的工作,她总是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龚彩珍工作业绩出色,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另一边,赵勤荣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了儿子龚依帆。龚依帆从小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合格的军人,保家卫国。龚依帆从学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武警战士。
龚依帆遗传了父亲吃苦耐劳、不骄不躁和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在赵勤荣的眼里,儿子的变化是巨大的。“他更懂事了,也更像个男子汉了,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赵勤荣说。
因为没法去部队看儿子,夫妻俩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每当儿子电话询问家中的情况时,他们都会说:“家里一切都挺好的,你放心。”叮嘱儿子不要挂念。然而父子、母子连心,夫妻俩怎能不挂念?每当想念儿子,他们就会翻看相册,回忆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部队有部队的纪律,我们不能增加他的麻烦,影响他的工作。”赵勤荣说,如今,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家保障后方,全身心支持儿子安心服役、建功国防。
志存高远从军行,勇往直前立新功。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境遇和使命,但不变的是信念和本色。正是这份不变和坚守,让父子两代军旅人生彼此承接,共同奏响了爱党拥军的国防赞歌。
图1为当年赵勤荣的父亲(左)送赵勤荣(中)去当兵。
图2为赵勤荣(左)送儿子龚依帆(中)去当兵。
作者:沈佳丽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