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车】7月第四车:聊聊当前市场及发车逻辑

「周周同行」是且慢为长钱准备的周定投策略, 主理人每周二精选优质基金,为您发车;每周二发文与您聊投资,伴您周周同行,财富与认知共成长!
建议您先阅读以下文章,了解主理人和本策略:
#0 如何实现富足的人生 ——“周周同行”背后的投资观
#1「周周同行」首次发车,和大家聊聊这个策略

01
本次发车信息
实盘业绩
02
聊聊当前市场及发车逻辑

我一般不怎么聊市场,因为周一市场大跌,这里简单说两句。

首先,市场波动很正常,且难以预测。A股历史波动率在20-25%,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涨跌超过20%的情形。只要是买股票基金,就要做好随时跌20%以上的思想准备。

其次,周周同行是一个定投类策略,相对于后续新增的投入,当前存量的资金占比不高,市场的下跌有助于降低总成本。

如果按定投3年,跟投150期计算,我们已投入的11期,占比为7.3%;如果我们打算定投5年,那已投资金占比更是低至4.4%。投资要算总账。

最后,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位,但内部板块分化严重,出现极端、系统性暴跌的概率并不大。

当前政府在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降低养育成本、提高平台劳动者福利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短期对资本市场造成波动,长期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请跟投的朋友再次审视:

A、是否是长期不用的闲钱;

B、可否承受20%以上的浮亏;

C、是否认同周周同行以及主理人的投资逻辑。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答案,那么可以继续跟投。


最近频繁遇到朋友们的一个问题:别的策略发车,都会解释买的原因,而周周同行发车,却写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文章;为什么是买这几只基金呢?你的发车逻辑呢?

周周同行是市面上少有的定投主动基金的策略,我早有预期用户会有疑问,为此,我在周周同行第一篇正式的发车文章就做了解释。这里再复习一下。

当我们买基金时,买的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指数基金与主动基金的本质差别。

指数(ETF)基金和主动基金投资的逻辑完全不一样,虽然他们都是基金。

指数基金规则透明,成分股可预期,它只是一个投资工具。比如我看好中概互联,觉得低估了,但我又不懂具体的股票,还担心万一踩雷个股,跌下去没有底,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买入对应的ETF,借助ETF,我把我投资的想法落地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决定了买入的标的,买入的时点,买入的逻辑,以及未来的卖出逻辑;ETF只是个工具而已。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买指数基金相当于自己买股票(只不过买的是一揽子股票而已)。主理人发车买入指数基金,当然要解释买入的逻辑,为什么要买这个ETF,预计买多少,未来会因何而卖,等等。

但主动基金就不一样了。主动基金背后是基金经理在做决策。买入主动基金,本质是一个信托关系:把自己的钱,委托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去投资。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投资高手,做事稳健、做人靠谱,你观察了若干年,认为他赚钱主要出于能力而非运气,于是决定金盆洗手,把钱全权委托给这个人打理。由于你十分看好他,每月工资一发下来就马上给他。

周周同行就是如上的这个模式。我们打算找出10几名投资高手,把每月的闲钱扔给他们帮我们打理。延伸阅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周周同行的选基标准

周周同行做的事情是“选良驹”,买的是他们的投资能力,一旦选好,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下注,不会变来变去。

所以,每次发车的逻辑,确实没什么好写的。

由此延展,可以看出市面上有四种投顾策略:

A、指数基金+交易型。

这种策略就是把指数基金当成“类股票”,对其进行交易。这种策略的主理人就相当于基金经理,只不过买的不是股票,买的是ETF而已。交易频率从日、周,到月、年,都有。

这种策略,你要按照一个基金经理的标准去考察这个主理人,观察他的逻辑是否自洽,业绩是否跑赢同类。

B、指数基金+配置型。

这种策略是把指数基金当成,一个成本低廉、简单易懂的配置工具。这种策略一般是买入主理人认为比较好的品种,并较长期持有,期望获得一个市场平均收益,跟上资本市场的步伐。

这种策略,主要考察策略收益能够跟上沪深300,否则还不如直接定投沪深300。

C、主动基金+交易型。

和A类似,但交易的是主动基金。有些主理人是追着风口买,半导体火了,就买半导体,新能源火了,就买新能源。

这种策略我一般不太建议,因为主动基金的交易费率很高,频繁交易得不偿失。

D、主动基金+配置型。

和B类似,但配置的是主动基金,目的是希望获得超过沪深300的收益。周周同行就是这种。但这种策略的理解成本很高,不适合小白投资者。

同样是中概互联类基金下跌,如果买的是ETF,大家会认为是市场的原因,甚至越跌越买;但如果是主动基金,大家可能会怀疑这个基金经理水平不行,就会有割肉的冲动,倒在黎明前。

而且,基金经理会犯错,我(主理人)也可能会犯错,这需要很强的信任关系才能坚持住。

普通投资者一般是工薪族,一般都会有工资结余,选择策略时,我建议B>D>A>C。

先选指数基金定投,获得一个中庸的收益,在有一定认知后,可以选择主动基金定投,追求一些超额收益。

这两个策略还可以让我们无形中养成储蓄的习惯,积累投资的本金。

而交易型策略,需要你对主理人的投资框架有很深的了解,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策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每类策略都有适合的群体。如果嫌麻烦,或者无法理解,最简单的选择是定投沪深300。

沪深300其实是个不错的宽基指数,大部分人(包括一些大V)一顿折腾,其实都没有跑赢沪深300。

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策略是必须要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明天(2021年7月28日)晚上,我会在且慢上进行一场直播,详细解读周周同行的发车逻辑并解答大家的疑问,扫描下方二维码便可提前预约。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跟车
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者应自行阅读相关法律文件,自行作出投资选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