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思维认知的一次“跃迁”
思维认知的一次“跃迁”
“概念”这个词,司空见惯,在大众的语境中,一旦提到“概念”,往往和“炒作”联系在一起,给人空泛、不落地的感觉。不幸的是,一个时髦的“概念”,再和“钱”发生点暧昧,又到资本市场发酵,那是好、是坏就真的不好说了。所谓“智慧出,有大伪”,恐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概念”到底是什么?有没有用呢?古人有“名实之辩”、“言意之辩”、“知行之辩”、“积累和顿悟之辩”,都和“概念”息息相关。一个“概念”的提出,往往是人们的实践积累到某种程度,思维认知的一次“跃迁”、一次飞跃。事物本身还是事物本身,但人们的认知发生了质的变化。认知变化后,我们对于相关事物就会更加敏感、敏锐。概念是抽象的、整体的。人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本质的标志之一,就是提出了新的“概念”。
首先,概念是抽象的,是从众多相似、相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的“东西”,又发现这个共同的“东西”内在的关系和机理,只有这样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梳理、思虑一番,我们才能判断,“概念”所指的那个“东西”确实是相对独立的,名实相符,概念也就因此可以提出了。有名无实,就会玄之又玄,发展到极端,就成了不可知论。无名有实,也很麻烦,一件一件的做下去,就会陷入到经验论,疲惫而无所得。
其次,概念一定是整体的。没有整体的认知,是得不出恰如其分的概念的。世界是普遍的联系的,某个事物一定是更大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同样也一定是由更小的事物组成的。这些事物又是通过各种可见、不可见、直接、间接的关系,链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络。用一团乱麻来形容,毫不为过。我们天天被这些”乱麻“包围,也没有发疯。就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选择性的感知,再由我们的大脑,过滤掉了所有和我们不想干的东西。这些过滤器,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的概念。
概念就是在普遍联系的事物中,界定出某类事物的边界、特征,外部联系,内部机理,而形成的整体性认知。因此,有了概念我们才能正确的认知事物的本身。所以才说,提出了概念,是人们思维的一次飞跃。
概念一经形成,就会独立存在。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去改变这个世界。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碰到新的问题,激发人们的思考,从而提出新的概念。如此往复循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