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汪鹏课题组揭示植物吸收重金属铬的分子机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相关推荐
-
中科院团队发现新型蛋白,有望让20亿“隐性饥饿”患者获益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是温饱,而是因微量元素不足导致的 "隐性饥饿",全球仅因铁营养缺乏而导致的隐性饥饿人数就高达约 20 亿,如儿童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
-
科研 | 铀的植物毒性机理的代谢组学,转录组谱和矿物营养素代谢研究
编译:Mr.Left,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铀是一种非必需元素,很容易吸收并保留在植物根部,对植物根部造成损伤,而不是转移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对铀的植物毒性机理了解甚少 ...
-
科研 | 江苏大学:荧光假单胞菌可促进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中镉和蔗糖的反向和长距离转运(国人佳作)
编译:Mr.Left,编辑:夏甘草.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植物促生菌(PGPB)可以促进根系吸收和超富集植物中镉(Cd)的茎积累,但是PGPB促进Cd从根到茎转运的机制仍然未知.必 ...
-
科研 | BMC Plant Biology:铅胁迫下苦荞麦叶片的转录组分析(国人作品)
编译:云佩b,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铅污染是广布的环境问题,对生物造成了毒害.苦荞麦 (Fagopyrum tataricum)是蓼科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生物量丰富的 ...
-
PaperRSS文献速递: PNAS|定位于质膜的ABCC亚家族的ABC蛋白赋予草甘膦抗性
合成除草剂已被广泛使用了70多年,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草甘膦[N-(磷酸甲基)甘氨酸]于1974年以"农达"(Roundup)的商标上市,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除草剂.它是一种对动 ...
-
科研 | 国人作品:转录组揭示连作土壤中施用土壤修复剂后的草莓根部恢复策略
编译:月中霜,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背景:草莓连作障碍在种植过程中严重威胁着草莓的产量.该实验室自主发明的一种土壤修复剂(SA)可以有效缓解草莓连作障碍,但是其作用原理 ...
-
ABA 的稳态和长距离转运是由 ABCG 运输蛋白冗余调控的
脱落酸(ABA)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的影响取决于当地 ABA 浓度.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个基因组尺度的 amiRNA 筛选,针对拟南芥转运蛋白,以表明 ABA 稳态是由两个以前未知的 ABA 转运 ...
-
科研 | 树木,真菌和细菌:响应土壤污染的根际微生物的转录组学
本文由月月鸟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 读 恢复受人为污染物污染的土地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植物修复,通过种植特定作物来修复土壤.植物修复作物(如沙柳属植物)在污染土壤中耐受 ...
-
植物基因过表达技术原理
基因过表达是指将一目标基因克隆到一个携带有强启动子和抗性筛选标记等元件的载体上,然后导入植物体内,这样宿主细胞会获得较高量的目标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通过表型等分析可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
-
汪鹏教授课题组揭示植物吸收Cr(VI)的分子机制
铬(Cr)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Cr点位超标率约为1.1%.在土壤中,Cr主要以Cr(III)和Cr(VI)的形式存在,其中Cr(VI)的可移动性和植物毒性要 ...
-
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课题组揭示小麦镉低吸收高转运的分子机制
镉是一种对人体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食物是人体镉摄入的主要来源.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镉污染土壤种植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超标,危害农产品安全. 赵方杰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小麦根系镉吸收能力 ...
-
Nature Cell Biol | 清华大学戚益军课题组揭示植物miRNA产生的核心工作机制
miRNA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阐明miRNA的产生和功能机制,对于揭示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开发改良作物农艺性状的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植物miRNA由DCL ...
-
南京农大汪鹏教授团队揭示原电池效应控制稻田土壤镉释放的机制
导 读 该研究成果以"The voltaic effect as a novel mechanism controlling the remobilization of cadmium ( ...
-
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揭示水稻株型建成调控新机制
水稻是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单株水平上,水稻的产量由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共同构成.其中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取决于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侧生分枝的形成.因此挖掘调控分枝发育的基因,解析其分子 ...
-
Nature| 清华大学江鹏课题组揭示p53通过尿素循环调节氨代谢从而调控多胺的生物合成
推荐:江舜尧 编译:莫沉 编辑:马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鹏课题组于2019年3月6日在<Nature>上发表题目为<p53 regulation of ammonia metab ...
-
Plant Cell | 中山大学李剑峰课题组揭示植物免疫负调控新机制
植物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免疫受体(PRR)识别病原菌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如细菌鞭毛flg22和真菌几丁质)激活模式触发式免疫(PTI),从而获得对病原菌的基础抗性.PTI的持续激活会抑制植物 ...
-
四川大学林宏辉/周华鹏课题组揭示植物根毛生长调控新机制
2021年2月2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宏辉教授和周华鹏副教授为通讯作者题为"MYB30 and ETHYLENE INSENSITIVE3 A ...
-
JIA |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明确机插条件下紧凑型水稻品种更耐氮抗倒
与常规手栽相比,机插水稻植株群体大.个体生长量小,倒伏风险增加.近期,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明确机插条件下紧凑型水稻品种更耐氮抗倒.该研究"Compact plant type r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