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呼“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获得的关注越多,关注别人越多就能收获等同的价值,其实,事实会告诉你并不是那样。
2019年,毫无疑问是非常艰难又非常令人焦虑的一年。
而这种表现在职场随处可见,最显著的就是平时很多人莫不关注的新闻,现在成了职场人耳熟能详的开场白,仿佛不聊点大家知道的话题,就被这个时代抛弃了一样。
资本预冷、经济放缓、裁员增效、流量寒冬,一切职场人了如指掌的关键词都构成了日常茶水间脱不开的话题:
上到星巴克打入下沉市场,下到拼多多进军五环。
前有马爸爸谈员工输送,后有钢铁侠在中国热舞。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仿佛陷入了一种对信息的极度渴望和畸形认知。
一方面非常渴望掌握更多的信息来源,一方面又疲于应付各种信息更无法有效提取和吸收。
可是很多时候,事实和结果会告诉你:
关注的信息越多,反而得到的收获越少。
而你花费大量时间关注的那些信息,对当前生活工作以及个人成长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让你更长久陷入对信息的焦虑之中。
这才是过度关注的唯一真相。
为什么这么说,不妨接着往下看:
1
毫无疑问,在网红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关注就是最直接的经济来源,有多少用户关注就可能有多少变现空间,关注的人越多,主播的势能越大,最后能产生的经济变现效益也就越大。但抛开粉丝动辄百万的各类平台头部大号博主之外,一般人所得的关注和所付出的关注,注定没有什么价值,而且还有可能根本不值钱。2019年,我一度也曾迷失在这样的各类关注之中,疯狂的关注各类行业大咖,总以为在别人面前刷几次脸可以蹭一波关注,但现实是除了加上对方微信,发出一段自我介绍之外,而后再无新的对话。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比如时下最火的各类社群营销课程,请几个所谓的行业大咖,配上几段振奋人心的金句文案,再加上一两个让人满含希望的解决方案,最后再发动公司的各种营销号一起转发朋友圈,看起来热热闹闹,甚至让人产生一种“买了就能发大财”的稀缺感。但付款之后,除了会场上跳舞喊口号打鸡血,社群里每天刷屏的各种口水信息,和几个所谓的大咖激情澎湃的分享之外,最后能剩下的就是下一期开班卖课的海报了。有时候,你苦苦追求的关注和你花费大量时间关注的,本质都是同一个结果,也就是:很多人常常开口必是阿里华为小米,见面必谈行业大咖如何如何,实际上可能连一本达里奥《原则》都没有看完过,他们也不在乎这些企业和大咖可能跟自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有时候过度注重关注这件事,本身就会让人陷入一种认知怪圈:原本可以通过把事情做好而获得成功的人,选择了把精力浪费在根本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上。在这个信息过剩甚至泛滥的时代,过度追求和自己无关的关注,本身就是一场无效关注。他的腾讯前同事,现在负责京东广告业务的颜伟鹏先生曾经告诉他,很多游戏公司为了让用户来玩他们的游戏,在腾讯等媒体渠道投放广告,那些广告每天会被上百万个用户看到,但实际上没有人在意那些豆腐块大的贴片里是什么内容,更没有人愿意点击进入了解详情,最后更不用说下载到手机进行注册。而用这样的方式获取并留存1个用户的成本,大概是2000元,而这个过程中用户并没有在这个软件上花费1毛钱的支出。看似海量关注之下,实际上能转化的价值少的可怜,甚至可以说那些关注根本毫无价值。同样的道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明星和网红看起来惊艳动人貌美如花,但是一关掉手机和电视,你完全想不起他是谁、叫什么、长什么样,又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影视剧作品。那些过度追求和自己无关的关注,本质上不过是一场自我心理安慰,他们可能不会知道,等到互联网浪潮之中,出现下一个更好笑、更出格、更露骨、更让人争议的猎奇视频之时,那些曾经蜂拥而至的关注者,又会迅速取关奔向另一个更值得他们关注的地方,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果明星网红在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那我选择看电视总行了吧。电视开机时呈现的主题只有一个,照理说对关注的观众而言垂直度算是比较高,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有数据报道称,美国观众每看1小时电视,只产生20美分的价值,折合人民币也就1元左右。相反,上网看一场李佳琦的带货直播,你可能几分钟就花光了1个月的工资。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什么媒体被关注的商业价值最高?不是那些商业媒体,也不是那些娱乐媒体,而是那些看起来毫无乐趣的高质量的严肃杂志,平均1小时就可以产生1美元的商业价值。从关注内容的质量上而言,低质量但免费的内容永远无法赶超高质量但收费的内容。在中国一本优质的商科书籍平均售价30元以上,读者读完一本书平均时间10个小时,也就是说读者每小时消费3元人民币,但如果你在网站上随意浏览某个明星八卦的花边新闻,或者看一条十分标题党的狗血帖子,消费掉的内容可能一文不值,因为这样的内容随处可见十分廉价,根本没有价值。人人生而平等,这句口号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就经久流传生生不息。有人在朋友圈各种求人给一个免费爱艺奇会员时,就有人愿意为关注优质的内容而付出高昂成本。美国心理学作家肖恩曾经在《快乐竞争力》这本书中,提到一个 “无意视盲”的概念:也就是说不论是东西,还是事件,如果我们不注意,就算近在眼前,我们也看不到它。这种选择性知觉说明,人的关注点在哪里,意识就产生在哪里,你选择关注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最终就会收获什么。被大脑屏蔽掉的东西,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未曾察觉。而那些被我们主动关注的一切,渐渐在不知觉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茧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如今那些新闻娱乐短视频等各类App 的信息推荐算法,当你在抖音上一连点赞了3个漂亮小姐姐跳舞的视频,那么接下来你会看到越来越多不同漂亮小姐姐跳舞的视频。而相反,比如一开始就被你划掉的读书类内容,将会越来越少出现在你的抖音信息流里。此时系统就为你构建了一个信息茧房,在这里你只会看到你想要的信息,而对其他种类的信息隔绝,你不知不觉中走了进去,沉迷其中又无法自拔。英语中有一句话叫做“you are what you read”,也可以理解成“你关注什么,你就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实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更优质更具价值的内容的重要性了。有时候,并不是那些成功的人太优秀,而是他们恰恰懂得主动去筛选关注的内容:哪些内容是值得自己去主动关注的,而哪些内容注定没有必要去关注。话又说话来了,懂得合理分辨和筛选高质量的信息,恰恰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和英国将军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大战。因为法军指挥上的疏漏,战场形势逆转,法军溃败,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英国人连忙回到英国将消息告诉老板——罗斯柴尔德。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靠着庞大的情报网络,率先获悉拿破仑滑铁卢惨败的消息,但释放英国输了的假消息,以致英国公债暴跌引起市场恐慌抛售,其乘机大肆低吸,第二天法国大败的真消息令英国公债暴涨,单一夜罗斯柴尔德就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牢牢控制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他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两天内赚到的钱超过了他前半辈子挣的钱财的一百二十倍,不到二十年功夫,罗斯柴尔德家族就积累了七十亿美元的财富,成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金融帝国。是因为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谁拥有了高质量高价值的信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甚至是议价权。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你能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最新颖、最具价值且最具高性价比的内容,用户才会一如既往从始至终的跟随你。在这里分享一个《邵恒头条》主理人邵恒收集优质信息来源的方式:建立自己重要的信息源,比如说成立自己的知识顾问团。前两天她在上海看跨年演讲的时候,她收到大学室友的信息,对方在信息中写道:“新年快乐亲爱的!新年礼物不送了,给你推荐一篇关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分析,可以考虑做成节目”。这位室友曾经是美国富达投资集团的分析师,她就是邵恒的知识顾问团成员之一。网上的海量信息,靠一个人看是看不完的,你需要有自己的“筛选算法”,而她的“算法”就是找到在某些领域做得很出色的人,依靠他们的专业判断来协助筛选信息。想要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关键是要突破人的圈层,学会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简而言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各个领域里最具辨识度的优秀人物去学习,去学着用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这才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和成长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没有什么是长久的存在,所以每一件事物的出现都在用最吸引人关注的方式出现,或夸张或出格或露骨或猎奇,不一而足。而那些零零总总包罗万象的内容的出现,反衬出人们越来越害怕错失的心境。这一方面让人保持饥渴,总希望付出更大的精力投入,另一方面则让人惶恐不安,辗转难眠。摄取过量信息,甚至开始关注和自己成长无关的信息,是都市青年解决不愿接受一天结束的唯一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关注那么多信息之后,对各路明星私生活了如指掌,对张三李四的八卦熟稔于心,对公司领导的各种癖好倒背如流,却始终一事无成。越是繁杂喧嚣的时代,越要保持对内心深处的关注,越是要关注那些优质且客观的内容。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理性的去面对这个世界的繁杂和喧嚣。3. Kite:《重读2019:戾气经济,注意力逆转,品牌离散》(首席商业评论)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
转给朋友们欢迎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