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瓶颈期的法宝(附《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到了一个阶段的完成期,

一定不要“过满”,

而要知道适时调整,或者“退步”。

一定不要只知道激进——

“保守”在许多时候更合适。

  “金玉满堂”时,利欲当头,如何能守住?

“富贵而骄”时,肆意张扬,如何能不伤人进而伤害自己?

  所以,最好还是不盈不满的状态。

  那么,达到一定的成功了,难道就一定要退吗?

当然不是。

当一碗水满了的时候,放在盆里就不满了;

当一盆水满了的时候,放在缸里就不满了;

当一缸水满了的时候,放在池子里就不满了;

当池子的水满了的时候,放在河槽里就不满了;

当河槽里的水满了的时候,放到湖泊中就不满了;

当湖泊中的水满了的时候,流到大海里就不满了;

当大海中的水满了的时候,放在大洋中就不满了……

直至于到无垠的宇宙,而至于无极。

那么,为什么要“功成身退”呢?

这句话所阐述的,其实是很自然的道理。

如果在一个境界中达到最高的“功”,

真正“大成”的时候,

“身退”是很自然的事情。

唯有退出此境界,

方可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但世间帝王之类的,

有几人能达到呢?

少之又少。

这一点,周公是一典范。

“功成身退”当然适用于各个方面,

就看你怎么把握。

在人生的旅程中,

我们总会到达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峰顶,

而每每到了一个峰顶的时候,

你考虑的,

不应该是一直占着这个峰顶,

如果这样,

要么看不到其它的山峰而夜郎自大,

要么高处不胜寒。

也不应该再向前跨,

因为前面正是悬崖。

所以,到了一个峰顶,

其实也就到了瓶颈期,

就该适时地调整了。

这个时候,

先退步,

往往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整或转换,

即便你想攀登更高的山峰,

也必然先退下这个峰顶。

人世间有太多只知“进”不知“退”的人,

所以老子很强调“退”,

以此为戒,

能不诫乎?!

布袋和尚则有“插秧歌”: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换一个视角,

开阔而天空!

 所以

《道德经》中的“退”,

不是消极的,

而是更高明的积极。

它不是一开始就不去做,

而是先要积极地去做,

要克服困难去达到成功。

而达到成功了,

一般人都会顺势捞取更多的利益,

殊不知,

超载的利益,

全都转为包袱和重压,

成为卡住自己向前的瓶颈,

甚至将自己拖到深渊。

世人的瓶颈期,

源头往往由自己造成,

这时候,

“退”字诀所代表的逆向调整

往往正是摆脱瓶颈期的法宝,

是帮助你进入全新境界的法宝。

道德经·第九章

原文              张建安译文

持而盈之,       持着容器,而把它装得满满的,

不如其已;        还不如未满的时候;

揣而锐之,        揣着器具,而把它锤击得尖锐,

不可长保;        不可能长期保住;

金玉满堂,        把金玉这样的宝贝满满放在屋里,

莫之能守;        做不到长守;

富贵而骄,        富贵后变得骄傲、骄横,

自遗其咎。        自己就产生过错与祸害。

功遂身退,       (所以),成就功业后就要及时退身,

天之道。          这是合于天的道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