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庸时代,有人曾用“金庸新”的笔名,用两部书蹭出了千万身家

作家黄易曾说: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这些作品,在很多人的视界之中,都曾看过。有些是通过书籍的方式,有些是通过影视作品的方式。在这些作品中,很多人都拥有了一种行侠仗义的“武侠梦”。作为我国知名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的作品可以说是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大侠梦。

只是让人感到非常可惜的是,他在更新完《鹿鼎记》的结局后,便对外宣布封笔退出江湖了。因为当时他在内陆还没啥名气,所以宣布封笔并未能引起大陆读者们的震惊。后来大陆人因改革开放而接触到了他和他所写的武侠小说,并在看完所有小说后产生了书荒的情况。之后,因为他太过出名,所以为了谋取暴利,有人开始蹭用他的名字出书!

一、书荒情况发生,有人开始借金先生之名牟取暴利

那个年代,娱乐活动本就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当时但凡能认俩字的人,无聊时的消遣就是看书。改革开放以后,金先生的小说逐渐被大陆的读者熟知。而且很多人看完他的一部武侠小说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其他几部武侠小说了。但是等看完所有由金先生著就的小说后,书荒情况就产生了。那给人的感觉真的能用抓耳挠腮来形容,简直可以说是痛苦的很。可当时金先生早就已经封笔了,大家还能去哪里找他所写的小说读呢?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笔名为金庸新的人突然冒出来发表了两部武侠小说,并因此而牟取了暴利。

二、“金庸新”和“金庸新著”

据说那个时候,很多武侠小说迷天天都往书摊上跑,他们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金先生写的其他自己未曾拜读过的武侠小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总以失望的结局离开书摊。但是突然有一天,当一个标明“金庸新著”四个大字的武侠小说出现时,他们便如疯了一般无比欣喜地将其买回了家。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金庸新著”,意思肯定就是表示这本武侠小说是在金先生重出江湖后新写就的。

然而,当这些人将新买到手的武侠小说拿回家好好拜读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书中的内容、风格等都跟曾经读过的金先生写的那些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不仅通篇毫无侠之大义之感,而且故事情节也有些混乱。不过既然花钱买回来了,那起码也得先把小说读完再说吧?万一真的是金先生改变了创作风格,那不读岂不是就亏了吗?据说当时很多人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读完了标有“金庸新著”四个大字的小说,只是读完后的感觉如何?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太好说。因为有的人觉得还算凑活,但也有人觉得完全不能跟以前金先生所著的作品比。一直到很久以后,很多人才知道,原来“金庸新著”的真正意思是指由金庸新写成的小说。

三、凭借蹭金先生的名字和名气,金庸新赚了个盆满钵满

很多人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顿时就不干了,觉得这个笔名为金庸新的人简直太缺德了,害自己白高兴了一场还不行,还害自己花钱买了本“烂武侠小说”。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不太在意,因为他们觉得,只不过是出版了几本武侠小说罢了,金庸新根本挣不了多少钱。然而实际上,凭借蹭金先生的名字和名气,金庸新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据相关资料显示,他靠用上述这招发表了两部武侠小说。且每部小说的销量都超过了四百万册,用人民币来估算价值的话,怎么也能达到千万元的水平。

四、网络时代来临后,金庸新在发表小说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

虽然那个时候,金庸新确实依靠蹭金先生的名气和名字赚了不少钱。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消息传递变得异常迅速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金庸新的小伎俩早就被大家识破了,所以就算他再怎么发表新作品,也很难再得到读者的关注和收获巨额稿费了。好在此人的脑子转的也快,在认清上述事实后,他果断开始做了“战略调整”,即不再蹭金先生的名字和名气,而以他的本名来发表新书。

结语:

而且据说打那以后,他就很少再去写武侠类的小说了。即便写了那么一两部,销售的情况似乎也不太好。正因为如此,有人便说,金庸新根本就不是写武侠小说的料子。只要不蹭金先生的名字和名气,他就不过是个渣渣而已。可是若换个角度来讲的话,他能在那个时候就知道通过以如此隐蔽的方式蹭知名人物的热度,也着实算得上是厉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