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绝望的碎片

Wyclef Jean是一位生于海地的音乐家,曾经获得过3次格莱美的音乐奖项。

2006年与夏奇拉合作的经典之作《Hips Don’t Lie》是21世纪销量最高的单曲。

Hips Don't Lie Shakira;Wyclef Jean - Fijacion Oral/Oral Fixation Vol. 2

加勒比海

海地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

国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岛面积三分之一,还不如中国海南岛大。

多米尼加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两国边界线有360公里,也算是海地唯一的陆上邻居。

南面是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

随便一个沙滩都是世界顶级配置。

海地所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东面是莫纳海峡,西面是向风海峡。

这两个海峡是连接北美和欧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通道。

海地因为把守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这里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泰诺人。

泰诺人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也是一种非常温和的文化,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们打渔种地其乐融融。

伊斯帕尼奥拉岛

海地有向西延伸的南北两个半岛,形状类似一块马蹄铁。

海岸线全长约1080公里,两个半岛之间是戈纳伊夫湾。

正好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海地脚下就是大断层。(什么是板块构造点这里

加勒比板块每年都向东移动2厘米,海地也是地震非常活跃的国家,2010年发生过近30万人遇难的大地震。

“海地”在当地印第安人语言中的意思是“多山的土地”,山地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只分布在海岸和河谷地带。

南部塞勒山有几座山峰都在2100米以上,其中塞勒峰海拔2680米,是海地的最高峰。

地处热带,降水充沛,海地曾一度被热带森林所覆盖,生长着加勒比松。

美洲之母

1492年,哥伦布怀着去亚洲发财的梦想误打误撞来到美洲,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并在岛西北部登陆,建立第一个定居点。

西班牙王室宣布占领伊斯帕尼奥拉岛之后,就将其作为向美洲扩张的第一个前哨站,哥伦布成为岛上的第一任统治者。

此后,海地便成为当时西印度群岛的行政中心和西班牙殖民者向美洲大陆扩展的基地,因此被欧洲殖民者叫做美洲之母。

天主教也跟随西班牙人落户海地,现一半海地居民信奉天主教。

当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泰诺人终究无法对抗拥有近代武器的欧洲殖民者。

殖民者的杀伐、劳役以及从欧洲传入的各种新型疾病,都加剧了泰诺人的死亡及其文化的消失。

如今,除了考古发现以外,已很难找到泰诺人及其文化存在的痕迹。

不过很快,西班牙发现海地没有矿。

尤其当西班牙征服了墨西哥、秘鲁这些矿产大户之后,海地彻底被冷落了。

海盗之家

16世纪中期开始,英、法、荷兰荷等欧洲国家眼看着西班牙发了财都非常眼红,就以加勒比地区的岛屿为根据地干起了海盗营生,专门拦截满载黄金的西班牙大帆船。

今天属于海地的托图加岛就是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老巢。

1636年冬,法国海盗安哥抢劫了满载金银的西班牙航船,又占领了岛上的一些港口,一部分法国人还赖在岛西边住了下来。

1697年,频繁被抢的西班牙没脾气,就和法国签订《立兹维克条约》,承认伊斯帕尼奥拉岛的西部为法国所有。

从此,今天海地所在的地区改名“法属圣多明各”,行政中心位于今天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

法国人还给一个戈纳夫湾的天然港口命名为太子港,就是今天海地的首都。

在法国人的治理下,海地成为热带种植园。

到了18世纪,就有800个甘蔗园、3000个咖啡园、800个棉花园和290个蓝靛园,供应欧洲半数的热带产品。

法属圣多明各成为西半球最富裕的地区,江湖人称加勒比海明珠。

直到今天法语都是海地的官方语言,在上流社会使用,能否讲一口流利的法语是评定一个人出身高低的标准之一。

大部分海地民众说克里奥尔语,这是法国殖民者为了方便统治发明的简化法语。

奴隶血泪

法属圣多明各繁荣的背后,都是奴隶的血泪。

为了维持种植园运转,法国殖民者从非洲运来大量黑奴。

到1791年,当地的奴隶人数已经超过50万,有的统计数字甚至达到70万。

白人是当时海地社会的统治阶层,生活骄奢,享有无上的权威,对黑人残酷剥削,几乎没有奴隶能够活到成年。

这些奴隶大多来自西非的达荷美、刚果和几内亚,他们将西非的伏都教带入了圣多明克。

伏都教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巫术,喜欢搞点借尸还魂、跳大神作法啥的,有点像中国萨满教。

今天,伏都教在海地农村的影响力很大。

这些黑奴的后裔成为今天海地人口的主力,海地人口中黑人占95%,混血种人和少数民族占5%。

独立乱象

由于不堪忍受统治与奴役,奴隶们多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者的起义。

1804年1月1日,海地作为拉丁美洲第一个民族独立自主的国家正式宣布独立,并采用古印第安人的名称——“海地”作为国名。

位于海地角附近的Citadelle 军事要塞成为独立的象征。

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成为反对奴隶制的精神象征,鼓舞了全世界人民。

但是由于长年战乱,当时的海地已经衰败不堪,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农业遭到重创。

人民没有受过教育,大多数人还缺乏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人民生活过得比独立前还差。

在把白人都赶走杀光之后,也没有人能够治理国家,海地人日子过得比独立前还差。

政局动荡,叛乱和内战经常发生,帮派随时都在街头火并。

从1843~1915年的72年间,海地先后更换了22个总统,其中只有2个和平离职,剩下不是被暗杀就是被暴乱推翻逃往海外。

杜瓦利埃

在内乱一塌糊涂的时候,美国爸爸终于忍不住下场了。

1915年开始,美国对海地实行全面军事控制,并且持续了20年。

美国给海地带来经济援助,修建桥梁道路,改善居民健康,但代价是海地成为美国军事活动基地。

1957年,一个在美国医疗队工作的医生杜瓦利埃高票当选海地总统。

当选总统后的杜瓦利埃迫不及待脱下民主的外衣,操纵国民议会,随意修改国家宪法。

扶植特务组织比国家军队还庞大,杀害威胁他统治的反对派,还把王位传给他脑子不太灵光的儿子。

以投奔苏联为由,要挟美帝打钱,但大部分援助都进入总统家族的账户。

在杜瓦利埃父子对海地长达28年的独裁统治之下,海地错过了一次次发展的机会。

在世界各国经济都普遍增长的这几十年,和海地地理位置差不多的小国新加坡跻身亚洲最富,哪怕出身差不多的邻居多米尼亚都有模有样的时候。

海地不但经济没有起色,反倒成为了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不断刷新失败国家的下限。

满目苍凉

从1993年开始,联合国本着不想让海地人民受苦的初衷为海地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委内瑞拉向海地援助石油,古巴提供电力援助,中国曾经向海地派出过1000多名维和人员。

但全球各国的援助并没有改善当地人生活,全部进入丑陋政客的无底洞腰包里。

今天的海地就像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帮派组织。

充满着武装暴力和政治暴力,各种打着党派旗号的黑道组织横行。

灾难众多、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生活贫困依旧是海地人生活的主旋律。

有三分之二的劳动人口没有正式工作,78%的人口每日生活水平在2美元以下,年人均收入只有约450美元,还不到拉美平均水平的15%。

因为大量砍伐树木,开荒种地,整个国家土地贫瘠,农田荒废,穷人还要吃泥巴饼干充饥。

近几十年来大量海地人移居国外,美国、多米尼加是海地主要移民国家。

今天约有200万海地人和海地裔美国人生活在美国,其中有50万生活在纽约。

大部分海地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入境,过着没有身份打黑工糊口的生活。

重拾希望

残阳如血,故国苍凉。

加勒比海波光潋滟,伊斯帕尼奥拉岛绿意正浓,高耸山巅的古堡诉说着百年辛酸往事。

海地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有过大航海的扬帆起航,有过殖民者的血雨腥风,有过爱国者的壮志未酬,也有过独裁者的贪婪丑陋。

在这个绝望碎片拼凑的国家,愿罪恶和贪婪受到诅咒,和平与善意得到眷顾。

人们能够重拾信念,国家能够重拾希望。

我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范蕾,海地与多米尼加,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