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故事|万佛洞与“坐化娘娘”
2021年春节期间,米脂县文化馆遵循“闭馆不闭服务”的宗旨,以“新春文化行、欢乐送万家”为主题,开展系列线上文化惠民活动。活动由文旅局主办,文化馆、图书馆承办。
今天发布的是系列活动之一的《米脂故事》栏目。本系列长期在公众号“陕北风物”上连载。请欣赏!
万佛洞
米脂城北万佛洞石窟始建于宋代,是榆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大型石窟,雕刻有大小造像近万尊。万佛洞南侧有一座“坐化娘娘”像,据传是古代一位信女去世后,在遗蜕上直接敷泥涂彩制作而成,殊为传奇。
万佛洞与“坐化娘娘”
鲁翰
无定河两岸石窟众多,崖穴错列,怪石嶙峋,多因剥蚀风化或因人工凿刻而成,其巉岩叠厈,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据知,米脂境的无定河石窟景观似有高二沟石崖、清代“米脂八景”之一小石砭的“八仙洞”、“万佛洞”、碎金驿石岩、龙崖沟毗罗寺、李家站一带等等,旧以前多有较为完整的自然石窟和神祗洞窟,再后来,要么碱剥蚀败,要么干脆教人为毁坏殆尽。
惟有“万佛洞”万幸的保存了下来。
“万佛洞”石窟群距县城北6里许,一线怪石突兀,妙境天成。
北宋时期,宋朝和西夏军队连年征战,万佛洞所在的无定河川就是当时两方争夺的要地。当时的无定河两岸,可谓是尸横遍野,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人们想方设法寻找藏身之地。而万佛洞所在的山体,地势险要,峭壁入云,山上又有若干天然的洞穴,于是人们便开始劈石凿洞,拓宽石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庇护的乡人又在这里供奉神灵,以期得到神灵的无限庇佑。久而久之,石崖上的寺庙渐成气候,得名“万福洞”,后来易名为“万佛洞”。
“万佛洞”历史以来就是无定河尤其重要的关隘,是整个无定河最为宽展之川。米脂李建侯先生所著的《永昌演义》第一回“陈祖师偈语征先兆,李守忠善念获佳城”开头一段如此记述:
(陈抟老祖)一日行至陕西北部,由郦延出上郡,至银州,陡见万山重迭,圆如盔顶,中现大河一道,自北而南,水势湍急,涛声震耳。陈抟看见了此河,不禁搔首留连,喟然叹曰:“蛟龙所窟,必产奇人。此河气象雄奇,七百年间,理合两泄精英。然雄而不秀,浊而不清,其或吴钱楚项①之徒欤?遂口占一偈道:
念毕,遂飘然远去,不知所终。
如此气象,每每细读及再勘验,必疑为此地无二也。
就是延及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万佛洞”尚有国民党一个排的兵力长期把守。北为“白地”,南归“红地”,米脂是1943年全县“赤化”的,“万佛洞”俨然就是一根红白分界线。
1946年深秋,王震的部队先是解放了镇川堡,然后回过头来才和平劝降了“万佛洞”守军。据说排长朱姓,河西人士。解放军将其母亲约来喊话,不杀不辱,终于达成缴械协议,如此二十来枝钢枪才从石崖凌飞而下。
而据资料记载,万佛洞石窟开凿于北宋宣和至靖康年间(1119-1127年),此后又经历了元明两朝多次扩建。现在的万佛洞,存有石窟22处。这些石窟深阔不一,或独入绝崖,或勾连贯通。
“伽蓝护法殿”为最大的主窟。窟平面为方形,深和宽均为10米,高5米,前部设三米宽的佛坛,上置三佛、二弟子和二菩萨。窟中有二方柱,柱接窟顶,顶中间为八卦圆案,四周分方格各刻瑞兽。佛坛上主佛像均已毁,佛座尚存,为方形莲座,坐佛有一尊挪至殿中,为结跏趺坐佛,双手结禅定印,残高1.6米,有莲座,佛像螺髻,著右袒袈裟。其它残像有弟子、天王。二方柱和四壁造像以千佛为主,其中正壁有12排千佛,计1400余尊,南壁19排,计有2800余尊,北壁18排,像2600余尊,全窟造像近万尊。
特别是南壁造像保存较好,壁面分方格刻造千佛,每格内近百尊,间有其它造像,如白衣观音、布袋佛、道教尊神等。每个方格内有5至6排造像,每排各不相同,构成一相对独立的造像单元,每单元有造像人名题记,但无记年。如南壁中部下方一方格内题记为:“郊西都司绥德卫中所百户李盛,下地名鱼河堡住坐,男善人李任、室人刘氏、孙男李瑶、李周、李忠,造佛伍十三尊。”正殿内存石碑53座,内有“明万历乙未岁(1595)绥德”、“万历乙亥岁(1599)仲春望”及“钦差兵部武举署都指挥同知宫炉”等字样。
应该说米脂万佛洞是陕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最好缩影,也是榆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大型石窟,堪称是无定河石窟艺术的瑰宝。
米脂民间还流传有“万佛洞娘娘坐化”的故事。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北草地牧羊女孙桂英姐妹因暴风雪将羊群吹散,二人追寻羊群直撵到米脂。在八塌湾她们邂遇了一位仙家,将原由诉说一番后,仙家见姊妹俩生缘可巧,于是面授机宜,教得她们举步如云之术,以便于继续寻找羊群。
不久,姊妹俩在米脂杜家石沟的一个小村落旁边终于寻找到了羊群,因该地水草鲜美,羊群居然长卧不走。后来小村建起寺庙,这便是河西有名的“卧羊寺”了。
得到仙家点化后,孙桂英来到了万佛洞。正遇上庙宇扩建修缮,便一面诵经参佛,虔诚修炼,一面使伙工之役,为工匠缝补做饭。她做的饭菜令工匠们赞不绝口,可常有人就觉得奇怪,一个妇道人家,怎能消停消停就做出来几十号人的饭食?
这年的八月十五,在陕北是吃扁食(饺子)节令。当然民工也提出要过节,孙桂英嘴里虽应允“正好捏扁食犒劳一下大家伙儿”。却不剁馅馅不擀皮、不剥葱来不捣蒜,迟迟不见其忙乎。
眼见捱到中午,还不见动静。于是有个机灵的后生按捺不住嘴馋,偷偷来到灶房外,捅开窗纸向里窥看。这一看不打紧,差点儿喊叫出来——原来这孙氏圪蹴在大锅沿上,正往热气腾腾的冒浪滚水里送“风火”呢……笊篱上的什物一个个银光闪闪,一到捞进盘子里竟然满是白胖胖的扁食。
这顿“神仙扁食”,除了那个“有眼福”的后生没动筷子,大家伙个个吃得匹头汗淋,津津有味。
似乎因泄漏了天机,此际孙桂英之魂灵随了一片氤氲冉冉升天,形身便坐化在了寺院的南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坐化娘娘,后来塑成神像,供奉香火。也有传说,那天凡吃了扁食的若干工匠也都羽化成仙。
陕北著名书法家叶兰于清同治年间在此题镌石勒“神应”二个大字,至今还保存在坐化娘娘庙北侧的石洞中。
明朝万历年间的宁夏参将、延安卫人萧如薰(字季馨)曾题诗《万佛洞》,其曰:
2020年8月16日晨于圁川缘督阁
万佛洞主殿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