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最高境界是浑厚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的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隋朝时,有个大臣叫牛弘,他好学博闻,性情十分宽宏大量。隋炀帝很器重他,曾允许他与皇后同席吃饭,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礼遇,但牛弘依然车服卑俭,对人宽厚谦让。
他不但官场上关系处理得好,而且家庭也搞得十分和睦。他家庭中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明他的为人。
他有个弟弟叫牛弼,经常酗酒阂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从外面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迎上前,对他说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疯,将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淡淡地说将牛肉做成肉脯就行了。他妻子做完之后又向他提杀牛一事,牛弘却说:“剩下的做汤。”
过一会儿他妻子又唠叨杀牛的事,这时,牛弘才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一点没有生气的样子,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因此,牛家门内一片和气,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弟弟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表面看起来牛弘是吃了亏,牛被弟弟射死了都不吭声。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一头牛的代价,换来的是满门的和气,换来的是弟弟的改过自新。如果他因为一头牛闹起来,恐怕会闹得全家鸡犬不宁,再毋宁日。
所以,精细聪明要藏在淳朴敦厚中起作用,以免伤人。从古至今招惹灾祸的人,十分之八九是聪明人,很少见到因为厚道淳朴带来灾祸的。
同样是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大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便对他更加猜疑。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会被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
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不是自毁声誉、低调做人,而是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
大智若愚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明明自己很聪明却还要隐藏起来,好像自己很愚笨似的,其实这正是大智慧的表现,善隐者隐于九地之下。聪明的人往往轻狂,从而也就傲慢,自命不凡,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者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精明的人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反而更容易被人所打击。所以,这些人一定要想想“精明的最高境界是浑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