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质证询问五策略

作者:李勇,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来源:《检察日报》,原题为《启动质证询问这个“法律引擎”》,本推文题目为法官隔壁所改。

质证,是指一门极具实战性和技巧性的艺术。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言词证据质证的基本形式就是由公诉方与辩护方进行调查询问。在国外,被称为交叉询问,又称交互诘问,是指控辩双方对提供言词证据的人当庭进行主询问、反询问、再主询问、再反询问的诉讼活动。

交叉询问被证据法大师威格摩尔誉为“迄今为止为发现真相而发明的最伟大的法律引擎”。尽管调查询问与交叉询问并不完全相同,但是,询问的引擎作用是具有相当性的,那么,在法庭上如何使用好这个“引擎”?笔者总结出“两大原则、五大策略”。(以上两段内容的分段为法官隔壁公众号所分,原文中为一段内容。——法官隔壁注)

  两大原则。

    一是强化立场,展示证据,建立场景,构建事实,以说服法官。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背景下之下,单纯宣读书面笔录的模式将逐步被质证询问所代替,质证询问的过程就是出示证据、展示证据的过程。质证询问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强化己方的观点,建立有利于己方的事实和场景,从而说服法官。

二是揭示矛盾、暴露矛盾、削弱可信度。质证询问的目的是为了要揭示和暴露被问话者的矛盾之处,削弱其证言的可信度。比如,在蔡某破坏生产经营案中,被告人基于报复砍毁邻居家的葡萄林。庭审中,辩护人申请一位证人出庭作证,称案发时看到被告人在家门口做家务,没有作案时间。公诉人在反询问时,通过连续多个问题追问证人被告人当时穿的什么样式、颜色的衣服。(以上三段内容的分段为法官隔壁公众号所分,原文中为一段内容。——法官隔壁注)

  对话内容如下:

  问:你跟蔡某是什么关系?

  答:隔壁邻居。

  问:你刚才在接受辩护人询问时说被告人案发当天在家做家务,那你看到他做什么家务活?

  答:就是家里的一些杂活。

  问:是屋里还是屋外的杂活?

  答:都有。

  问:你经常去他家串门吗?

  答:不怎么经常。

  问:你那天都在干啥?

  答:我也是在家里忙家务活。

  问:那你怎么知道他一天都在屋里屋外干家务活,特别是屋里你怎么知道的?

  答:嗯,这个嘛,这个……,是隔壁邻居嘛。

  问:你看到他当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答:白色吧。

  问:是衬衫还是外套?还是其他什么样式?

  答:应该是衬衫吧。

  通过上述反询问,证人的回答暴露出两个矛盾:(1)作为邻居看到被告人一天时间一直在干家务活而没有外出,不合常理;(2)本案案发时间在4月份,4月份的当地气候不可能穿衬衫,证人说的衣服特征与案发时的季节和气候明显矛盾。通过这样的矛盾揭示,证言的可信度就降低了,证明力也自然减弱。

  五大策略。具体如下:

  1.宏观有层次,微观破常规。庭前要对发问进行规划和设计,制作询问提纲。

首先,提纲在宏观上要有层次性。问题设计层次分明,防止偏离焦点,离题跑题。比如在刘某盗窃案中,被告人声称受到刑讯逼供,辩方申请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公诉人则拟从以下层次进行发问:一是抓获被告人的具体经过;二是讯问的过程中有无刑讯逼供。

其次,在每一个层次之下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微观问题,微观问题的逻辑顺序要打破常规,“形散而神不散”。因为按照常规逻辑发问时,对方证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知道发问者的意图。如第二层次下的微观问题设计如果按照常规逻辑设计,就是“你有无刑讯逼供?”“你刑讯逼供的时间、地点?”“你是如何刑讯逼供的?”当你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被询问者回答说“我没有刑讯逼供”,那接下来的询问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以上三段内容的分段为法官隔壁公众号所分,原文中为一段内容。——法官隔壁注)

  2.避免单刀直入,运用“跳跃式发问”。反询问时,要将发问意图暂时隐蔽起来,通过“跳跃式发问”迂回包抄,让被询问者不经意间暴露出矛盾,从而实现询问目的。例如,在高某贩卖毒品案中,被告人高某让华某(另案处理)把毒品送到楼下给购毒者孙某。华某否认明知送给孙某的是毒品。如果直接问华某:“你送去的东西是毒品吗?”他一定会回答“我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进行跳跃式发问。对话内容如下:

  问:你和高某什么关系?

  答:朋友,挺要好的朋友。

  问:你何时下楼?(没有再接着问人物关系,而是跳跃到问时间)

  答:夜里12点左右。

  问:你从楼下人手里带多少钱上来?(又跳跃到问钱)

  答:我没数,估计两三千元吧。

  问:你和孙某认识吗?(没有接着问交易款,而是再跳回到人物关系)

  答:不认识,以前没见过。

  问:你给了楼下这个人什么东西?(再跳跃到交易过程)

  答:就一个香烟盒。

  问:什么牌子的香烟盒?

  答:红南京

  问:你刚才说拿了两三千元,然后钱怎么处理了?(再跳回到交易款)

  答:上楼就给高某了。

  问:你刚才说的香烟盒里面有什么?(再跳回到香烟盒)

  答:我没看,香烟盒就装香烟的,应该就是香烟吧。

  问:你吸毒吗?

  答:吸过(因为有尿检报告,他无法否认)。

  这种跳跃式发问,让被询问人无法判断询问人的真实意图,毫无防备而说出真实的话。上述问答显示脉络为:华某替好友高某将一盒普通香烟拿给楼下的孙某,却收了3000元费用。这并不符合惯常情形,显示出破绽。

  3.设置封闭问题,避免开放发问。一问一答,一个问题只包含一个事实,要让被问话人习惯于回答“是”或者“不是”,问题设计要具体,避免宏观或宽泛的问题。

  4.冷静看待翻证。面对证人当庭翻证,如果通过几个问题的追问无法让其“改口”,就不宜再纠缠。庭审询问的重点不是要让证人回到最初的证言,而是展示翻证的原因和理由,并揭示这种原因和理由是否符合常理。

  5.理性把握节奏,必要小结。如果通过询问获得一项前后矛盾的证言,谎言已不攻自破,此时要“见好就收”。例如,前述高某贩卖毒品案,公诉人通过连续“跳跃式”发问,从华某回答的内容中已经可以推定其明知是毒品,此时就应该停止发问,不宜再追问。正确的做法是询问结束时向合议庭进行小结,并在后面法庭辩论中进一步论述和阐明。

(0)

相关推荐

  • 20年总结,刑辩律师的庭审发问技巧

    我们时常在国内的法庭上瞧见,有的律师,因为刑辩发问得不到心里想要的答案,而被气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拍桌子.打架.争斗,甚至是被气到心脏生疼,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了-- 在我看来,这都是较为失败的发问. 我们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言词证据庭审质证十大策略

    6天前 作者:李勇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来源:检察日报公号2019年2月13日. 质证,是指一门极具实战性和技巧性的艺术. 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言词证据质证的基本形式就是由公诉方与辩护方进行轮替询问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刑事起诉书的制作技巧

    来源:悄悄法律人 作者:李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目次 一.事实要素的写作技巧 二.法律要素的写作技巧 三.其他要素的写作规范 一.事实要素的写作技巧 事实要素是起诉书制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不起诉决定书制作技巧(附样板)

    作者:赵慧(湖北省检察院) 来源:<人民检察>2021年第4期,原题为<如何撰写不起诉决定书>,现标题为法官隔壁所改. 不起诉是起诉裁量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对于侦(调)查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被告人当庭翻供的七种应对方法

    来源:潘申明(第三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等著<公诉岗位必备素能全书>,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转自:国家公诉,原题为<被告人当庭翻供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被告人当庭翻供是指被告人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高质量公诉意见书撰写五大秘籍

    作者:柏利民,云南省玉溪市检察院专委. 来源:正义网,原题为<从案件到文书:高质量公诉意见书的撰写技巧>,此处略有删节:一级标题序号为法官隔壁所加. 公诉意见书堪称检察法律文书的经典和代表 ...

  • 质证询问五策略

    作者:李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来源:<检察日报>,原题为<启动质证询问这个"法律引擎">,本推文题目为法官隔壁所改.质证,是指一门极具实战性和技巧性的艺术. ...

  •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李勇:《如何走出“机械司法”的怪圈》

    近年来,因"机械司法"而导致的"奇葩"案件频发,陆勇从印度购进抗癌药的同时帮其他患者代购,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结果差点被以销售假药罪定罪判刑:王力军收购玉米,有 ...

  • 岁月是把美容刀:检察业务专家周清华复盘“我的检察人生”

    作者:周清华. 作者简介:周清华,女,1960年8月生,1985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毕业,2002年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二级高级检察官,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35年的检 ...

  • 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018年4月13日)上午举行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颁证仪式.根据<全国法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5-2019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