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課題綱要之一

第二十四講:明代玉器課題綱要之一

明代:

  • 元朝末年,統治腐朽,經濟崩潰,黃河決口,災害連年。農民無法生存,掀起大規模的反抗鬥爭。

  • 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等在穎州起義。各地農民紛紛響應。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郭子興、孫德崖等起義於濠州。出身貧苦的朱元璋也參加這支隊伍。

  • 1355年郭子興死後,由於朱元璋受到郭子興的器重,起義軍就由朱元璋領導。李善長見朱元璋的隊伍軍紀好,就前來投靠,留他在身邊,出謀劃策,向朱元璋出說了平定天下的方略。

  •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親率水陸大軍攻克集慶路(江蘇南京),改名應天府。然後他接受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招集賢能的武將謀士,劉基、宋濂等都得到朱元璋的特別重用。

  • 朱元璋以應天為中心,四處征戰,附近的元軍據點被他依次攻佔。這時,朱元璋的佔領地區東北鄰張士誠,西鄰陳友諒,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他們都割地稱王,各霸一方。

  •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秋天,陳友諒率領大軍,進攻洪都(江西南昌)。朱元璋親自率領大軍援救。兩軍船隊在鄱陽湖相遇,展開了一場為期36天的鄱陽湖大戰。最後陳友諒戰死,全軍瓦解,朱元璋乘勝攻取武昌。

  • 消滅了陳友諒,南方群雄之中再也沒有敢和朱元璋爭鋒的了,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他即了吳王位。接著朱元璋攻滅了張士誠,不久方國珍也不戰而降,奠定了朱元璋完成帝業的基礎。

  •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江山穩固、皇位永續,實行封藩制度。

  • 明代共封親王62位,受封並建立藩國者50位,王府遍及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川、湖南、湖北、廣西、江西等地。

  • 朱元璋第6子楚昭王朱楨。第10子魯荒王朱檀墓(生於洪武三年,卒於洪武二十二年)。第11子朱椿的長子朱悅燫世子墓(生於洪武二十一年,卒於永樂七年)。《明史》記載:“湘獻王柏,太祖第12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八年就藩荊州。第15子遼簡王朱植墓(生於洪武十年,座於永樂二十二年)。第17子寧獻王朱權墓(生於洪武十一年,卒於正統十三年)。

  • 明洪武5年製定了明代品官墓規制。其中王、公、侯這一等級的墓冢高2丈(6.6米)、墓地周圍100步(166米),墓碑通高16.2尺(5.4米)、寬3.6尺(1.2米),形制為螭首、龜跌。石刻規定立石人兩對,馬、羊、虎、望柱各1對。

  • 明代藩王墓與帝陵屬一個基本模式,只是規模小一些,最大的差異是藩王墓不設方城明樓,中軸線上門的數量也少。

  • 已發現的明藩王墓有13處,墓葬之規制定於洪武年間,其後均有損益。永樂8年(1410年)修訂最為詳盡。其制為:墓區軸線上有享堂(7間)、中門(3間)、外門(3間),附神廚、神庫、宰牲房、東西廂房、焚帛亭、祭器亭、碑亭,圍牆290丈,享堂(設內門)、墓冢(地宮)。

  • 明代品官墓形制一般還沿襲前代品官舊製,墓地地面部分通常由墓冢、墓葬和石象生三基本要素組成。

  • 江西藩王三系中寧王系與益王系中,幾十年來,發掘與清理的墓葬有9座藩王及王妃墓葬。

  • 新建地區的寧獻王朱權墓、寧惠王朱磐烒墓、寧靖王朱奠培墓、寧康王朱覲鈞及妃合葬墓、寧康王次妃馮氏墓,南城縣的益端王朱祐檳夫婦合葬墓、益莊王朱厚燁夫婦合葬墓、宣王朱翊鈏夫婦合葬墓、定王朱由木夫婦合葬墓。此外還有一些郡王及公主墓葬。

  • 寧王共傳五代四王:寧獻王朱權—寧惠王朱磐烒(先朱權薨、未就王位)—寧靖王朱奠培—寧康王朱覲鈞—朱宸濠。一世寧王朱權,明太祖朱元璋(圖1)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藩大寧(今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永樂元年(1403年)朱權改封江西南昌。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因“謀反”,被除封國。

  • 益王共傳七代七王:益端王朱祐檳—益莊王朱厚燁—益恭王朱厚炫(朱厚燁弟)—昭王朱載增(未就位,先薨)—宣王朱翊鈏—敬王朱常涏—定王朱由木—末王朱慈炱。一世益王朱祐檳,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建昌(今江西南城),一直延續至明亡。

  • 永樂帝不甚喜愛玉器。《明太祖實錄》永樂四年(1406)十月丁未條記載:“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鈔遣歸。謂尚書鄭賜曰:'聯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已有之,但朕自不用’。”

  • 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推翻元,建都北京,國號明AD1368-AD1644。明朝廷無力直控西域,以哈密王帶領西域。

  • 蟒龍圖案在明代曾多次禁用,《明史.輿服三》記載,天順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弘治十三年禁,正德十六年也禁.雖然三申五令,但這種僭用還是屢禁不止,明初嚴格的輿服制度,到了明代中,晚期,已是無章可循,明存實亡。

  • 明代冠上的梁數應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如《明史.輿服三》記冠上梁數,公為八梁,伯七梁,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以下遞減。如魏國公徐輔的琥珀束髮冠五梁,安慶侯仇成的銀質冠五梁,定遠王沐晟的金髮冠無梁只壓雲紋.但有一些束髮冠是家居所用,與朝冠不同。

  • 《明史》中記載的關於皇帝冕服、後妃、皇太子親王以下冠服的制定、更定時間大致集中在洪武三年、二十六年和永樂三年,嘉靖年間略有更定。

明代玉器

紀年:

  •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二月,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 明代中晚期資本主義萌芽;輿服制度名存實亡。

風格:

  • 《明史.輿服三》記冠上梁數,公為八梁,伯七梁,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以下遞減。

  • 明代玉器工藝中心是蘇州專諸巷,名工輩出,技藝不在宮廷之下。

  • 明末太倉人陸子岡著名鏤雕水注。

  • 北京,山東,江蘇,江西等地的帝王顯貴墓,以出土玉帶版,玉組佩,玉器皿,玉禮器為主,象徵皇家尊顯地位。

  • 上海等地的士族墓,以出土髮飾,首飾,佩飾,玉童為多,富有中產階層的生活品味與生存理念。

  • 晚明社會風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 宋仿戰國,明仿漢。

人物:

  • 上海陸氏墓出土的玉人衣衫飛揚。

  • 萬曆年間出土的佛像,其臉、眼和童子造形一樣。

  • 繫結於腰部。

飛天:

  • 臉正視;以臀部為曲折點;雙腳丫都不露;頭上髮飾較大。

  • 明代單卷雲紋與飄帶形成一外廓;雲紋與飄帶穿插交織。

佛像:

  • 多小型白玉佛像;常金玉結合;個別作為簪釵頭飾;披飄帶。

  • 明代佛座蓮辦雙卷心(也有使用花卉為座者),瓣尖微翹,瓣辦分開。

  • 明代流行壽翁仙鹿題材或仙女。

  • 大鵬金翅鳥(加羅凌頻)改站姿為蹲姿。

  • 蓮座蓮瓣稀疏。

童子:

  • 明初還有梭形眼,手袖同寬者;少著對襟衫,八成沒有紋飾,就是有也是格粗紋疏;手小於袖口寬度;衣較短,平面斜刀為衣紋,波浪狀。

  • 單撮髮;眉線與鼻線一氣呵成;眉長過眼;眼球浮凸,中劃一橫線為睛;鼻子微突出平面;倒八字紋為頦(梁莊王墓童子鼻嘴側由瓜子形斜刀包覆);塊狀C形耳;繫結於腰部。亦有眼眉分開者。

  • 宋背荷,明持荷,荷常成蓮蓬狀

    ,正視只有1/4,大部分在背後。

  • 橢圓形荷葉,委角

    ;明代荷花荷葉疏朗。

  • 明晚期,腳開始寫實、眼大無神;嘴稍大,上勾月牙形有笑的感覺。

  • 表達腳,與元不重視腳的交代不同。

龍紋:

  • 早期龍紋:平口露齒(橫鑽一孔);蒜頭鼻;濃眉壓眼,長眼圈睛或坑點睛;凸腮幫子;濃髮上瓢;長耳回卷垂尖加短陰線;豐額王字;細脖曲頸;共生雙角出節;身飾火焰紋,關節紋;背出脊;腳有陰線肌紋;風火爪;蛇尾。

  • 雙角或呈鹿角狀,管鑽眼珠微凸,如意形鼻。

  • 晚期龍紋:張口露齒(鑽一圓孔);如意形鼻,斷鼻;齒尖眉;髮上飄或前傾;細長角有節;身飾斜格紋;背鰭與身體粗陰線分隔;腿有關節紋,有鬚;羽狀尾,或三岔尾。~~蚯蚓龍。

  • 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 尊、卮、匜器表龍紋多方折圖案化。

  • 明末龍紋圖案化。

螭紋:

  • 昂頭翹首;平口微張,露齒(橫鑽一孔),垂鬚;濃眉壓眼;長耳勾卷垂尖;細頸;關節紋;棒子腳;合掌爪;尾三回卷。

  • 額頭經常裝飾兩條月牙陰線。

  • 宋元仿螭,把四肢改為卷草紋~稱為草龍,明代又改為方折。

動物:

  • 平口微張,露齒;濃眉壓長眼或管鑽眼,溫馴動物多合字眼;蓋耳或斜孔耳;  棒子腳,合掌爪;腿部加雕深淺肌肉紋或裝飾火焰紋;胸背加飾短陰線紋。

  • 明代公鹿長角,三刀眼。--獅獸三岔尾。~~麒麟三刀眼。

  • 狗頭回首,繫鈴,合掌爪,出脊椎、肋骨紋,尾回卷。

  • 玉豬、玉蟬全器混圓。

  • 螃蟹有稜有角,腳爪寫實;清代較圓潤,腳爪寫意。

  • 玉魚重圈眼;雙鰓蓋或鰓下有鰭;身飾米字紋;三岔尾,尾上翹。

鳳鳥:

  • 早期玉鳳長鬣,圓眼或長梭眼,翅膀一揚一挫或雙翼平展;卷雲尾或五短五長半形尾。

  • 中期雀鳥翼身以斜刀分隔;三岔尾。

  • 鴛鴦多圓眼;網翼,長陰線或葉紋羽。

  • 大雁的頦與喙獨立隔離出來,沒有元代的橫S紋;喙上長下短,微張。

花葉:

  • 葉面高浮雕,葉對掩;漥入部分打磨光亮,葉脈以陰線表示細脈寫實;花蕊有放射短陰線或交叉菱格細紋;花葉端部圓轉流利。

  • 流行楓形葉(中間大,附葉小),戚形葉與掌狀葉,樹葉寫實,同一葉片多處凹漥,葉脈清晰。

  • 梁莊王墓花葉中脈寬深佔1/2以上葉面;花瓣使用鑽頭深雕,凹漥特甚;多有花托。

  • 荷葉深雕/鑽,歷朝之最;流行半形花。

  • 橢圓形荷葉,委角

    ,甚至深入葉體,如四花瓣,凹緣厚凸;明代荷花荷葉疏朗。~~荷葉花形。

  • 明代早期凌霄花(蔓藤有刺)的花管較金元時期長。

  • 中晚期花瓣平鋪,花蕊較大,飾交叉菱格紋。

  • 松針瓣狀如花,陰線交叉分佈。

  • 花卉類紋飾有松、靈芝、牡丹、竹節、葵花、松竹梅、凌霄花。

  • 鏤孔邊稜陡直。

  • 明代多枝多幹,少花葉。

帽/爐/蓋頂:

  • 明代早期出現穿花龍與穿雲龍題材,龍頭在頂端~~梁莊王墓。

  • 身軀越來越大,身大於翅,翅只有兩段,飾水波紋。

  • 荷葉張開如盆,中有圈紋。

  • 草葉瘦弱、枝梗較多、立體穿插交織。

  • 西安出土松鶴仙人題材爐頂。

掛件:

  • 早期玉牌一般剔地極淺,減地隱起。

  • 早期出現亞字型雲紋提頭玉牌;綬帯紋提頭。

  • 中期出現雙層透雕。

  • 獨占鰲頭的鰲身裝飾米字紋,魚尾分三岔。

佩飾:

  • 早期提頭上三拱,下弧上揚出角;上三台平頂圭形;下三台八拱橢圓形;邊牙圭形;衝如提頭。

  • 出現葉片,花卉,瓜果,石榴,鴛鴦合組而成的玉佩。

  • 早期徐達家族墓的組佩使用金鑲玉飾。

  • 晚期定陵出現亞字形與長方形組件。

  • 掛鉤用金,用玉;紋飾有龍紋,鳳紋,花、葉紋,雲紋。

  • 提頭還有花葉,荷葉,鎏金鑲寶,玉環種類。

--待續~~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該公眾號

(0)

相关推荐

  • 31平米的袖珍古墓,竟藏有5300件陪葬品!1400件金银玉器,50件一级国宝?!墓主究竟是何方神圣?

    珠宝匠第698篇原创走心科普 在明代亲王级别的墓葬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展厅 别看这只是个亲王墓,但丧葬规格一点也不差,尤其是陪葬品的数量以及制作工艺,丝毫不亚于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 ...

  • 【古玉精髓】古代王爷,用什么样的玉器呢?

    明朝的玉器,一直被人叫粗大明.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看看明朝的一位王爷所用的玉器.他叫:梁庄王. 梁庄王并非梁朝的王,而是500多年前明朝的一位王爷.<明史·诸王世表四>有简要记载,:&q ...

  • 【明藩】甘肃肃王墓:小十三陵(上)

    第一代肃王名朱楧,他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朱楧年仅3岁被封为汉王,食邑在安陆.洪武二十五年,朱楧被改封为肃王,转年春天,他前往封国甘州,此即今日甘肃张掖市. 兰州市博物馆大门 明初时期,蒙元 ...

  • 明代玉器課題綱要之二

    第二十四講:明代玉器課題綱要之二 玉帯: 明方以智<通雅>卷三七辟鞶帶一節,文曰:今時革帶前合口,曰三臺,左右各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 <明史 ...

  • 第十一講:夏代玉器課題綱要

    夏代~夏時期~夏文化 夏代聚落型態,由龍山文化晚期的多中心.對抗式佈侷轉變為二里頭文化階段的單中心.凝聚式的佈侷. 湯作夏社等等傳統史學的研究還撲朔迷離,在紀年範圍未釐清之前,將二里頭文化前後這個時間 ...

  • 第十二講:商代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商代玉器: 第二章:商代方國玉器:         第一節:商代蜀國玉器:         第二節:商代薛國玉器:         第三節:商代息國玉器:         第四節:商代荊楚玉器 ...

  • 第十二講:商代玉器課題綱要(二)

    商代工藝特徵: 眼: 一.臣字眼的製作方法:1.商代先製作眼框後製作眼珠,因此眼珠的輪廓大部分無法成為封閉的圓形. 2.昭穆時期,先完成圓形的眼珠,再加琢眼睛的外廓,所以外廓多會打破圓形的眼珠. 3. ...

  • 第十三講:西周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十三講:西周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西周早期: 第二章:西周中期: 第三章:西周晚期: 距今3200年末期,武王推翻殷商王朝,成立周朝,建都鎬京,史稱西周. 周人始游牧于邰(陜西武功),後遷至邠 ...

  • 第十三講:西周玉器課題綱要(二)

    晉國: 唐是晉國的始封地,周初為加強對唐地的統治,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繼位,改國號為晉,燮父也改稱晉侯.從叔虞始封到三家分晉,再到韓.趙.魏三國被秦所滅,近900年的歷史. <史記.晉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春秋早期: 第二章:春秋中期: 第三章:春秋晚期: 第四章:中原玉器 第五章:楚式玉器:         第一節:楚國通論:         第二節:楚式玉器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二)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二) 第三章:春秋晚期: 玉人: 簡化龍紋冠:橄欖形眼:臘腸鼻:一字口:塊狀耳. 手臂直下,左手挽右手. 跽坐:頭頂.腳底打孔. 身飾豆芽紋,密集橫線紋 眉毛紋弱化. 玉龍 ...

  •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三)

    第十四講:春秋玉器課題綱要(三) 第六章:吳式玉器 第一節:吳國通論: 春秋吳國轄境主要在今江蘇南部的寧镇地區和太湖流域一帶.根據史籍記載,這些地方的土著居民是荊蠻. 商末,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