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诗选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

  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李叔同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在长兄文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李叔同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9岁学篆刻,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一个戏班演出,激起他对京剧的兴趣,当李叔同长成青年,他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方面,已经有了广博的知识。

  (张伟明 编文于泰山)

  李叔同诗选

  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法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遇风愁不成寐 早秋 送别 春游 悲秋 月夜 落花 月 清凉歌

  ---------------------------------------------------------

  遇风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坠,笳鼓万军营。

  ----------------------------------------------------------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

  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

  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

  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

  秋花点点头。

  ---------------------------------------------------------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夕阳。

  ---------------------------------------------------------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

  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

  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

  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

  千金难买年少。

  ----------------------------------------------------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

  落花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

  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

  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

  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

  清凉歌

  清凉月,

  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

  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

  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

  灵石岛制作

  李叔同

  李叔同(1881-1943)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就读于南洋公学。1905年赴日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曾创办春柳剧社。返国后先在天津工业学校任教,继而南下上海,在《太平洋报》当编辑。1915年应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号“弘一法师”。

  奔走宁、杭之间

  李叔同东瀛留学回国后,一度在上海《太平洋报》社主编文艺栏目。1915年,又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江谦之聘,来宁教授图画、音乐。不久,《太平洋报》停刊。1912年应浙江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之邀,到该校当音乐、美术教师。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李叔同奔走于宁、杭两地之间,通常是半个月住南京,半个月住杭州。两校都请助教,他不在时由助教代课。据说李叔同曾欲离开杭州,专任南高师教职,无奈他的好友浙江第一师范舍监夏丐尊先生恳切挽留,因此他仍两地奔波,有时一个月要坐好几次夜车。

  “最有权威”的教师

  当时的新式学堂首重“英、国、算”,因此教英文、国文和算学的教师往往最有权威。但无论是在南高师,还是在浙江第一师范,音乐、图画教师却最有权威,因为执教者是“凡事认真”的李叔同先生。

  一位南高师的学生曾经回忆道:每次上音乐课,未及铃响,李叔同先生已端坐在讲台上,讲桌上端放着点名簿、讲义、备课本,钢琴启盖,乐谱打开,黑报(上下两块,可以移动)已经清楚写好授课内容……上课铃响以后,李叔同“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在授课时,李叔同也一丝不苟,教唱歌,若音调或拍子稍有不合,就非得重唱不可,教弹琴,若指法或节拍有所零乱,他必定轻缓而坚决地说:“蛮好,蛮好,请再弹一遍。”直到完全准确,才算通过。

  在这“温而厉”的氛围中,素喜打闹、偷懒的学生,也变得循规蹈矩。上其他课,学生往往在摇过预备铃后才推推攘攘地走进教室,上李叔同的音乐、图画课,却总是铃未响而人满堂。其实李叔同上课,从无疾言厉色之斥责。即便偶有不快,也只于脸上稍有愠色,连说几声“呒趣”、“呒趣”(“没有关系”之意)也就烟消云散了。

  李叔同先生授课最具权威,也最引人入胜,还因为他有不凡的才调与学识。在上海,他诗文兼通,有“才子”之名。在南洋公学时,他英文甚佳。在日本专攻音乐,绘画,还曾创办春柳剧社,主演过小仲马的“茶花女”。他在南高师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又不仅仅限于图画、音乐,他的诗文胜过国文先生,书法也不亚于习字先生,英文更令英文教师“许颜”。有人赞李叔同“这好比一尊佛象,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他在浙江第一师范的弟子,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则强调李叔同师的人格力量,认为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大教育家”。

  凡事认真

  李叔同的“凡事认真”,首先是律已的。丰子恺曾经评价说:“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得做得彻底不可”。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读书时,李叔同是一个驰名于沪的翩翩公子;负笈日本,他洋装革履,“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应聘到南高师任教以后,他又由留洋学生一变而为恂恂儒雅之士:灰粗布袍、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成黑的钢丝边眼镜。布衣布鞋的李叔同,与洋装时代、曲襟背心时代判若三人。1918年以后,他又勘破红尘,先学道,后为僧,芒鞋破钵,云游四方。这是他人生的四变五变了。这正是他为人、做学问“凡事认真”的特性的体现。

  为校歌谱曲

  李叔同先生的诗文功底浑厚,既有豪放之作,又有婉约之音。当年他赴日本留学时,曾作一首《金缕曲》,词云: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淡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吟读这首词,可以想见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以身许国、豪气干云的李叔同的慷慨悲凉情怀。

  30年代初轰传一时《送别》歌,是李叔同采用日本民歌的曲律,填词而成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清丽悱恻、意境深远的歌曲,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至今仍广为传唱。

  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江谦校长作歌,李叔同先生制谱的。歌词云: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兮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南高师的校歌能得精通音律、才调高妙的李叔同先生为之谱曲,也算是校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0)

相关推荐

  • 鲁迅先生有多矮?女学生许广平,为何爱上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师?【一点资讯】

    鲁迅有多高? 或者说,鲁迅究竟有多矮? 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常常忽略的问题. 因为,一方面,在我们心目中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我们从小精读,耳熟能详,他的形象自然 ...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我们时常说喜欢看书读书,不仅是因为想要从中获取知识.拾得慰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这一生实在是太短了.正因为人生的短暂,正因为世界的遥远,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难以一一体味.于是,我们喜欢上 ...

  • 伟人恩师

    板仓杨先生杨昌济,字华生,又名怀中,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

  • 一个人书法的层次,只要看看他喜欢什么,欣赏什么,仇恨什么就足够了

    知道书画 | 景庵刘斌 篆书对联两幅 开示 犹如联 上联 开示众生见正道 下联 犹如净眼观明珠 [李叔同]李叔同 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

  • 李叔同与温州 | 李叔同与温州当时的美育情缘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艺术领域的通才和奇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美育>1920年创刊号 这是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刘晓林 弘一法师:我的皈依佛门与马一浮先生.夏丐尊先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当时他们也在杭州. 37岁时,我在浙江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内教音乐和图画课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她死了,享年102岁——谨以此文“送别”李叔同的女儿春山油子

    2020年7月初,春山油子(日文:はるやまゆうこ)死了,享年102岁. 油子(ゆうこ)死在日本最南端的冲绳岛,死在母亲的老屋里,死在挂满裸体女人油画的中式四合院里. 油画,是父亲画的. 画上的裸体女人 ...

  •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三天,他的妻子带着2个儿子,在寺庙外长跪不起,磕头4小时,头上鲜血直流,只求见他一面.可李叔同却托人带话:不见.   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是弘一,后来,他的确成 ...

  • 【实力诗人】我没有找到大海,它只在梦中(当代诗人原上草诗选)

    16 揽月读书 郑州溯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一个人的边塞 蜗居边塞一隅,风统领着万物 它甩响手中的牛皮鞭子,驱赶生灵 穿过人迹罕至的空旷牧野 所有枯黄的植物,都跪在风的 ...

  • 忧伤与喜乐——朋霍费尔诗选

    忧伤与喜乐 忧伤与喜乐, 突然侵袭我们迷惑的感官, 开始的第一击,根本无能 分辨是忧是乐, 有如霜与热剧烈接触, 焚烧著我们. 忧伤与喜乐, 以流星的姿态从高天下坠, 闪耀的弧光赫然从顶上飞过, 凡所 ...

  • 母亲 ||赵恺诗选

    作者:赵恺 小编荐语: 母爱,纯净如诗. 母爱,坚硬如钢. 也唯有母爱,可以穿越两千年. 母亲 孩子步履蹒跚的时候, 母亲扶着孩子走. 母亲步履蹒跚的时候, 孩子扶着母亲走. 两千岁的母亲呵护两千岁的 ...

  • 于尔克·舒比格童诗选 | 风过生日

    也许不需要生日 也许不记得生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世间万物 都围着它旋转 直达衬衫 直达肌肤 直达心田 到了白天 比如那块云 突然变成一缕发卷 在头上飘扬 周围 又笑,又喊 风过生日 世间万物也一同庆 ...

  • 当代校园诗人‖【灰一诗选】

    作者简介 灰一,原名曹畅.2000年生于江苏宿迁,现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作品散见于<青春诗刊><南粤诗刊><暮雪诗刊><河南诗歌><中国诗歌网& ...

  • 柳如是诗选

    柳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