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这些习惯帮孩子弯道超车!附: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
真正的教育,从不拘泥于书本、课堂,而是浸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生长在每一个养成的好习惯上。
放暑假了,很多家长放任孩子假期睡懒觉、玩游戏,孩子呼朋引伴,作业也不好好完成……白白浪费了假期时光。
其实,假期除了可以让孩子适当休息调整,也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关键期。
而决定一个孩子能否长远发展的,正是那些平日点滴里养成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帮助孩子养成这7个习惯,受益一生。
广泛阅读
如果您的孩子语文不好,那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假期,让孩子广泛阅读。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暑假正是孩子大量阅读的绝佳时期,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多读书、会读书。
建议:
1.选好阅读题材,可以和孩子的兴趣相结合,也可以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种题材,包括故事、传记、诗歌、名著、散文等。
2.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
3.引导孩子学会做摘抄和写读书心得,尝试理解和鉴赏书籍,通过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孩子看书的时候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使孩子分心,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5. 注意孩子看书时的光线,以及孩子的坐姿,谨防近视风险。
有效学习
暑假期间,并不代表孩子可以不用学习。
家长要帮助孩子,利用这个假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新学期打下基础。
建议:
1.带领孩子提前预习未学过的新知识,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开学后也要坚持下来,预习做好了,学习就能事半功倍。
2.引导孩子养成复习归纳的习惯。学习新知识的当晚,一定要及时复习、归纳,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可以建立错题本,归纳易错知识点。
3.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发问。家长解答不了的,就问同学,问老师。
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4.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力。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有时间限制,从而督促孩子更加专心。
零食、玩具、手机等容易让孩子分心的东西不要放在他的视野范围之内。
做好计划
孩子平时不会做计划?或者做了计划却执行不了?
假期期间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家长要抓住这段时间,帮助孩子提高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建议:
1.假期伊始,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科学的假期时间表。要围绕着孩子假期的主要任务进行分解。制定过程中可以与孩子商量,跟孩子的意见结合起来。
2.及时给予孩子奖励。如果孩子当天或当周的计划执行得好,不妨给孩子一些鼓励,例如允许孩子第二天多玩一个小时,或者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
3.因为突发情况原定计划执行不了怎么办?要教导孩子学会合理调整,重要的事情优先执行,实在完成不了的可以推迟,但要保证完成。
外语晨读
很多孩子外语学不好,主要原因是平时开口少,学成了“哑巴外语”。
坚持晨读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感。平时要上学,早上时间太紧,现在总来得及了吧!
建议:
1.让孩子每天阅读一篇外语文章,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最好富有韵律。
2. 大声读,可以读出美感,读出自信。
3.最佳的晨读时间是早上7点前,即使孩子起得晚,也要坚持醒来后读上一段。
4.通过读,促进记。晨读文章数量不必太多,内容不必太长。一个暑假,选取5-10篇左右的文章就可以。最好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生活自理
孩子放假在家,正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绝佳机会,家长绝不能过度溺爱,事事包办。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后,不仅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能成为孩子以后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根本。
建议:
1.培养孩子自理意识。孩子自己的事情,如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个人用品等,都应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2.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做饭等。
3.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开始时孩子的动手效果也许会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要容忍孩子从“不会”到 “会” 的渐进过程。
规律作息
假期期间,稍有不慎,孩子的作息就容易紊乱,影响开学后的状态。
家长一定要注意,假期期间要引导孩子坚持规律作息,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建议:
1.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要让孩子按时休息。和朋友出去玩要早点回家,也不要熬夜看电视、玩游戏。
2.要让孩子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顺应孩子的心情,允许孩子睡懒觉,起床时间毫无规律。
合理饮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合理的饮食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家长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塑造出健壮的体格,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建议:
1.孩子的饮食时间、膳食搭配和上学期间相比不要有太大的改变,让孩子按时、按量进餐,切忌撒开了吃,或者吃太多零食。
2.进餐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孩子进餐应该在卫生、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并且在餐后要散步15分钟到半小时,不要剧烈运动,更不要让孩子边走路边吃。
好的习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同样,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责无旁贷。
近日,在人民日报微博公布的“熊家长”行为自查表中,为我们总结了10种容易惯坏孩子的行为和18种不合格父母的“熊家长”行为自查表,家长们请自查!
这10种行为容易惯坏孩子
1.给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受到特殊照顾,如吃“独食”等,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
2.孩子犯错当面袒护
许多家长以“不要太严,TA还小”为理由袒护孩子的错误,这会使孩子全无是非观念,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3.过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无时无刻不关心孩子,会使TA认为自己是中心,家人都要围着TA转。
4.轻易满足无理由要求
小孩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这样TA会养成不懂得珍惜,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性格。
5.允许孩子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挑食、睡懒觉、玩耍没有节制等,这样TA容易缺乏上进心和毅力,做人得过且过。
6.对孩子央求
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答应TA将3个故事再把饭吃完。你越央求,孩子越忸怩作态,不但不明辨是非,家长的威信也会耗尽。
7.包办替代
有些家长从不要求孩子劳动,三四岁还要喂饭,五六岁还不做任何家务事。这样孩子必然不会变的勤劳善良、能干上进。
8.大惊小怪
孩子生病时,家长惊慌失措,一味娇惯,最终会导致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变得懦弱胆小。
9.剥夺独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养成依赖心理,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形成性格缺陷。
10.害怕哭闹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若放任孩子打骂父母,会在TA性格中播下自私、无情、任性的种子。
这9种妈妈,不合格!
1.不守信用的妈妈
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做到,不然妈妈的威信会消失,孩子会变得更难教育。妈妈的失信行为会给孩子树立消极榜样,让孩子随时有失信的可能。
2.说爸爸坏话的妈妈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还父母其中一方,等于无形之中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3.爱攀比的妈妈
总是拿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有点对比,责备孩子,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还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根本不爱我。
4.总说“我是为你好”的妈妈
一些妈妈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但有些只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擅自规划孩子的人生。有些路就是要孩子自己去闯,这是TA的人生,不要替TA活。
5.不尊重孩子隐私的妈妈
有的妈妈很喜欢与朋友、邻居聊天时,把孩子的隐私公布于众。每个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
6.脾气暴躁的妈妈
有些妈妈不分对错就把孩子当出气筒,会让孩子产生自责的心理,孩子错以为妈妈不高兴是他引起的。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会自卑。
7.爱哭穷的妈妈
“你知道养你有多不容易吗?”这句话非常伤害孩子。你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买,什么不能买,为什么不能买,但不要总说“没钱”、“买不起”。
8.过于“谦卑”的妈妈
当孩子展示自己最拿手的长项时,有时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孩子做得不好,以显示自己的谦卑。其实,适当的鼓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9.总玩手机的妈妈
当妈妈因为玩手机而忽略了孩子,孩子会感觉妈妈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被阻碍,孩子会变得孤僻、自闭。
这9种爸爸,不合格!
1.暴躁的爸爸
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孩子也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父亲乖戾易怒,还可能造成孩子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
2.过于溺爱的爸爸
每一个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过于溺爱就会变成伤害。独立是孩子从小就应该上的必修课。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本加厉。
3.不懂体谅妈妈的爸爸
有的爸爸对妻子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妈妈,这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相亲相爱。
4.缺席孩子教育的爸爸
从父亲身上,男孩子会学到男子气概,女孩子则会学到如何与异性相处。作为父亲,再忙再累,都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对得起“父亲”这个称呼。
5.毫无诚信的爸爸
言出必行的父亲,不仅是孩子心中的榜样,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经常性空口承诺,不仅会失去威信,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6.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如果孩子总依据家长的想法行事,长期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从这个家独立出去,而愈发叛逆。
7.爱唠叨的爸爸
一些爸爸自己不爱看书,却整天教育孩子“别看电视了,快去看书”。事实上,爸爸是“原稿”,孩子是“复印件”。爸爸希望孩子怎么做,要先从自身做起。
8.生活习惯不良的爸爸
有些男性不大注意个人卫生,不爱洗澡、刷牙,孩子不会分辨对错,只会照着学。喜欢抽烟、喝酒的爸爸更是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9.严厉的爸爸
如果父亲一直以严厉的面孔对孩子,时间久了容易产生隔阂。一但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会不再求助于父亲,也不会与父亲商量,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充实、有趣、意义非凡的暑假。
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
编辑:吴元梓
校对:李志宏
审核:杨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