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节”,居然有这么多讲究!

正月初七(人日)

今天是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吃七宝羹祈福纳吉、佩戴人胜讨好彩头等习俗,天津人则有这一天吃豆腐的习惯。

“人日”源于创世神话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后来,古人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其他人类起源的故事,另外在民间还出现补充说法,比如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
一年吉凶看初七
人日,又称“人辰”、“人胜节”等,是年后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古人相信征兆,认为“天事必象”,吉凶皆有前兆,根据种种兆象,可以预示未来事件的休咎,其中与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日子,就记为“人日”,告诫人们宜于做何事或不宜于做何事。
汉朝的时候,人日融入年俗,正式定为正月初七,成为新年占卜的一部分。《占书》中记载,“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也就是说初七为占人日。大概因为人是万物之灵的缘故,占人日在新岁占卜的日子中显得更为重要,也渐渐地被突出。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天地人对应合一的理念素来被人推崇,古人俗信正月的天气的好坏会影响这一年的运程。初七也不例外。每逢人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早起观候,若是天气晴朗,则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若是天气阴郁,那就糟了,今年肯定是诸事不顺。
家长不能训孩子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还有一个风俗,大概不少女性朋友就不太喜欢了,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秤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人日”有哪些风俗
吃面条
在这一天,按照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人们要吃面条,既象征着长长远远,也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另外,还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的规定,据说这几天吃面条可以健康长寿,面条擀得细又长可以保佑健康长寿。
吃七宝羹
《荆楚岁时记》记载,人日这天,各家要将七种蔬菜切成小块,五味调和之后,煮成糊状的羹食用,由于各地物产不同,“七宝羹”所用的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蒜寓意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戴华胜
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它又叫“彩胜”“华胜”“花胜”“巧胜”,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除了戴在头上,人胜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春讨个好彩头。
登高祈福
人日这天另外一项比较普遍的习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这应该是漫长的冬季过后最早的一次春游,一直到唐代还是十分流行。在这一天,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
食豆腐
天津地区也有独特的初七风俗,那就是“逢七水磨小豆腐”,也就是食豆腐、豆粥。还有一首天津的过年歌谣如此唱:“初一馄饨初二面;五六的饺子恶人怜;七小豆腐头不痛;八日合子家不散;十五的元宵大团圆。”
求子造人在人日
相传女娲在这天用黄土造出了人,人类就以这一天为自己的生日,每到初七,就用纸剪出一串串的连体小人来祭祀造人之主,以求人丁兴旺。
唐《四时纂要》中记载,初七夜“凡无子者,夫妻同于富人家盗灯盏,安于床下,则当月有孕矣”。在陕西渭南地区,人日又叫“人齐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土地庙前放上一个油碗,家中有几口人便在碗内放几条灯捻,点燃彻夜不熄,称为“长明灯”。台湾管人日叫“七元日”,家中要点七根蜡烛,置五色生果于供桌上,为每个人祈求长生不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