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鄢郢之战(4)战国时代的忠义担当

白起打下鄢城休整之后,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扼住长江口,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准备工作做完,转过年来,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

这次势如破竹,没有悬念的攻陷了楚国国都郢。

这个楚国的国都,本该拿出点像样的抵抗的,毕竟此处是千年名城,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江陵。

所谓的后来的刘备借荆州,实际就是找孙权借的这个江陵。

后来曹仁同志凭此坚城可是在曹操赤壁大败后跟周渝先生死磕了一年才主动撤出的,还不是周瑜打下来的,与此同时关二爷还在江陵到襄阳的“北道”上打了一年游击搞牵制。

冬天里放一把火的周瑜先生在这可是费了老劲了。

当然,也不能全赖楚国人民保卫首都不够热情,这个年代谁碰上白起都白给。

非战之罪,谁让你倒霉赶上他了呢!

我们还是等待三国时代吧,届时此地将无比精彩。

拿下郢都后,白起往西又打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烧了楚国的祖坟(真缺德),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像南再次的拿回了黔中郡。

这次白起将整片占领区连成了一片,扫平了整块汉江平原,设立南郡,巫郡,黔中郡。

感恩图作者布哈林,斩断楚国西边半壁的秦国版图。

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并迁都于此以自保,相当于向秦国承认,让出了半壁江山。

白起仅仅用了几万人,将楚国打的迁都避祸,让出了经营了数百年的渔米之乡,汉江平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此战过后,白起因功高,被封为了武安君,也有人下场不太好,因此战后悲愤投江。

这就是为我们今天挣来三天假的伟大爱国主义政治家,屈原。

屈原这辈子,一直都在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

屡战屡败。

不过这人可敬还在于,他屡败屡战。

他也搞过改革,但也失败了,还不断的被放逐。

虽然被流放,但他却并没有那个时代人们“天下为仕”的想法,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

他就像祥林嫂一样每天叨叨叨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这个人可以说是战国时代非常少见的忠臣。

无论哪个时代,历史给忠臣的评价都很高,比如说屈原,比如说关羽,这俩盖棺定论时都是失败者,但都是忠的感天动地。

很多坚持并非没有意义。

只是把话筒交给了时间。

屈原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

有这样一种人,他在的时候,你会用怪异的眼神看他,对他的诸多行为无法理解,对他所经历的那些苦难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

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人真的不在了,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最不多余的就是他。

有些人,很罕见,人中熊猫,容易灭绝。

我们无力保护,但内心中要珍惜。

屈原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感动了当时和后世的子子孙孙。

他投江后,人们包上了粽子,赛上了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

虽然从政很失败,但屈原无意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独创作诗流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还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于此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了汉赋的形成。

政治没有正确的屈原却一不小心成为了文学担当,影响了华夏上千年,当我们每一次的回顾《离骚》,你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屈原对于祖国的那种热爱,对于这帮不争气的那种无奈。

大厦将倾,他无奈,也没有用,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子啊。

楚国衰落的国运,是无可挽回的沉沦下去了,贵族问题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但每个国家都没有楚国这么严重。

就连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号称政治多么的清明,其实最核心的圈子还都是贵族们把控着,但秦国与其他六国的不同在于,底层的人可以通过选拔提升上来,广大的公务员队伍可以吸纳新鲜血液进入,大政方针贵族们都必须遵守。

比如说在秦国,无论你是谁,哪怕是王子,没有军功也是不能封侯的。

这一套游戏规则各方面都能遵守,国家的机器就能开动起来。

楚国最大的问题是,贵族们的眼皮子太浅,只能看到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贵族们的实力又都太强,也从没有一个秦孝公那样铁了心要改革富强的一把手,和秦惠王那样明白的继任者。

楚国先是迁都到了陈邑,后来因为离中原太近了,缺乏安全感,又搬到了寿春,延续了几十年的生命,不过总算暂时毕竟避开了秦国,避开了可怕的白起。

白起,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的噩梦。

每个国家都在等待杀神的老去,等待他过早的离开秦国人民。

但有一个国家,却最终没有避开。

中国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会战,就要打响了。

(0)

相关推荐

  • 鄢郢之战(三):秦国要的是与六国相持状态下的不断蚕食

    此次伐楚,秦国大获全胜,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用以压制楚国的发展.此后,楚国的势力只能被压缩在长江以南的地方.这对于江河日下的楚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从此楚国的势 ...

  • 屈原

    屈原(约前343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秭归),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名平,官拜左徒,为楚王近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 ...

  • 战国 203 武安君——白起精讲楚国败落之道

    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杀了几十万人,即便拿到现在的热兵器时代,也是无法想象的,除非你扔了原子弹. 而在冷兵器时代白起这个人屠他做到了,数十万的楚国军民被一次大水冲到了鄢城的东北角,尸骨堆积如山,城东皆臭,战 ...

  • 屈原投江多年后,楚国才灭亡,屈原是绝望的太早了吗?

    战国时期有三大改革家,秦国的商鞅,韩国的韩非,楚国的屈原,三人中只有商鞅成功了,使秦国成为霸主,我觉得韩非与屈原在自己母国遇不上贤君,还被奸臣算计,他们完全可以另投他国,使自己才能发挥出来,商鞅本是卫 ...

  • 【转】屈原:楚辞昭日月,青史颂情操

     屈原:楚辞昭日月,青史颂情操 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屈原,他身上有着诸多的标签,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开拓者等一堆,以及附加和衍生的端午节.龙舟和粽子,最关键的是,他为我们多了一天的假期. 但是,据闻一 ...

  • ​鄢郢之战,白起水灌鄢城,屈原魂断汨罗江

    伊阙之战秦军大胜,秦昭襄王约战楚国,楚顷襄王不顾怀王客死秦国之仇,惧怕秦军,派使者入秦迎娶秦国公主,秦.楚两国重新交好.在公元前285年和前283年,两国国君分别在宛.鄢城.穰会见,保持和约亲善的融洽 ...

  • 第九战:鄢郢之战(3)白相公放水

    白起接到任务指标后,分析了两军形势,认为不用搞那么多路出击,用不着,四川人民去年辛苦了,都歇了吧,我一个人趟一路没问题. 白起决定直接沿着汉江往下打,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后世给此次战役起了一个很形象 ...

  • 第九战:鄢郢之战(2)名将的隐性素养

    司马错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了当地的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一斛大概相当于27斤,可以想象川府之国的物资动员能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 ...

  • 鄢郢之战,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为何不一举消灭楚国呢?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 ...

  • 鄢郢之战(二):白起率军千里大迂回,直插楚国心脏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领军队从陇西郡出兵,攻取了楚国的黔中郡 ,楚襄王被迫割让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这就是司马错所提出的著名的"得蜀即得楚 ...

  • 鄢郢之战(一):一厢情愿的楚怀王,一幕可悲的亡国伊始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一个诸侯国,最初的领地在楚地,从一个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拥地千里的强国. 楚悼王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兴革,使楚国国力日益强盛 . 至楚威王时,楚国的领土已扩张 ...

  • 鄢郢之战:“楚庄王”重返人间,秦军在长江流域再无作为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秦楚鄢郢之战似乎等同于楚国亡国,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楚国一直在苟延残喘.另外,这种看法似乎又和战国末期依旧流传的"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的说法有所矛盾. 那么, ...

  • 一战拔鄢郢二都,再战烧夷陵,三战辱楚之先人,白起为何不亡楚?

    谈秦说汉(315)一战拔鄢郢二都,再战烧夷陵,三战辱楚之先人,白起为何不亡楚? 白起最成功的战例不是长平之战,而应该是鄢郢之战.长平之战斩首五万,坑杀降卒四十万,让白起名动天下,但秦军也同样死伤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