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期货交易也同人生一样,流连取舍之间
国学真的有点意思,我想这深邃的精华和历史的积淀表现为一种文字的品格。比如说舍得比如说进退、赏罚、公私、得失、方圆、盈亏等,在这一正一反中,蕴藏着哲理与文化烙印。“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袁了凡,原名袁黄,文字共分为四章故名“四训”,主要是为了训诫自己的儿子,原名《训子文》,今人取名为《了凡四训》。作者以其一生种德立命、修身齐家治世之说教诲其子也提携后人——“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有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
我们太容易得到,也太容易失去
三十而立之年,再次提笔写这个题目,若非实有体会,恐难成文。
想起了期权名家Sheldon教授的从业故事:那年美豆大跌,有个投资人买了美豆的看跌期权,却忘了在到期日申请行权,Sheldon在那年还是一家做市商的交易员,到期日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他的交易账号上莫名多了很多资金。他千方百计通过经纪商找到了这个投资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期权几乎没有概念,甚至忘了自己曾买过。Sheldon拿出账户里多出来的一半钱还给了这个农民,他说虽然从法律上说,我有权利获得账户里的所有收益,但是我确实觉得这个钱不是我应该赚的,所以还给他一半,还有一半是让他买个教训。这种修为和素质怕是在国内市场的交易者中少见。
这个时代不缺物质的丰富与充盈,不缺高学历高智商高技能的年轻人,缺的是良知与真诚、缺的是布施与给予。在资本市场这个用谎言堆垒的虚拟世界里,诱惑、势利、虚假、伪善,让我们太容易得到,也太容易失去。得到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彷徨失措。
期货交易也同人生一样,流连取舍之间
我常常觉得离财富越近的人,越是离幸福越远。当然每个人定义幸福的概念可能不太一样,但我想追求一种内心的安定与洒脱,求得一种无拘无束和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生活态度应该是幸福的一种状态。人生很难,难在人心时世际遇无从安排和掌握;人生亦易,易在思想躯壳情绪不由他说全然自依。舍与得在这一世一物,一念一嗔,一实一虚中有了生韵,有了意境和情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期货交易中有一种理论叫能量转换理论,其实讲的是一种平衡。在交易员或投资人的世界里,交易是他生活的一大部分。牺牲的时间、陪伴、精气神都化为在屏幕前的6个多小时。显然这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所以很多人慢慢地不再把它当作必须,而作为一种生活的补充,其实定位本身决定态度、而态度影响了你生活的全部。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人生的执念就在这取舍之间。
财富的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享受过程,即便苦厄,也必有其深意。适时转身,将交易从生活中剥离,我们会发现阳光下的一切竟然如此真实。键盘前敲击、K线的研究构筑不起伟大的人生。
我的朋友中不乏有做期货后身价翻翻者,他们常跟我说:资金从市场部分抽离是最好的风控,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留在市场中,因为市场是个坏孩子,命运也爱和我们开玩笑。说到底,我们都只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