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乔布斯收购的 Dropbox:如何利用产品思维,让人生价值“变现”?

2006 年的 11 月,一个名叫Houston的年轻人在波士顿南站准备坐车去纽约时,突然意识到他把装有重要资料的硬盘遗忘在了公寓里。
这下要花费四小时的旅程就无法继续原计划的工作,然而 Houston并没有浪费这个时间,而是动手写下了未来成为 Dropbox 雏形的几行代码。
后面的故事就是凭着这个项目进驻了创意孵化器 Y combinator。再然后2018年3月成功上市,顶峰市值120亿美元。最新市值约77亿美元。
Houston的思考是什么呢?灵感来源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具体的需求,他没了资料,无法工作。所以他需要一种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遇到同样问题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他意识到,并决定做出这样一个产品。
H的行动是什么呢?他带着项目入驻了孵化器。他成立了公司。他找到了合伙人。他们用极简的方式来完成了用户的导入,只要用户把对应的文件夹选择为同步,则会自动同步到云端。
其次,他用病毒传播机制来代替传统的广告营销推广。
Dropbox 的邀请机制将它的注册量提升了60%。邀请可以均获得额外空间奖励,邀请过程邮箱或链接即可,门槛很低。最后招募到合适的伙伴,完成了终极的上市。
H的收获的结果是什么?
拒绝了乔布斯的收购后,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从思考,到行动,再到结果,这就是产品思维的应用步骤。


 | 产品思维是什么
洞察与分析能力
产品思维首先基于需求洞察及分析的能力,使用科学的生产方式来打造一种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用户,并获得一定成果的方法。
具备产品思维的人,首先得拥有需求洞察及分析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需求的理解。二是需求的选择。
理解是前提,选择是结果。
需求洞察和分析的能力,这可以基于常年的经验积累,更可以得益于个人对外部信息的敏感度。
如何提升呢?方法很多。多和各种各样的用户聊天,多去各个环境下体验感受多想,多输出。
其实没有哪个IDEA是绝对的独一无二。大多数时候,是人们不具备发现和选择坚持去做的能力。
科学的生产方式
科学的生产方式,以全局思考及逻辑梳理为工作基础,以最小可行性产品为迭代单元,以用户体验为检验标准,以流程化生产为效率保障。
第一个是互联网人会很自然的接受不那么完美的产品先投入市场,而对于不习惯的人来说,这样的方法让人失去安全感。
与团队磨合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全局思考及逻辑梳理后的规划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要做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先做这些。
第二个是以用户体验为检验标准。其实很多时候,用户不是只有一种类型,不是只有那个用APP或者某服务的直接使用者。还有可能是出钱做这个APP的人,这个服务提供链条里的各种角色。
同时谨记:全局思考要注意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逻辑梳理尽可能的严谨。
最小可行性产品尽可能的快速输出用户体验的检验标准尽可能的统一流程尽可能的清晰明确。
强烈的结果导向
具备产品思维的人,会始终铭记产品和服务是为了获得一定成果的,譬如赚钱。
原来的产品经理会划分为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有一些公司可能分为产品经理及运营经理。
跟产品有关的岗位,可能会被诟病就是没有商业意识。什么是商业呢?就是等价交换。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是具备价值的,就能获得等价的回报。运营呢,跟Money会更近,所以运营的岗位会更强调商业的意识及对应的能力。
反观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到了更高级别,围绕赚钱的各种能力也是越来越重要的。譬如营销、譬如渠道、譬如谈判。
因此,具备产品思维,就一定要注意,打造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具备价值的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等价的收获,最直接的,钱的收获。
 | 应用产品思维,从自身价值出发

理解了什么是产品思维之后,我猜想,你可能又会冒出新的困惑:产品思维听上去的确非常好,我也很想拥有产品思维,可问题是,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先从自己的痛点开始,从自己的生活开始。

知名管理学者陈春花教授曾在一次关于商业哲学的发言中提到说,想要理解商业,我们就必须回归到生活本身,商业之所以可持续是因为生活是持续的,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断向前的,不断寻找生活本身价值的。

人并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生活者,人最重要的追求不是在消费这些产品,而是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和更加精彩。

我特别认同这种说法。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的需求似乎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这些需求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更好的生活,而我们所有的问题和不满足,归根结底也都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品质和意义的追求。

陈春花说,当商业能回答人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它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价值。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个人:当你能成功地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生活过成了别人都羡慕的样子,把自己打造成了别人都想接近的人时,你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价值。

所以,当你不知道想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时,那就暂时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第一个客户,先学会为自己解决问题。

说实在的,如果你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那还怎么期待自己去帮助他人拥有更好的生活呢?

我以我自身的经历来举例。两年前,我曾策划过一款产品经理需求分析实战类的课程项目。当时我只是在公司里参加过几次培训,还没有独立的承担过大型的培训及课程项目,对于这个领域,我算是半个新手。

但即使这样,我没有想过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我将自己之前参与过的项目中所有需求分析文档和资料整理在一起,抽象提炼成提纲。我调研了市面上所有的相关课程进行分析比对,并实际对多名产品经理进行调研,挖掘他们在需求分析工作中的盲点。

当产品还处于抽象想法的阶段时,我其实没有看到它的问题,等到这个课程完成之后,我才发现,它并不成熟,这些内容和方法仅仅是的我个人经验之谈,经不起推敲,背后也没有扎实的理论依据。

所以,需求分析课程培训第一期完成之后,我就停止了继续做的念头,并再次把重心转移到学习和思考上。

之后的这几年,我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每当我感觉自己想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会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具体化一个产品,而每做完一个新的产品,我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意识不到的问题和认知上的盲点,

这个时候,我又会继续回到学习和思考上,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

有朋友曾经问我,关于未来,我会不会感到焦虑。我的回答是,没有。我不焦虑,是因为我内心有个坚定的信念:

只要我能够真的帮助他人解决问题,那么我就是有价值的,就一定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回报。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在作品和产品的交替输出中,不断加深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漫长,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够向这个世界交付一个出色的产品,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变现。

 | 人生价值“变现”的方法

九个月前,我创建了自己的知识星球:穆宁和他的朋友们。

总有人在后台问我,星球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价值。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内心有两种感受。

第一,我认为我的星球还是有价值的。星球成立不到一年,已经加入星球的同学是可以看到我奉献的价值,无论是第一手信息,干货资料,还是对大家提问的解答,也包括我的更新频率,自认为超过前80%的星主是没疑问的。

第二,我也在反思自己,可能是我的星球定位不清晰。但人们总是在寻求肉眼可见的“价值”,愿意为他付出金钱。但只要是价值,就一定伴随着时间的积淀,绝非一蹴而就。

那些直接问我能提供什么价值的人,往往也没有耐心精力付出成本去得到它。所以,穆宁决定对星球定位进行改版,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产品经理资料分享与求职服务,而是帮助大家去解决人生中更重要的问题。

同时,我也理解大家的想法。价值或者目标,一定要肉眼可见,直观触及,同时还要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所以,我决定将以后星球的主题改为:利用产品思维,三年内赚到工资以外,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大家应该明白的是,赚钱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的能力。

我曾一年半内,靠业余写作,自媒体,线下线上培训授课赚到过工资以外,赚到人生第一个50万。

和大佬肯定无法对比,我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愿意带着大家一起。

一天的生活,不过是一生的缩影罢了。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和穆宁一样,也是不甘愿平庸的人。

同时穆宁在此郑重承诺,之后星球内发布的内容及方法,绝非广告,而是实打实的帮助大家提升赚钱能力。包括行业,项目,商业模式,资源整合,资源对接,建立平台,快速验证,持续迭代。

通过产品思维,帮助大家获得“主动收入”,“睡后收入”,让人生价值变现。

星球主题内容即将更新,原有内容会保持不变,大家可以随意下载。之后有关产品经理的提问,我也会尽力去解答。

但从今天开始,我将带大家做一件更有趣,更有价值的事。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变现。

成就=坚定信念+核心算法+反复练习。

核心算法和训练场景我已经为大家搭建了,现在需要的只有大家的信念,和自律执行。加入我们,给自己一个提升算力的机会。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愿意支持穆宁,愿意加入我们的“三年百万计划”,欢迎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