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 | 杨式太极八段锦第六段

杨式太极八段锦

杨式太极八段锦是杨氏门内秘传的内功功法,是用意练气运劲的功法,里面包含了许多发劲技击动作的训练。

常练杨式太极八段锦,可以练出刚、截、冷、松、弹、抖等多种劲路和腰功、腿功。练时以意行气、以气发力,非常有助于太极功夫的加深。

第六段

第一式

马步下蹲,双手握拳,拳背向下,两拳置于两胯之上,两腰之侧,先以右手划弧直上右额上方采抓,同时慢慢吸气。然后,快速用劲下按,同时呼气,反复做至少5次。接然换左手来练,唯方向相反,反复做至少5次。

第二式

马步下蹲,双手在胸前合抱撑圆,掌心向内,双手之高度比肩略低,如同抱大气球一样。呼吸自然均匀,后背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垂直,敛臀,劲要松沉至脚底涌泉,五指微抓地,这样站至少两分钟,能站半小时最好(这是个混元桩)。

第三式

两腿站立如第一段第一式,然后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半步,脚跟着地,脚尖略提起,左腿屈膝下坐,两脚距离尺左右。上身正直,臀部不能外突,塌腰敛臀,含胸拨背,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意定神闲,绝大部分重量坐于左腿。两臂略弯,双手向前平伸,沉肩坠肘,手指微屈,然后双手分开,右手在前在上,食指与鼻尖齐高,左手在后在下,左掌斜对右肘,略近胸前,掌心参差相对,如抱球状,两臂松棚,不可夹紧,腋下能容馒头一个(说了一大堆,这实际上是一个提手上势的定势,明白了吧。)周身轻灵,无丝毫拙力。然后,一吸气,气贴于背,身体微上升;一呼气,沉于丹田,身体略下沉。至少站两分钟,最好是半小时(这实际是一个川字桩)。然后,换成手挥琵琶的定势,再站同样的时间。

第四式

马步下蹲,双手握拳,拳眼向上,然后两拳分向左右,如同拉弓,左手如持弓,右手如拉弦,向两边拉开,眼神神右侧,沉肩坠肘,两臂要有拉撑之意,至少站两分钟。然后换成左式,动作一样,左右相反,再站同样的时间。此式重点练两臂拉力与棚劲。

第五式

马步下蹲,然后双手下抱,吸一口气,屏住,两臂上抬。双手抱至与胸同高时,再吸一口气,双手继续向上托举,呼气。双掌不必太高,举过头顶即可。至少这样站两分钟。

第六式

马步下蹲,双手自身前下插,以两手之大指、食指、中指分别抓住自已的左右脚后跟,然后沉胯,背部上抬放平,头往上翘,状如龟形,至少保持此姿势半分钟。此式主要拉练后背之脊骨,大大有助于畅通经络,如能感觉从颈椎拉至尾闾,那是最好的。

第七式

马步下蹲,两手握拳置于大腿上,拳背向外,先向右转身,左手变掌扶于后脑,右手贴于背部右侧下方,眼神跟着身体右转望向尾闾。然后回复原状,左右相换再做一次。

第八式

初始与第七式相同,先向右转身,眼神随身体右转向后向下望自已的右脚跟,然后回复原状,左右交换再估一次。

第九式

马步下蹲,两手上举,置于头上方,不过太高,然后两手随腰从左向右摇摆,腰尽量下弯后仰,眼神随手向上。转动摇摆的辐度要大,至少做7次。然后左右交换再做7次。

第十式

起立后,回归第一段第一式之预备式,两手相前微合,两手交叉相叠,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其余动作与第一段之十六式、十七式相同。

此段功法桩功较多,能练意、气、神、劲,对散手、推手都有很大帮助。

云竹太极

千千万万的太极拳教学中

能与你相遇都是缘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