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其中,“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公元1509年,龙场悟道的后一年,阳明先生应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在贵阳书院讲学。在这一年,阳明先生首倡“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为何提出“知行合一”?

为什么“知难行易”?(这一点有悖于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知易行难”)

“知行合一”的“一”是什么?

关于“知行合一”,我们有三个要点与大家分享:

知行本一

阳明先生原文: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这一个功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阳明先生说,知行原是一个功夫,即知行本一。有怎样的知,就有怎样的行。

有错知,就有错行。

有浅知,就有浅行。

有深知,就有深行。

有真知,就有真行。

没有真行,则说明也没有真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反过来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认知水平。能够行出来的知才是真知,行不出来的都不是真知。

比如,我们普通人都“知道”不应该说谎,知道孝养父母,知道忠诚担当,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些。事实上,这个“知道”只是停留在头脑里的知识,并非自己内心的真知。

先以说谎为例。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能说谎但仍然会说谎呢?因为,我们觉得与人交流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说实话会伤害他人,说假话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因此,我们内心深处的认知并非“不说谎”,而是“说谎挺好,对自己好对他人也好”。既然心里认为“说谎挺好”,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撒谎,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内心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再如,大家都知道忠诚于家庭,但是有些人仍然会婚内出轨,这是因为他们心底的深层认知是“人生苦短,及早行乐”。

很多人都说这样一句话:“我听过很多大道理,但我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你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践行这些大道理。之所以未能践行大道理,是因为内心深处并不真正认可这些大道理。我们内心深处的错知错见,主宰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让我们经常立于危墙之下——“小我”,是错误人生的根源。

因而,任何时刻,我们都是处于知行合一的实践之中:我们内心深处不认同的信念,在行动上就行不出来;我们内心深处存在错知错见,所以才导致了错误行为。

这些内心深处隐藏至深的错知错见、偏知偏见,被不明和贪欲所豢养、被小我所控制。正是这些不当知见,导致我们走上了人生歧途。

所以,知行合一的本质即是知行本一。

错知则错行,浅知则浅行,深知则深行,正知则正行。

中华经典、圣贤思想告诉我们的,是正知正行。

知行合于

“天理良知”

阳明先生年谱原文:

一曰“知行合一”,盖亦《大易》所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

圣贤告诉我们,生命止于至善。那么,我们终生追寻的至善、天理到底是什么呢?

500年前,阳明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良知即天理。

“知行合一”的最高层面是知行合于天理。

最高层面的这个“一”是天理,是良知。我们的知和行应是合于天理,合于良知。

或许,你觉得天理距离我们很远,看不见,抓不着。

但是,良知人人具备。我们都可以听到内心深处的良知声音。

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让自己的念头、语言、意识、身行合于良知,合于天理。

1508年,阳明先生“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阳明先生被贬职到龙场,没有政治新星的光环,没有诗歌唱答的浪漫,没有父慈子孝的温情,只有野兽出没的潮湿山洞,生死只在一念间。就是在如此情境下,阳明先生一跃而起,他体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己苦苦追寻的道不在外面,就在自己的心中。原来,良知即是天理,天理即良知。只要遵循自己的良知,一定能够顺从天理,依道而行。

知行合于良知,超越一切荣辱得失,从此阳明先生的内心深处生起了无穷的力量。37岁龙场悟道以后,阳明先生依良知而行,开启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人生重大真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铁律。

经过8年实践,阳明教育研究院总结出了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明心净心功夫。明心功夫去除不明,净心功夫去除贪欲。8年间,数以万计的人践行明心净心功夫,致自己的良知,突破了事业瓶颈,建设了幸福家庭,生命焕然一新!

知难行易

一位母亲资助了两个孤儿,她对两个孩子说:“你们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爸爸妈妈而觉得可怜,你们可以拥有更多的爱,想不想要?”孩子说想要。

母亲接着说:“如何获得爱呢?你们去爱你们的爷爷,他是当年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他从小把你们抚养长大。去告诉爷爷,你们将来考上大学报答他。还有,去爱你们的老师、同学……你们心中有无尽的爱,把它用出去。心中的爱不会越用越少,只会越用越多!”

父母亲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让孩子去爱更多人,这是通往幸福和成功人生的大道。这样,孩子一点儿都不会感到匮乏,一点儿都不会感到无助。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无尽的爱;人生重大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生真相,不是人们轻易能够体证的,唯有在心上真正明白了,才能行得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无用的大道理。

这就是“知难行易”——获取真知的过程比较难,然而一旦内心深刻认知了本质,行动起来并不难。

圣贤体证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穿越千百年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明白和体证,边行动边体证,让生命垂直攀登!

最重要的“正知”,就是知道人生重大秘密和人生重大真理。当我们基于这两个重大的底层逻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知行合一的本质是知行本一;

知行合一的特质是知难行易;

知行合一的最高层面,是知行合于天理良知。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王阳明篇,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何其有幸,墨梅出生及生活的地方,便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1508)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场人,直到康熙二十六年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3)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一:心即理

    阳明心学有三大重要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尽管"心即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但是却是到了明朝中叶,由阳明先生将这个概念发扬光大. "心即理&qu ...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三:致良知

    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观点,分别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致良知"三字,是阳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终旨归.阳明先生曾对其子正宪言道:"吾生平讲学,只 ...

  • 《知行合一王阳明》,阳明心学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让我们继续解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带你了解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阳明心学创始人:王阳明. 我们将这本书分为了三个部分来解读,前面为大家分享了第一部分:王 ...

  • 【阳明心学】王阳明修心十二法(受益匪浅)

    国学知识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时至今日,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大众来讲,仍有着 ...

  • 纪念徐渭诞辰500周年:徐渭画风与阳明心学(二)

    修身是在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文化系统中的特有现象,是人在追求道德过程中把认识道德目标和纯化向善意志当作最终意义的一种活动.儒.佛都重修身.儒家修身不仅是儒生人生实践的思想基础,也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把钥匙 ...

  • 致良知是心学的核心,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阳明心学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之中,致良知的一个方式就是心学的的一个核心思想,王阳明认为致良知的知行合一就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在儒学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学文化的传统思想,儒学思想,把 ...

  • 二十八字读懂阳明心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此乃王阳明心学的世界观.倘若我们的心是无善无恶(不对外物贴标签.不做评判)的,由于心外无物,所以这个世界的天地万物也应是无善无恶的.既然无善无恶,所以王阳明心 ...

  •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8-03-1409:15 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 ...

  • []阳明心学的核心架构在线收听

    董平: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体系,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往往不知所入,但是如果深入其中.了解其思想整体的一个架构,实际上我们可以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