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结构:转句
转句
律诗之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盖欲俯仰上下,照顾前后也。在绝诗则为第三句。这个是原文.
颈,也就是脖子,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有首尾相连之功用,所以,转句也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要把前面诗句的意境进一步拓宽,要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作用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古来许多名句、名联,其实都是第三句或第三联,也就是诗的转句。往往一首诗的“诗眼”,就在转句中。
转句的重要性很明显,“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是指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
不能与起句、承句相并列,必须与前面有区别。同时,还必须势均力敌,不能笔力转弱。
要要求出新,眼界要宽,不能局限于前面的句子。但凡事都有度,也不能忽然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不知所云,所以还必须照应,还应该为结句——合,作铺垫,又不能直接抢了结句的风头。
以上是对“转句”的说明和要求。转句有好多种技巧和方法 。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我找例子;
刘方平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转句即从月夜进一层着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触动春愁,此谓之进一层转法。进一层转法,是对前面诗句的直接发展,所言之物没有变,只是深度加强了,更推进了一层。递进式的转,是最简单的转句。它不要求变思路、变视野,只是挖掘深度,也是最常见的转折方法。
二、退一步转法——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
开车的人要掉头的时候,往往需要倒车,倒车的目的,还是为了前进。后退一步天地宽,退一步转法,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给自己留出更大的创作空间。
杜牧的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试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怎样呢?肯定又会有另外一种结局:“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个就是退一步了。
退一步转法,能够使诗的含义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三、反转法——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刘禹锡 竹枝词: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前两句极写瞿塘水路之难,转句却说人心还不如水呢。水还不算难,反转前两句之意,更突出人心之叵测。反转法,是彻底体现了转变的作用,是最大可能的表现诗题所需要表达的内涵。它是换了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以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这个也是很常用的。
扩转法更注重于视野的转变和拓展。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个诗前面写实景,后面转到没有看到的虚景。妃子笑,送荔枝的人肯定看不到。作者也看不到,只能是想象妃子见到鲜嫩的荔枝或许会笑一下。这个转法很多的 ,好多诗都用到了。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前面两句是柴门边的景色,转句就把视角转了,转到了墙头。
转要俏、要妙、要新。
我感觉转句最好的句子就是袁枚的;
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你看看这个转,转的多突然 却不脱离主题。新诗没改成,跟年轻的姑娘头未梳好 比喻在一起。感觉好害羞一样呢 。读来倍感亲切。也就是说,语言断了,但是意思没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