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筱元作品鉴赏
刘筱元简介:
男 1946年生 江苏南京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执教八年),书香画院院长。
我是70向80岁迈进的老画家。回顾自己几十年的绘画之路,真可谓五味杂陈。我从小时候受到素描速写色彩的启蒙教育,后以工人身份懵懂地参加一些应时创作活动。再从企业报记者涉猎书刊杂志的插图, 又到连环画的绘制,一直到在出版社从事专业书籍设计的编辑工作。可真够杂的了。但我总嫌杂得不够。因为我在书法篆刻上的修炼还很差。记不清谁说过风格及人这句名言。在独树一帜绘画风格的背后,绝对有一位高人。他的人格品质,对生活不同寻常的认知,带着个人烙印的鲜活的技艺,以及超越常人深厚的蒙养,都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失的条件。回顾历史,任何时代的大师都不是炒作出来。艺术失掉真诚只有虚伪。
《千人千面》课题速写
《爱的怀抱》课题速写
画家的眼睛和一般人的眼睛有何不同?那就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美不是尘世所说的漂亮。这就像音乐家的耳朵,他倾听到的绝不是生活中真实的声音。绘画的美是美的结构,美的关系,美的整体感和整体感的美。以及美的有“意味的形式”。我画到老才领悟到绘画艺术的真谛,可见自己出奇的笨。
速写的最基本功能是造型训练。是创作素材收集的手段。随着照相机和电脑的普及,连一些大名家都认为光学镜头胜过了画家的眼睛。因此放弃对速写的修炼走捷径。他们根本不了解速写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功能,就是画家在与生活的密切接触中能练手练心。这就是古人说的,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生什么巧?写形的简练生动,行线的节奏韵律,手随心动的默契,意写情感的宣泄。这是当今最先进的光学仪器都无法替代的。更重要的是速写还是个人绘画语言逐步形成的探索的工具。中外艺术大师都是画速写的高手。特别是艺术大师毕加索。速写就是他敏感的触觉神经。也是他吐故纳新的动力。我从小受黄胃,叶浅予和程十发画风的影响,痴迷于在生活中画速写。至今还抓着“千人千面",“千姿百态“,“爱的怀抱”等课题速写不放。速写到创作的过度阶段,我设立了“线描艺术”的课题。我把平日的生活积累纯粹用线的方式表达出来,加强了“骨法用笔的修炼。”通过对速写的执著追求,我制定了“影子画法”速写教程。在安微大学艺术学院八年的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成果。同时在对古代画论的研习和思考中,提出了“以神写神”和“线显五彩”的艺术观点。
《千姿百态》课题速写
中国画小品是我学习中国画的长期作业。因其小,画起来不费时间。特别适合有感而发的冲动,很有情趣意味。小品是一种笔墨修炼的最佳方式,也是对自我写形能力的最有效的测试。“迁想妙得”的想象,“畅神”式的表达都在其中。小品画是大品画(创作)的基础。倘若小品画不好,即使一个创作能力很强的画家,笔墨也缺少趣味和情调。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胄,程十发,韩羽等老一代画家的小品,手法新颖趣味无穷,令我爱不释手。
《人在山水间》课题速写
大创作是一个画家综合能力的最高体现。也是一个画家学养,气格,技艺和情怀的集中爆发。我的创作能力较弱,一些创作至多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我欣赏西方画展的模式,尺幅大大小小不整齐划一,精彩就好。中国画的尺幅如果一太大,书写性,随意性,灵活性,笔墨的趣味性就会受到制肘。板,刻,结的陋病就会出现。大尺幅的作品没有大手笔,大智慧,大气派,大情怀很难驾驭。
谢谢组委会的邀请,借此机会与同道们交流。不到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
《花丛中》课题速写
《银屏刹那间》 课题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