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墓葬(3)

本篇目录:

****************************************

21.张应瑞家族墓地

元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

22.袁台子墓

晋                                   辽宁省朝阳县

23.冯素弗墓

十六国                               辽宁省北票市

24.辉发河上游石棚墓

周                           吉林省梅河口市、柳河县

25.刀背山墓地

新石器时代                           黑龙江省鸡西市

26.鸿山墓群

周                                    江苏省无锡市

27.徐州墓群

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28.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晋                                     江苏省南京市

29.东阳土墩墓群

周                                     浙江省东阳市

30.高氏家族墓地

明                                     浙江省乐清市

*****************************************

21.张应瑞家族墓地


蓟国公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剌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6.5公里,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占地面积达150000平方米。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成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现存“张氏先莹碑”,正面阴刻楷书汉字39行3000余字,背面阴刻与汉文相同内容蒙文,为元代蒙汉文合璧碑中的珍品。另存文吏石雕2尊、武士及麒麟石雕各2尊、石虎3尊、石羊4尊。


张应瑞是元世祖忽必烈时忠武王的陪臣,其家族是源于河北清河县的汉族,他们来到草原,为蒙古弘吉剌部的发展效忠尽力,受到了蒙古政权的欢迎和重用,且最后其子孙后代又都融于蒙古民族之中。为了纪念他们,由元顺帝下诏,集合了全国文坛才俊为其树碑立传,因其有功受封中奉大夫加赠荣禄大夫,鲁王傅,死后追封蓟国公,碑立于元顺帝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这在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汉族与蒙古族的友好交融源远流长。“张氏先茔碑”就是这种友好交融的历史见证。


墓地毁于元末明初的兵燹战火。唯张应瑞墓碑完整地保存下来,至今仍矗立于山峦之间。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张应瑞家族墓地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22.袁台子墓


袁台子墓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内,发掘于1982年,现已被原地封存保护。该墓出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铜釜、铜魁及马具等珍贵文物。更为重要的是墓室四壁及顶上均抹一层草拌泥,然后抹白灰,大部分白灰上绘有彩画。技法大都为墨线勾勒、填色平涂。


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层黄草泥,上面又抹一层白灰面,以红、黄、绿、赭、黑等色绘制壁画。墓室门内立柱内面画门吏,东西相对。前室右龛内画主人像,坐于帐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图前面的南壁上,画东西并列4女像,面对主人。西壁前部,上画奉食图,下画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龛顶部画牛耕图。西壁后部画庭院图。北壁东部画屠宰图。北壁龛上部画玄武图。东壁前部画狩猎图。东壁北部画膳食图。东壁龛上部画车骑图。其他还有画于耳室壁面及墓顶等处的夫妇图、马图、甲士骑马图,以及日月、流云、黑熊等。袁台子墓壁画可以代表东晋时期的绘画水平。


2006年,国务院公布袁台子墓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冯素弗墓


冯素弗墓,位于北票市西官营镇馒头沟村将军山,是冯素弗及其妻的墓葬,为同坟异葬。冯素弗墓中出土的金步摇冠饰,经专家研究认为是十六国时期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一种流行冠饰,两墓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玻璃器、铁器等470余件,对于研究北燕的政治制度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探讨鲜卑族在辽西地区的发展、三燕社会面貌以及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密切交往的重要资料。


冯素弗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天王冯跋之弟,是北燕的缔造者之一,死于415年。冯素弗墓是十六国考古重要发现之一,墓中出土各类遗物500多件,除鸭形玻璃注外,“范阳公章”龟钮金印、“大司马章”鎏金铜印、带有锤牒佛像的金冠饰及两只鎏金木马镫都是罕见的珍品。冯素弗墓共出土5件玻璃器,其他四件是碗、杯、钵和残器座,经化学分析,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钠钙玻璃,因此学者推测这批玻璃器可能是经由“丝绸之路”进口的。十六国时期,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由于关中与中原战乱频仍,商人们在传统的“丝绸之路”干道外又开辟出许多条新路。其中,通过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道路被称为“草原道”,而河套地区则是这条道路的枢纽地带,它将东北亚各政权与西域及欧洲连接起来。

2006年,国务院公布冯素弗墓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辉发河上游石棚墓


辉发河上游的石棚墓葬群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此类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东北亚地区石棚墓分布的最北界线。辉发河是第二松花江流域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主要流经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东部。在辉发河上游的两条主要支流——一统河、三统河流域分布众多的石棚墓葬,现行政归属分属于通化地区的梅河口市和柳河县。据1983年以来文物普查结果,目前,这一区域共集中发现石棚墓80余座。这些墓葬大多分布于哈达岭山脉,海拔500—600米高的山岗顶部或山脊上,其范围东起新开岭碱水北沟,西至鸡冠砬子。辉发河上游的石棚墓葬群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此类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东北亚地区石棚墓分布的最北界线,对研究东北亚地区这一具有广泛分布的墓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反映东北亚民族关系与文化相融最佳例证之一。

构筑石棚墓的石材多为砂砾岩、泥质员岩、片麻岩,并被加工成较规整的长方形或方形石板。墓葬多呈长方形,以石板半埋半裸立砌,围成墓室四圹。两侧壁石多是一块长石板,有的为两块石板相接,个别的还有两层壁石。上面用大石板封顶,四周露出宽大的棚檐,下面铺有底石。为了使石棚墓更坚固,有的两侧壁石的下部或一端凿有对称的凹槽,以便嵌入底石或端石,个别石棚墓周围砌有护坡石。有的石棚墓门前两边还立有石板成为通道,整座墓葬形体结构显得更加严谨、稳定。石棚墓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砌石高于地面1至1.3米,最高可达2米左右。部分石棚墓内发现有人骨,有些经火焚烧。随葬物有陶罐、陶纺轮等陶器。

2006年,国务院公布辉发河上游石棚墓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刀背山墓地

刀背山墓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西郊乡太阳升村东北约3千米刀背山西坡中部二级台地上,穆棱河绕刀背山西北麓而过,刀背山西坡一条东西宽100米、南北长200米左右的狭长地带上,共有四座积石冢,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自1981年以来,原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领导、专家多次来此视察和调查。1980年,鸡西市文物管理站从已被破坏的一座墓中清理和征集到部分文物计70多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30件。

在四座积石冢的西部,狭长地带边缘有一道南北走向的石墙,筑在黑土之上。石墙长约200米,平面呈蝌蚪状,南北向,两端较低矮,中间部分高约1米,西侧高约4米,其横剖面基本呈梯形,上宽1米,下宽3—5米,墙上植被较薄,亦漫布榛树丛。1980年冬,鸡西市市政工程处采石时将第四座积石冢破坏,从中陆续发现文物70余件,其中有带纹饰的陶片59件,鼓腹罐、陶钵各1件,石斧4件,石锛2件,玛瑙质雕刻器1件,双孔青玉瑗、玉瑗、玉璜、玉环、玉壁各1件。此外还收集了部分人体碎骨,如肢骨、下颚骨、头盖骨、牙齿等。

2006年,国务院公布刀背山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鸿山墓群


鸿山墓群是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珍贵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在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东部,北依太伯渎,南靠九曲河,东接漕湖与苏州相望。在鸿山遗址约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大型土台、土墩约118余座。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


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国务院公布鸿山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泰伯墓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声镇(今鸿山镇)鸿山。2006年,泰伯墓及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泰伯是周太王长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成为吴国之君。死后葬于鸿山。鸿山又名古皇山,故此墓亦称吴王墩、皇陵。墓在山南麓,依山建造。上面是坟冢,平面圆形,直径约3米余,周围筑青石块护墙,顶部用土覆盖,高约2米多。前有石望柱一对,各雕石狮一只。向下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石牌坊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的享堂。墓由下至上,用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单体建筑和石刻等连成整体,四周筑围墙,占地3亩左右。墓地满山林木,山下遍地庄稼,景色非常优美。


正面刻”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其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一是明弘冶十四年(1501年)立,一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刻。


2006年,国务院公布泰伯墓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7.徐州墓群


徐州墓群,包括白集汉墓、茅村汉墓和拉犁山汉墓,是东汉时期徐州彭城国列侯、官吏和富户的墓葬,它是汉代独具特色的埋藏方式之一,是汉代丧葬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标志着汉代埋藏习俗的一次重要变化,对于研究汉代国彭城国王侯、官吏和富户的葬制葬俗,乃至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徐州西郊韩山脚下发现3座汉墓,据正在现场挖掘的考古人员推断,这是徐州首次发现的东汉家族墓群的一部分。该墓位于云龙湖畔的东方专修学院内,在人们清理一废水塘的淤泥时被发现。因过去曾被盗掘,此次仅出土大量陶罐、陶楼、陶磨等陶器,铜、铁、玉器很少。考古人员称,这3座呈凸字形排列的古墓,与此前在此墓东北角发现的另外2座汉墓属于同一家族。由此可证实,这是一片东汉家族墓群。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徐州市东汉墓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当时的墓葬习俗和长幼排列顺序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文物资料。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些贝壳名叫"海贝",在这位有钱人身上一共发现了160枚。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刚开始作为一种装饰品,以后逐渐演变成货币形式。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5枚贝用绳索串起来为一系,两系相连为一朋。

2006年,国务院公布徐州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象山王氏墓地是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发掘了7座,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余均为东晋墓。据墓志,1号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墓,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


象山王氏墓地,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发掘了7座,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余均为东晋墓。据墓志,1号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墓,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3号墓是王彬的长女王丹虎,升平三年(359)卒。5号墓是王兴之的元子王闽之,升平二年卒。6号墓是王彬的继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据王兴之和王丹虎墓志,确知王彬应葬于两者之间,但墓早已破坏。王彬官至尚书、左仆射,年五十九卒。死后赠特进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谥曰肃。据考证:7号墓应属东晋早期,可能即为其次兄王廙之墓。王廙官至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死后丧还建康。王氏原籍琅邪临沂,是东晋政权的主要统治支柱之一。已发掘的王氏族葬区达5万平方米以上,随葬品较丰富,对研究东晋时期的土族门阀制度、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墓室均系砖结构。

2006年,国务院公布象山王氏家族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东阳土墩墓群

东阳土墩墓群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省东阳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镇一带,现有5处保存较好,它们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银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渊头峋界尖土墩墓。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巅,作东西向,规模宏大。石角山、派园、银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见。在石廓洞原本有一块高约8米的巨石立在东面封口处,在祥湖支石墓的东面封口处也有一块巨石立着,露出地面部分高约2米,在八仙石曾经也有这么一块巨石,近年才被推倒弄乱。如今,只有祥湖支石墓东面封口处的那块巨石,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沧桑,几千年纹丝不动———这给研究提供了方便。只要人们对石室进行仔细地观察,马上就会发现,无论是石廓洞,还是祥湖支石墓和八仙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石室都是东西向的,那一块特殊的封口石也都立在东边。这一块封口石的特殊性有两点:一是比西边的封口石要大,西边封口石的上端一定不会超过上面的盖石。而这一块特殊的封口石则高出盖石1米余,显得鹤立鸡群,十分醒目,任何人一看就会觉得它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封口石,而是有特殊意义的标志石。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东阳土墩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0.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


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中间一组为四柱三牌楼,两侧均为六柱五牌楼,歇山顶。有碑亭两座,四柱单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歇山顶。


乐清高氏家族墓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该墓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家族墓葬制、葬俗的重要实物资料。另外,高友玑墓的石作建筑均仿木构形式,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是明代石构建筑中的佳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高氏家族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新发现 | 安徽省长丰县埠里宋代家族墓地:建筑考古的重要地下遗存

    考 古 工 作 成 果       埠里墓群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埠里社区鲁庄南约180米.调查和勘探结果显示,墓群位于一低矮丘陵的南坡,平面呈椭圆形,总面积约18.8万平米,其北界为丘陵的陵脊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张家口宣化下八里墓群

    张家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郊河子乡下八里村东北.大境门东南约30.4公里.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50元. 宣化下八里墓群为辽代汉人家族壁画墓.是一处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辽代监察御史张世 ...

  • 济南东郊发现山东地区已知元代砖雕壁画墓最大家族墓地

    [济南 济南东郊发现山东地区已知元代砖雕壁画墓最大家族墓地]穿越时光,依旧惊艳!7月7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在济南东郊发掘出一组罕见元代家族墓群.墓葬共有12座,11座为造型刻画精美的砖雕壁画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墓葬(共77处) **************************************** 1.金陵 金                       北京市房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2)

    本篇目录: ******************************************** 11.沙梁坡墓群 汉                               山西省天镇县 1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4)

    本篇目录: ***************************************** 31.于谦墓 明至清                         浙江省杭州市 32.李白墓 唐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5)

    本篇目录: ************************************ 41.明鲁王墓 明                           山东省邹城市 42.应国墓地 周至汉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6)

    本篇目录: *********************************** 266   -46欧阳修墓 宋                          河南省新郑市 267   -47李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7)

    本篇目录: ********************************** 51.南汉二陵 五代                         广东省广州市 52.藤桥墓群 唐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8)

    本篇目录: ************************************** 61.八塔台墓群 周至明                        云南省曲靖市 62.营盘村墓群 明至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9)

    本篇目录: ***************************************** 71.洋海墓群 青铜时代至唐                      新疆鄯善县 72.阿日夏特石人墓 ...

  • 第二批国保--古墓葬,石刻及其他

    (六)古墓葬共(7处) 56 1.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陕西省韩城县 57 2. 杨粲墓 宋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