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结婚,不妨看看这两点
图/来源于网络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一提起钱钟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围城》里的这句经典名言。《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跟《儒林外史》一样,小说里充满了讽刺,是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而其中关于婚姻的这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婚姻理解透彻的钱钟书。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小说的整体基调会有一定的悲观性,用来形容里面的“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再合适不过。
方鸿渐是一个多情的男人,也并不专情。他迫于家庭压力与周家女子订定亲,无奈对方在他上大学期间早亡。
之后,在去世未婚妻父亲的资助下,他出国求学。但在游学期间,他并没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反而虚构了博士学位证书,并且在船上跟鲍小姐相识热恋。
回国后,他又先后与大学同学苏文纨,其表妹唐晓芙都有暧昧关系,整日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与孙柔嘉订婚,并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和圆满,他最终与妻子吵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从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中,我看到了关于婚姻的一点:一个人值不值得嫁,适不适合结婚,你需要看看他身上的这两点,往往就能清楚了。
01他最不堪的缺点,你是否能接受
方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书中有所描述。首先,他不学无术,懦弱无能。从他有机会能够游学,却买假文凭糊弄人就可以看得出,他本人在知识上并没有什么追求。
他容易受外界影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钱钟书这样描写他:“好比头驴子,鼻子前面挂着一个胡萝卜,总是被眼前的胡萝卜引着向前走。”
他才疏学浅。当有人知道他有博士学位后邀请他去演讲时,他翻遍了无数教科书,才勉强凑出一篇一千字的演讲稿。
他没有生存能力。回国后只能在银行里挂名,即便后来去大学里教学,也因为能力不足而被解聘,导致他失业,穷途末路。
他的好友赵辛楣说他全无用处,他的妻子说他经常弄巧成拙,他妻子的姑妈说他本领没有,脾气很大,他任教的大学校长认为他是一个各国游荡的“游学生”。
这些都提示我们,这个人身上的缺点十分明显。而他的这些缺点,也只限于此了,所以,他这样的人,才会被孙柔嘉看中。
孙柔嘉并不是一个“恋爱脑”,反而颇有心计。能让她接受方鸿渐,不过就是她能够看穿方鸿渐身上的这些缺点,并且能够接受。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想去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嫁的时候,不要去看他的优点,要先去看他的缺点。如果连他最不能让人忍受的缺点,你都能接受,觉得无所谓,那这个人就值得你嫁。
02他个人的品行,是否能够靠得住
上面说了方鸿渐的种种缺点,虽然多,但无伤大雅。这是孙柔嘉能够嫁给他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嫁的点,就是看他这个人的人品,是否能够靠得住。
方鸿渐虽然懦弱,虚荣,但是他却清高,有责任感。
当他去大学任教后,发现虽是大学殿堂,但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净土。在这所大学里,校长市侩、老奸巨猾,假博士韩学愈内心狡诈,势利小人陆子潇,只会拍马屁。
在这些人中,方鸿渐无疑是一个“清流”。他内心的清高和孤傲,让他最终被一群这样的人排挤。
而孙柔嘉这样精明的人,正是看到了方鸿渐品行的“下线”,他并不十全十美,在很多方面值得她爱。他心底有善良,有正直,有她欣赏的点。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但只要这个人的人品靠得住,不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这个人就值得你考虑。
如果这个人连最基本的人品都靠不住,跟他在一起,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着,痛苦着。
从这两点来看,相貌平平,看起来怯生生的孙柔嘉会选择方鸿渐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尽管两个人最终的结局并不圆满,但这并非方鸿渐一个人的问题。所以,总体来说,孙柔嘉的选择,对她来说并不是错误。
恋爱和结婚不同。当我们恋爱时,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意,只要聊得来,只要你喜欢,就可以相处试一试,看看彼此的感觉。
可当我们考虑要不要进入婚姻时,就需要多一重考量。毕竟,结了婚就没有轻易离婚这一说,在婚前,两个人需要坐下来,彼此坦诚相见,聊一聊彼此的缺点,然后通过你的细心观察,判断对方的人品。
等这两样你都确定了,能接受,对方也能接受你的缺点,再考虑是否进入婚姻,这样或许婚姻才能够更长久。
还有一个,在我看来,判断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对方的最低处和最高处。我们都喜欢追求最高处,当对方不管是从人品还是性格,他的最高处是你所敬佩的,当对方的最低处,是你所能接受的,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出现问题的往往是那些眼高手低的人,明明对方人品和性格的最低处你都无法接受,却因为婚前不重视,婚后才发现你无法忍受,这时候早已为时已晚。
爱情和婚姻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当你发现对方不是你想要的人,但凡有一丝犹豫,都要果断一点选择放弃。否则即便是勉强在一起,未来也不会幸福。
人生处处都是“围城”,推荐钱钟书的这本《围城》,细细读来,或许你能找到在我们所生活的“围城”里,该如何去面对,该如何自由地去生活的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