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之前的上海存留影像和片段记忆之三 三条大马路六条小马路相得益彰

北京东路一直向西到北京西路接愚园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外滩28号大楼正式门牌号码为北京路2号(如今北京东路2号),我们看中了TA家大楼落成的那个年份,TA也很自豪地将此年份大写在转角门面上,现在这个石刻的年份还看得到,楼名已不叫格林邮船大楼(Glen Line Building)。

公历一千九百二十一年 农历辛酉年

自从开写《外滩以西》微信公众号之后,一直有一个念头盘绕在我脑际,2021年还有一年多些时间,在这个特殊年份我们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吗?能不能通过历史资料和老照片、老地图“活化”百年前上海中心城区某些重要街道和建筑,使之立体直观地让观众看到当年马路两侧的大楼和别墅。这一想法得到了大沪社建筑师的回应,“大沪社”和驻地创作“大沪繁花艺术空间”是上海一群优秀的本土设计师组成的跨界学社,大沪社的主持人、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勇先生认为在纸上复原1921年的上海建筑群这个想法有意思,也有意义,值得立项运作。

大上海、大视觉,设计之都的推动者

(大沪社广告语)

上面几张图大概很难找到对应建筑,但都是在百年前的上海。今天我们来说三条大马路和六条小马路,1921年之前的上海工商活动集中在外滩、四川路和江西路一带,居住大宅在近郊,因为修筑道路因为土地还很多。

三条大马路分别是南京路+静安寺路算一条;爱多亚路+福煦路+大西路算一条;还有一条霞飞路(1915年6月21日-1943年10月8日)。六条小马路是和三条大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样比喻,三条大马路如同深耕抓入地心的箬竹刚挺不阿,六条小马路是箬之枝叶秀美不俗。我们慢慢地将上海百年老宅图片收集起来,大沪社的建筑师们也将这些百年建筑多侧面透视绘制出来,2021年喜欢上海的观众将看到一幅——

上海百年西洋建筑繁花图(暂名)

早年的淮海中路叫宝昌路 Avenue Paul Brunat,下图(据考证绘制于1910年)大概是能看到的最早的淮海中路模样,但我们和俄罗斯汉学家张霞(Katya Knyazeva)的视角有不同,她认为此两个老建筑是爱滋拉的天赐大宅:Edward Ezra's residence was built in 1912, before the magnate turned thirty. The name of the estate – Adeodata Hall – meant 'god-given' in Latin. 张霞写道。但我们仔细观察了外部结构发现这两个老建筑更符合今天的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新邨原址上的大洋房。

下图为盛宣怀旧居,也曾住过段祺瑞。上面几张图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今天的乌鲁木齐中(南)路和淮海中路口的大洋房前世今生。

在淮海中路乌鲁木齐南路,很多老土地知道那里是领事馆区,重点安保区,后来日本总领事馆和法国总领事馆以及美国总领事馆签证处搬到他处,这里是法国总领事官邸和日本总领事官邸了。法国总领事官邸原先是巴塞住宅(La Villa Brasset)。

This residence, built in 1921 in the Mediterranean style,has lived up to its architecture: in 1936 it was the Spanish Consulate, in 1939 the home of the French Commercial Attache and, when the French reopened their consulate here forty years later, it became the French Consulate General; it is currently the residence of their Consul General.法国里昂大学东亚学院的老上海图集(www.virtualshanghai.net)这样写道,下图为巴塞住宅,当年的乌鲁木齐南路(巨福路,Route Dufour)和霞飞路交叉口。此宅保留下来历史照片不少。链接点进去看看:《原始房东找到了 在上海有情怀的老外出了画册拍了纪录片 佩服》。

在1936年前也曾住过一位大名鼎鼎银行家、大地产开发商雷文,1935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采访过的上海实力人物之一,可惜同年因“白银法案”挤兑爆仓,雷文集团破产清算,本人被收押受审遣返回国。当年记者写到一个细节记忆比较深:雷文整天默默地坐在国际礼拜堂,他搬离了霞飞路大宅去惇信路(如今武夷路),他嫌大马路上电车不停地单调的叮叮当声音吵,的确心烦,在大时代的裹挟下个体其实是无力无奈和无助的。

淮海路沿线

第一条小马路:思南路

目前已知存世百年建筑挂过宝昌路门牌号码的有孙中山上海行馆(淮海中路650弄3号),车辆进入要到淮海中路668弄。链接点进去看看:《原宝昌路孙中山上海行馆百年大宅年度租赁大戏直播 淮海中路650弄634号On Air咖啡室透过玻璃窗看大户》,前几天和一位地产经纪人聊天,她说这个宅子的房东立升太大,管理着上海不少顶级老洋房。

从孙中山上海行馆带出了思南路,以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那里有思南公馆以前叫义品邨(开发商为义品洋行Crédit Foncier d' Extrême-Orient),其实按照《近代上海的土地开发模式——以马斯南路为例》(作者:牟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的解释,义品洋行在马斯南路开发过程中不算大人家,中国营业公司对此地贡献比较大,此公司和雷文有关系,他曾在工部局做过道路施工监理工作,很清楚道路修筑会给房地产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上海地方志是这样写雷文(蕾文)的:蕾文(Frank J. Raven 1875~?)美国人。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1904年1月来上海,入工部局工务处任东北区工务监督。1907年脱离工部局自组中国营业公司,任经理,利用在工部局工作时获得的有关道路扩展的信息,进行地产投机。1915年在上海设立普益信托公司。

淮海路沿线

第二条小马路:华亭路

这是我们公众号里专门设定的故事主角“麦小姐”最熟悉的外滩以西小马路了,她和她的小助理在收集当地史料和走访邻里亲朋好友的基础上写了十多篇《麦小姐的故事》(太多不发链接了,可关注公众号以后慢慢阅读)。

华亭路一带花园洋房开发带出了万国储蓄会,TA的下属地产开发单位名叫中国建业公司(Foncière et Immobilière de Chine)和御用设计师赉安三杰。Foncière et Immobilière de Chine简称FIC,这三个字母组合成的logo在建国西路的建业里和华亭路93弄能找到。

链接点进去看看:《历经数年终于集齐华亭路口淮海中路沿街七栋大尖顶洋房全家福照片》。

淮海路沿线

第三条小马路:汾阳

前面已经提到爱滋拉天赐大宅如今的地址是淮海中路1209号,正好位于汾阳路附近,但要知道当年爱滋拉拿下的这块地占地面积25英亩,这个占地面积是英国汉学家高志(Austin Coates)提供的,他的原话如下:The palatial mansion 'had Louis XV furniture throughout, a ballroom for 150 dancers, a music room to seat an audience of 80 in comfort, and elegantly designed French windows giving out on to 25 acres of garden' (Austin Coates, China Races 1983)。

爱滋拉天赐大宅的西边界应该搭到了周宗良的宝庆路3号围墙,宝庆路太短但保留下来大宅不少,如宝庆路9弄多联宅和宝庆路20号院落内老洋房。而在东面,爱滋拉天赐大宅与如今上海音乐学院内的几栋老宅一墙之隔。

以前参观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时候,我对那个浴室内的冲淋设备非常好奇,一百年前的富人真会享受人生啊,全身各部位按摩的那种。

南京路沿线

第四条小马路:青海

转道南京西路,想当年沿路花园洋房还不少,一条斜桥弄,盛家老宅和邵道台友濂家还有南浔小莲庄刘家都扎堆在这里的。如今那里的大宅子还有,周湘云的巴颜喀拉bayankara,非百年之宅。百年建筑存留着的有原先犹太俱乐部(如今南京西路722号),也有一说是叶家大宅,叶贻铨1911年建造。

上图是我们从犹太人历史资料中找到的比较珍贵,大全景中的静安寺路上行道树还小。当地斜桥总会(英国乡村俱乐部,如今南京西路651号)拆掉有点可惜,此大宅最早是由旗昌洋行大班福士(Francis Blackwell Forbes 1840~1908年)拿地建造。

红色线框住的静安新邨,对面如今是上海广播电视总台大院,1994年斜桥总会拆除后原地建造了广电大厦。

南京路沿线

第五条小马路:铜仁

铜仁路之前叫哈同路,哈同花园存世46年(1909年-1955年),现在原地已成为上海展览中心,西角亭的老树可能有一些是哈同栽下的。查看了哈同花园资料,占地300亩比霞飞路上爱滋啦天赐大宅大三倍,南京路最大的地主真不是吹出来的。

看看当年的航拍图,那根黄线条以前叫沧州路,现在变成一条弄堂叫南京西路1213弄,里面有个大楼叫华业公寓,中国开发商请中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的超十层的高层住宅楼,开发商叫谭敬,设计师叫李锦沛。

存留着的百年老宅有铜仁路西常德路口的程家大宅。为了写作本文再去查阅了建造年代,1922年由克明洋行设计。

克明洋行大班叫顾明(H.M.Cumine),链接点进去看看:《麦小姐故事之七:延庆路老业主后代的一封微信 延庆路18弄1号是顾明(H.M.Cumine)大宅》,顾明和程霖生家族关系非同一般。南京西路1550号八角楼故事可链接点进去看看:《静安寺南京西路常德路还剩下一个神秘八角楼1550号和附属足球场改出来的1522弄》。下图可以看到程家围墙一大段,目前局部破墙开了店。程家后代的故事在这里:《90年前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两位富三代地产开发商帅哥亮个相》。

铜仁路口还有郭家兄弟楼,南京西路1418号,1920年建造,公和洋行设计。郭家兄弟在上海滩打造的永安百货和永安纺织等,家族后代也出息。

延安路沿线

第六条小马路:富民

其实应该写华山路,但华山路不算小马路,这条路和万航渡路组合成一条南北向主要道路,沿线的大宅也比较多历史故事非常多,且听下回分解。富民路是从延安中路开始往南延伸,但此地不是丁字路,延安中路开始往北、对接富民路的是常德路,上海滩的小马路就是这样搞人脑子。

都因为延安路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分界线。下图很珍贵,两界电线杆子造型也不一样。富民路以前叫古拔路(Route Courbet),常德路以前叫赫德路(Hart Road),赫德服务中国海关半个世纪,美国学者费正清是这样评价赫德取得的业绩的:“赫德对清政府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组织的高效率的海关服务工作”。

再说下去,富民路往南延伸不多远,那里有个三角街心花园叉出去又是几条小马路,新乐路(亨利路Rue P.Henry)、东湖路(杜美路Route Doumer)、长乐路(蒲石路Rue Bourgeat)和延庆路(格罗希路Route de Grouchy),如果从东湖路向南就接上了汾阳路(毕勋路Route Pichon)。这几条小马路的大宅故事稍后整理再奉上。

绕了一圈,回到了本文说的第一条小马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