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论治“双心病”,打破选方思路局限

从本论治“双心病”,打破选方思路局限

小师妹 华医世界

图*辽宁中医药大学谷松教授

运用经方治疗“双心”疾病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围绕桂枝汤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已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但选方思路仍较为局限。辽宁中医药大学谷松教授及其学生在阅读《伤寒论》的同时,总结了许多心脏、心神同病的方证,如心下悸、心烦、气从少腹上冲心、心中懊憹、胸中窒、胸满烦惊、心中愦愦然无奈等,治疗所用的方剂在现代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今天,小师妹将其总结的张仲景治疗心脏、心神异常的“双心”同治之法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温补心阳法

1温阳平冲

桂枝甘草汤是温通心阳的基础方,主治“心下悸,欲得按”。方中用大剂量桂枝以辛温助阳,辅以甘草甘缓补虚,辛甘合用,振奋心阳,同时和缓心神,则心悸可平,精神亦安。类似治法还见于桂枝加桂汤证,病机为下焦阴邪乘心阳之虚,上逆凌心,症见“气从少腹上冲心”,方中用桂枝汤加重桂枝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临床常用上二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表现为心悸不安伴有烦躁、易惊或失眠者。

2温阳潜镇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乃心阳耗伤导致心神不敛,主症为烦躁,心神不安的程度较桂枝甘草汤证更重。现代人体虚过劳,思虑过度,心气耗伤,心神浮越,易发生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烦躁焦虑,可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温补心阳、潜镇安神,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心律不齐、心脏官能症、失眠、焦虑症惊恐发作等。类似方证还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主治“惊狂,卧起不安者”,病机除心阳亡失、心神浮越之外,尚兼有痰浊蒙心,方中用蜀漆涤痰开窍,提示心脏病患者若出现严重的心烦、急躁等情志问题,处方应酌加瓜蒌、半夏、天南星等祛痰化浊之品。

3温阳化饮

苓桂术甘汤是温阳化饮的代表方,在《伤寒论》中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主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下有痰饮”说明阳虚不能温化水液,或患者素有水饮,饮为阴邪,上乘胸阳则患者出现心胸逆满、头晕目眩,伴有乏力身重、精神不振、小便不利等症。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水饮去则心阳可复,心阳温通则血脉通畅,本方在现代临床可治疗慢性心衰,亦用于治疗阳虚型抑郁症。真武汤证出现“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病机属心阳不足,兼有脾肾阳虚、水饮内停,阳气亏虚则心悸、头眩,当伴有胸闷短气、水肿等症;阳气不足加之水饮阻碍,使神机衰惫且不畅,可出现神疲、烦躁。真武汤中附子温肾阳以助心阳,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阳化气散饮,白芍敛阴和营。本方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有报道称本方还可用于缓解肌肉跳动、心悸、眩晕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心为阳脏,阳气充足能维持心脏搏动、鼓动血行、振奋精神。张仲景以“阳微阴弦”高度概括胸痹心痛的病机,心阳不足即“阳微”的表现,一方面,心阳不足导致阴邪上乘,可发展至胸痹心痛;另一方面,心阳不足使心神不能安住,出现心悸、不安、心烦、不寐等症状。 临床上“双心”病属心阳受损或心气本虚者,均可在温补心阳的基础上灵活化裁,兼以利水、化痰、活血、潜镇等治法。

2清心泄热法

1清热除烦

栀子豉汤方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烦热,胸中窒”。本方证病机为胸膈气虚,邪热郁于胸膈,热扰心神而见虚烦、心中懊憹、不寐和胸中窒塞感。栀子苦寒清透郁热,淡豆豉宣散解郁除烦,临床常用本方化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绞痛、心胃综合征、失眠、抑郁症等。

2清化热痰

小陷胸汤主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病机乃痰热互结于胸膈,可有心胸、胃脘疼痛,伴心烦、不寐等症。小陷胸汤方中半夏、瓜蒌豁痰散结,二药在《金匮要略》所载瓜蒌薤白半夏汤中联用,治疗“心痛彻背者”,为后世应用化痰祛浊法治疗胸痹心痛打下基础。临床研究发现,本方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伴抑郁症也有良好效果。

3通腑泄热

承气汤方证多有心烦、谵语的表现。《伤寒论·辨脉法》中云:“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心脉以通为顺,胃以降为和,阳明腑实不通,心脉气血凝滞不行,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胃肠之浊气上扰心神,可出现心烦、谵语甚至躁狂。承气汤类方以大黄为君药,取其泄热通便、活血祛瘀之功效,腑气通则气血随之畅通,临床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危重症。承气汤化裁的当归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不仅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亦用于治疗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

解郁疏机法

小柴胡汤证主症包含“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证有“胸中烦而不呕”。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遏不畅,不少医家认为此为抑郁症的机制。小柴胡汤不仅是现代临床治疗各类情志疾患的基础方,也可治疗气滞型的心脏病。聂惠民用小柴胡汤合生脉饮治疗气滞兼有气阴不足型冠心病。梅国强认为,胸痹心痛不唯心脏受病,病兼少阳则出现少阳枢机不利之征,通过运转枢机、疏利三焦有助于心胸痹痛之解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表现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病机为热邪陷入少阳,热客胸中则胸满,热扰心神则烦惊、谵语,三焦不利则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治疗“双心”疾病之经方,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本方治疗冠心病伴发焦虑疗效确切。

本方内含小柴胡汤之半,加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桂枝温通阳气达表,茯苓淡渗利水并宁心安神,大黄泄热和胃,既能和解少阳,又能化水饮、除热邪、安心神。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也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焦虑症、抑郁症,临床试验表明柴胡桂枝汤用于“双心”疾病可显著提高疗效。《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柴胡、桂枝合用,能调和营卫、通达气血,营卫调和则血脉调和,进而心气调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机通利、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说明情志活动与气血运行相关。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压力过大,情志过极,气血失衡,引发心血管疾病,是心理心脏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提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应注重柴胡剂的运用,梳理气机、行气散结,也是重要的“双心”调治方法。

温阳建中法

1温阳理中

人参汤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主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本条病机为中焦虚寒导致的大气不运,胸中气结,寒邪上犯心胸,出现胸满、心中痞、胁下逆抢心,当有纳呆、腹满、下利,以及精神倦怠、心情低落不畅等表现。张仲景用人参汤温中祛寒,健运中焦,“大气一转,其气乃散”,阳气得升,阴寒得散,此法可谓开“从脾论治胸痹”之先河。临床上人参汤常用来治疗中阳不足所致的冠心病,也可治疗抑郁症。

2温中补虚

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心中悸而烦”,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小建中汤证属阴阳气血两虚,心血不足以养神,故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方由桂枝汤化裁,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临床可以治疗气血不足型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也可治疗躯体性焦虑、抑郁症等。

3温中化饮

生姜半夏汤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主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本证乃饮停中焦,胸中阳气不展,导致胸闷气短、恶心欲呕等症,还会引起心中烦闷、昏乱糊涂的情志症状,方中用大剂量生姜宣散气机、温中化饮,辅以半夏下气散结、燥湿化痰,一升一降,恢复脾胃气机,水饮化除,清阳方可布达胸中。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乃后天之本。中焦不运产生的水饮、痰浊是导致冠心病的病理产物,饱餐、消化不良、过食生冷均可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心肌梗死,脾胃功能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脾胃又与情志密切相关,翟双庆等认为,脾胃属土,居于中央,中焦气机在调节人的神志活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脾藏意,脾主思,人们处理信息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均与脾胃相关,在当今社会,信息过多、思虑过度造成脾胃劳伤。由此可见,通过健运中焦,确实可起到“双心”同调的作用。

养阴安神法

1滋阴清热

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病机属肾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方中黄连清心除烦,阿胶、鸡子黄滋阴养血。心烦、失眠常见于心脏病患者,也见于焦虑抑郁患者。故本方不仅适用于阴虚热盛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还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

2养阴复脉

炙甘草汤证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证。悸者,内动也,“心动悸”形容心悸之甚。本证为阴阳两虚、气血衰少导致的心悸重证。阴血亏虚则脉道不充,阳气不足则血脉运行无力。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君,取其甘缓之力,并人参、大枣等健脾养心,重用生地黄、麦冬、阿胶等滋阴补血,佐桂枝、生姜、清酒通阳复脉,全方以滋阴为主,通阳为辅,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属气血双亏者疗效确切,亦有医家用本方治疗抑郁症、失眠、焦虑等精神疾患。另外,《金匮要略》所载百合地黄汤有养阴安神之功,主治心肺阴虚所致的百合病;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主治肝血不足所致的心烦不寐。对于阴虚型“双心”病,上二方均可化裁使用。《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心为阳脏,心主血脉,心神之功用以心血为物质基础,故亡血、血虚直接引起心脏活动异常和心神异常。对阴血亏虚型“双心”疾病,法当滋阴养血、涵养精神,并辅以温阳益气、行血活血,一方面滋而不腻,另一方面有阳中求阴之意。

温通回阳法

干姜附子汤证以“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为特点,证属阴寒内盛,肾阳衰惫,心阳亦微,心神不振。本应“但欲寐”,但患者反而“昼日烦躁不得眠”,此乃心神外越之故。心脏病患者证属少阳虚寒证,若出现神疲伴有烦躁不安的精神异常,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四逆汤可治疗“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契合胸痹心痛病“阳微阴弦”之病机。临床上本方治疗阳虚寒凝型心力衰竭、心绞痛疗效显著,也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失眠、精神分裂症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寒,脉微细欲绝”,病机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原文虽未提及心胸症状,但血虚则心失所养,脉道不充,复加寒凝经脉,则心血瘀滞。全方有养血温经、调和营卫之功效,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亦有医家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神志疾患而获效。

吴茱萸汤主症有“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呕而胸满者”,病机乃肝胃虚寒、胃气上逆。下焦寒邪上乘胸中,故胸满;阳气被阴寒所困而不得伸展,故烦躁欲死。“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可见吴茱萸有破除凝寒痼冷的作用。有报道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属阴寒内结、痰瘀阻络证胸痹,另有动物实验表明,吴茱萸汤能抗抑郁,且无明显中枢兴奋作用。阴寒易生于下焦,胸痹心痛者“阳微阴弦”,“阴弦”即指下焦肝、肾阴寒过盛,上乘胸阳。心系疾患多为慢性疾病,发展到后期难免延及肝肾,耗伤真阳,造成下焦阴寒独盛,甚至逼迫虚阳上浮的危重病情,此时温补下元、行气活血皆是杯水车薪,唯有温通回阳之法,用附子、乌头、干姜、吴茱萸、蜀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才能驱散阴霾,回阳救逆,固护心君。

综上可知,张仲景治疗心脏异常伴发精神异常时,并不是把治心、治神的方药简单叠加,而是从本论治,采取“一元论”辨证思维,“双心”同调是其特点。现代医学认为,“双心”是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两种疾病,在治疗上采取分别干预的方式,但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却会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影响整体疗效。中医学理论认为,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的生理活动以及情志、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中医学的心系疾病既包括心和血脉的疾病,也包括心神疾病,心病自然“双心”同病,因此在治疗上也注重“双心”同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