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享|绘本阅读——你好
还是提醒大家,在选择读这个绘本的时候,要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在阅读绘本《你好》的时候,我希望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让孩子能够读出来里面的话;同时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让孩子知道见到他人的时候要问好。
基于这样的目的,我来读这个绘本。
分为三次阅读。
第一遍阅读:通读内容,了解这个绘本讲了什么故事,引导孩子观察绘本中出现的人物。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跟着来读出上面的话。在这一遍的阅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分角色来朗读。
第二遍阅读:基于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孩子已经了解了《你好》这个绘本讲述的故事,可以在这一遍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来:“小熊,你好!”即在小熊和小动物问好后,小动物应该怎样回应呢?让孩子说出小动物们会说出的话:“小熊,你好!”
第三遍阅读:第三遍阅读要考察的信息就会比较多,会涉及到孩子的记忆,如小熊听到了“啾,啾,啾”的声音,小熊遇到了谁呢?孩子要记住小鸟发出的“啾,啾,啾”的声音,他才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小熊遇到小动物后,它对小动物说,停顿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在最后的时候有一个句式练习:有XX,有XX,有XX,还有XX。家长可根据这个句式练习,呈现其他的图片,让孩子说一说。
我觉得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而言,阅读某一个绘本不是目的,它只是媒介,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有一个家长说:“看了你读的绘本,我就想绘本还可以这样读?”
我的回答是:“是的,因为读绘本不是我的目的,它只是我达到我的目的的手段。在语言训练时,这个绘本(《哇》)我会把重点放在发出哇的声音上面,还有看到XX的句式练习上,但如果我希望我的学生知道动物之间的关系,我可能会着重强调小青蛙见到蛇之后为什么会吓一跳这样的讲解中,会是不一样的呈现。主要看目的。”
同样,《你好》的绘本我是强调孩子们说出来“你好”,如果着重于句式的练习,我可能会将目光放在“小熊看到了XXX”的讲解中,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讲解。
希望我们把这个手段用对,而不是把它当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