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什么寡头多

为什么互联网的寡头特别多?

比如打车就是某滴,外卖就是某团,买东西就是某宝某东,短视频是某音某手。为什么相比于线下,互联网更容易出现这种巨头呢?背后的经济规律又是什么呢?对我们投资决策又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讲一讲。

先说线下,比如同样一袋大米,门口的小卖部 20 块钱一袋,但是市中心的大超市 19 块钱一袋。同样的一袋米,便宜一块钱,你会去大超市买吗?不会,因为你得考虑距离,考虑时间,考虑路费,考虑排队情况,所有这些加起来,远远比拿一块钱要多,所以除了退休老太太,时间廉价还有免费的班车,才值得折腾一圈,省那一块钱。

也就是尽管大超市的东西更物美价廉,但是考虑到物理空间,考虑到时间精力的折价,它未必有优势,因为交易成本太高。所以线下的超市,是大小超市并存,小超市的生存空间,就是客户和大超市交易成本。

但是在互联网上,这个距离瞬间被抹平了,交易成本几乎砍到零了。

你去一个小的网站买和你去一个大的网站买,操作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都是要打开手机点几下,都是选择商品然后选择点击付款。这种情况下,大小网站就被拉回同一起跑线,小网站丧失了交易成本的优势,面对一块钱的差价毫无还手之力。这样大网站就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而网站越大,规模效应越强,边际成本越低,商品价格越便宜,进而市场规模就越大。

所以互联网就特别容易出现这种寡头效应。这说明了什么?

交易成本。

当交易成本越来越低,集中度必然越来越高,任何领域都不例外。你说你跟我讲这些有什么用,这些经济学的术语对我挣钱有什么。

当然有用,买房子不懂交易成本,你就会一定会吃大亏。

你以为我们在讨论经济学吗?不,我们在讨论房子,在讨论为什么三四线城市不能买。这背后的逻辑,正是交易成本,具体一点,就是交通的方便程度。

而高铁,就是交易成本的分水岭,它极大降低了交通成本,加速了城市之间的分化。以前坐火车得一天一夜,现在几个小时就到了,交易成本急剧降低,那结果是什么呢?大城市。大城市的优势就会凸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争夺稀缺的优质资源,反映在房价上,就是一定会越来越贵。

而三四线城市正好相反,很多城市通了高铁之后,反而流失了很多人才,没有了人口和产业支撑,就更缺乏吸引力,反映在房价上,就是有价无市或者逐渐下跌。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他可以快可以慢,但是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你如果面临二选一,面临老家的 200 平房子和大城市的 60 平哪个好的时候,一定一定要选后者。一定要记得,钱只有一笔,千万不要用错地方,千万不要和趋势作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