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拒谏被逐

历史故事新编-1


周厉王拒谏被逐

/墨吟 夏天

周厉王名姬胡,为西周第十代君王,在位37年。他是个出名的暴君,对内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对外发动战争,加深了民族矛盾。他任用大贪官荣夷为卿士,因而腐败之风盛行。一方面荣夷等权贵依仗权势为所欲为,垄断了全国的资源和财富,挥金如土;另一方面广大平民挣扎在贫困线之下,饥寒交迫,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西北游牧部落狄戎和猃狁(xian yun)乘机大举入侵,使人民又饱受战祸之苦。

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周厉王的暴政,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一直辅佐周厉王的召穆公(召虎)听到这些指责声,向周厉王如实报告:“君王的政令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百姓已经忍无可忍,都在公开批评啊!”

周厉王听罢勃然大怒:“寡人乃一国之君,岂容刁民毁谤!”

为了压制民意,周厉王从卫国招募了一批装神弄鬼的巫者,组成一支特务队伍,四处监视打探敢于发表不同政见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活活打死。从此,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了。

高压政策奏效,周厉王非常得意,对召穆公说:“寡人的办法十分有效,刁民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召穆公见周厉王如此昏庸,一点也听不进逆耳忠言,深感痛心。为周朝开创的基业着想,他向周厉王进谏道:“君王堵住的只是人们的嘴,却不能堵住人们心中所思所想。须知防范百姓之嘴,比防范河道决口更难。河道因堵塞而决口,就会淹死很多人,堵塞老百姓的嘴,后果也是一样。治水者要疏通壅塞,方能使河水畅通,治民者要让人说话,方能正确处理政务。在朝堂上,让三公九卿和各级官吏敢于进谏,即使写讽喻诗也不要紧。让乐师演奏民间乐曲以了解民众喜怒哀乐,让史官整理史籍以史为鉴,让教师诵读箴言以修身,让从事各项工作的人都来进谏,哪怕盲人的话也要听听。这样下情就能上达,君王可斟酌取舍,择其善者而付之实施。同时要让亲近的大臣能尽规劝之责,让内亲外戚能明辨是非,洁身自好。这样,才能政治清明,治理好国家,得到百姓拥护。百姓有口能言,好比大地有高山河川能积累财富,好比平原有肥沃良田能生产棉花粮食。百姓敢于议政,乃是对君王政事成败的评价,凡成功者就尽力推行,凡失败者就设法改进,这样社会财富就能日益丰富,人民生活就能日益改善,国家就能日益富强。百姓关心国家前途命运,通过嘴表达出来,君王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要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召穆公苦口婆心的劝告和警示,周厉王一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坚持独裁和暴政。

不出三年,公元前842年,百姓纷纷起义,包围了王宫。周厉王吓得屁滚尿流,仓皇出逃。他藏身于彘(zhi)地(今山西霍县),于公元前828年呜呼哀哉了。

墨吟夏天论古今

夏天:“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名句,就典出这个故事。

墨吟:执政者只有广开言路,才能了解下情,并使民怨得到纾解。如果不顾民意,一意孤行,下场只能是自取毁灭。

(0)

相关推荐

  • 成语典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不准说话> 文/莫易 周穆王姬满是周朝第五代皇帝,他西游昆仑跟王母娘娘瑶池把酒言欢的故事或许只是神话传说,但他在位时劳师动众游历名山大川倒是确有其事.也正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前呼后拥的豪华游 ...

  • 周、召、单世系

    周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580年] 1.文公姬旦[公元前1046-公元前1033年] 2.襄平公姬伯羽[公元前1032-公元前?年] 3.惠公姬赪[周康王.昭王时] 4.成公姬赫[周昭王.穆王时] ...

  • 什么是小康?

    昨天和朋友一起聊天,有朋友说啥叫小康社会? 中国人和小康的渊源很深,从周朝开始,中国人就追求小康. 1 周朝是中国走向正统国家体制的第一个朝代,当然史学家认为夏是第一个朝代,但我们对夏的了解太少,而周 ...

  • 周朝第一个暴君催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共和”

    我的上一篇文章写了周王朝在经历了颠覆时期的成康盛世,按照本人的写作惯例,要按照历史发展写一下之后的周王朝发生了什么有名事件了.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周王朝出现的第一个暴君周厉王,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历史上的 ...

  • 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管理手段

    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常常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对于有些管理者来说,躲过商战上的明枪暗箭容易,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却很难. 历史上,怒火烧掉了不少辉煌灿烂的王朝.不管是君王一怒沙场见,还 ...

  • 乾隆为何一意孤行拒谏南巡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局部) (图源网络) 乾隆为何一意孤行拒谏南巡      自乾隆十六年(1751)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在33年间前后六次南巡 ...

  • 谏逐客书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1),东得百里奚于宛(2),迎蹇叔于宋(3),求邳豹.公孙支于晋(4).此五子者,不产(5)于秦,而穆公用之,并 ...

  • 李斯《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李斯[先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

  • 《谏逐客书》李斯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文章,其文体在形式上为应用文,而内容上则为论说文.这篇文章被视为是后来的骈文之初祖. 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揭发韩国实施"疲秦计划&q ...

  • 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逐客书李斯[先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

  • 古代文学诗文背诵精读篇目:《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 先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 ...

  • 谏逐客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斯 〔先秦〕

    谏逐客书 李斯[先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

  • 古文观止71: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jiàn)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1.秦王:指蠃政,此事发生在嬴政十年(公元前237年): 2.游间:游说离 ...

  • 经典文言文《谏逐客书》题解、原文、译文与注解

    谏逐客书 [战国] 李斯 [作者小传]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说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并六国,拜为客卿.佐秦王并六国,为丞相.定郡县制,建议焚毁诗书,变籀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