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刘云霞丨约旦的性格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刘云霞,女,军转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作协会员、侯马市作协名誉主席/文学院院长、侯马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报》、《山西文学》、《华夏散文》、《散文诗世界》等报刊,曾获人民文学征文三等奖,中国散文家协会征文优秀奖,两次获临汾市 “五个一工程奖”。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山野》。
文学天地
约旦的性格
刘云霞 1 相比以色列上帝选民坚定的身份定位,约旦的角色似乎有些迷离。脱胎于巴勒斯坦,又被英国统治多年;约旦河为界,内外约旦在以色列和英国间推搡多年。长此以往,约旦像没了棱角的“老好人”,诸事好说,规则靠后。 巴勒斯坦之外,作为阿以冲突的前沿,约旦一直是巴最直接的难民收容地。许是在接收外来人流中形成的习惯吧,门一直是虚掩的,连边境安检都是象征性的。 这是以色列至约旦的阿伦比陆路关口。 所有游客及行李均勿需下车,甚至没人上车看一眼;只需由导游收了护照一一做个登记了事;这与之前以色列从头到鞋底严格的关检形成鲜明对比。 一辆大巴车载着,开始约旦境内行程。主宾照面,随行两位东道主照例由国内领队介绍给车上行客,司机扭过头来,光头,大个子,棕褐肤色,先一声“撒拉姆阿立库姆”(Salam Alikom),中文“祝你平安”之意,是阿拉伯国家的日常问候语,作用等同“你好”;和我国“吃了吗”一样,都反映着某个时期的窘状;随后通报姓名:穆罕默德。地陪兼导游拿着一摞子护照不急不慌地踏上车,外貌体型是小一号的司机,只是肤色更深了一重,闻声答曰:穆罕默德。 一个信奉伊期兰教的国度,两个穆罕默德,名字就像我国的建国、红卫、援朝之类,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地域胎记。 一条在修的高速路,随工程进度断续开通着;高速路伴行着一条普通公路。车子随在修高速路的开合,在两种路态间上下左右旋转,不管路标限速如何,一直保持着百公里的高速。 约旦高速路不看谷歌地图难以确认。护栏时有时无,过城镇人居处,人甚至可以来往穿行。 来前被告知,约旦路况欠佳,让备晕车药之类,原来用在了这里。 路遇交警车管之类的人员,一个招手示意,停车。按国内的经验推理,接下来应该是车靠边,撕单罚款,吊销证照,行程弄不好会就此搁浅;但接下来一幕却让人大跌眼镜:驾驶室内外查与被查者都是满面绽笑,热情四溢,那情形不像在严肃的执法职台,而是一场故知老友久别邂逅的场面。 景点管理同样富有“人情”味。原定9点开放,互相拥抱一下,到不到点随时可以进入。 一个拥抱、寒暄,化去了一切规则的边边框框。 行程是有时间表的,不过,当领队就次晨出发时间礼貌性征求约旦地陪意见时,对方的回答是,都行。 既然一切好说,导游自身的职责当然也在其列。依约由约旦地导讲、国内领队译的解说,变成了地导无解,领队乱说,两个穆罕默德互相聊得甚是热闹。 荒凉无际的戈壁沙漠无人区,一路散落着片状、圈状的轮胎尸首,像特征性的路标指向着稀少的人迹所在。想像不出,这些随处可见的“路标”要抛撒约旦人多少时日的任性。 “友好”的约旦,在离境时来了个情境大反转。协议18时许的航班被按照16时许的时点提前数小时匆匆引往机场;已有人运走了行李,又被告知航班是22时许。16时与22时,正好是中约两地时差——约旦导游错位记时了。两改航班时间,前者是有意之错,后者是大意所为,结果是当日游程缩水,次日游程被挤压。为弥补失误,国内领队提出协调一辆车,拉队伍回市区转转。时逢周五穆斯林的礼拜日,全城尽见歇业关门,“空城转”本属权宜之计,但总归能稍熄群情激愤之火,不料,“一切好说”的约旦方,此时却没了商量余地,一句“没车”甩下,随之便没了身影,留下一群异乡人踩着棉垛赶急路。 2 约旦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首都安曼,起点在城堡山。 3000多年前,一群信奉太阳神阿蒙的部落出现在安曼周围并在城堡山定都建国。那时,从埃及到大片阿拉伯沙漠,应该都是太阳神的天下吧?不知何时,太阳神落山,有阿拉伯帝国及其它知名不知名的流星撞过、擦过,阿蒙王国碎落一地,仅有“阿蒙”的回声被人们抓了个仿声,“安曼”由此得名。 如今,见山不见“城”。视野里满是歪斜散乱的历史废墟,只有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的王宫仍标本般挣扎着一副空皮囊。 从城堡山俯瞰安曼,像从扉页起翻读一本书。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耶稣施洗者约翰殉难于此的马卡鲁斯城堡都在远远近远的视野中。回声效果一如当初的罗马露天剧场仍然在用,旁边是同期的斗兽场——随处一个叩击似乎仍能听到岁月深处人兽夹杂的声音。鳞次栉比的楼群,摊饼加塞地从一个个山头铺落下来,“七丘之都”已然铺在了十四丘。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实的现代建筑,把过往的一切挤在夹缝里,遮在阴影里,如一部章回长篇无法删除的晦涩段落。环视四周,约旦国旗、清真寺的宣礼塔赫然于空中,像制高点上正在发令的两位军政“长官”。 站在城堡山远眺安曼,犹如隔屏看一部无声电影。难民营也在晨光下的一片寂静中。约旦刻意将难民营置于国都,让人联想到长者爱抚地揽乞儿于膝下的情形,不过,这只是衬景,画心是:国王阿卜杜拉不是在申援的路上,就是正在申援。一个不辞辛劳的身影跃然于眼前,难怪全民会高唱《国王万岁》,这是国歌。 此说当然属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坊间看客之言。夹在阿以之间,境那边涌过来的,有弱势的难民、强势的以军炮火,也有枪口正反两转着的巴解组织;既要照顾阿拉伯体系大局,还要维护本国利益,又要注重国际形象,打好一套内韧外柔的太极拳,也委实不易。 3 约旦沙漠占全国面积80%以上,车行沙漠谷地公路,犹如一只甲虫在接天连地的一块巨布深处爬行。荒原复荒原,缓缓蚕食着无边的时间。 几片乌云从水样的天空懒散地漫过来,终年难遇的雨竟然落下来,旷野立马漫过成片、成沟的水,沙石飞舞的大地忽尔在与天空的对望中泛出了光。但只是昙花一现,瞬间,地已如海绵将水吸了个净光。 缺水是约旦的常态。家家屋顶都有一个储水罐,每周供水一次,据说水烧开了也不能喝。过路者可用瓶装水救急,不知常住民所饮为何,水资源制约了可耕地和农业,绿色成为约旦的稀有色彩。 但是,同样一片土地上,一个叫纳巴泰的王国却在一片沙岩中创造了水的奇迹,也孕育了繁盛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明。 如今,退出历史舞台近两千年,纳巴泰仍是约旦经济大戏中的主角。 荒野里,路边一家童话小屋般冒出的小店,挂的就是这样一个牌子——“Petra Complex(佩特拉情结)”。 尽管内容只是些修车、加油、购物、用餐等旅途中商业服务,与佩特拉无关。 佩特拉是纳巴泰的首都,而今也是约旦举国上下揽客引财的大招牌。 这是一个倒挂于崖壁上的酒店。路与酒店外广场及酒店大厅同平面,标示却是“3f”。临崖望去,酒店依崖就势犬牙交错迷宫般一路下延的足有20层。居高临下,环周诸物皆入眼中——Petra Panorama Hotel(佩特拉全景酒店),这个“全景观景”台名副其实。 远眺,视野尽头,一脉土褐色山崖为障,沙漠山横峰侧岭网织于天地间,灯光成簇成串错落地闪耀于其中。如果把这些灯光换成一束束烽烟,将是纳巴泰王国当年一展身手的场景再现。 约旦位于地中海东岸,亚非欧三洲枢纽处,曾有一重重文明在经由中飘落沉积下来。 让纳巴泰由沙漠游牧部落成为聚居繁盛都市民族的,缘于一条乳香之路。 和今人拜祖祭宗时要供奉香火一样,作为古时堪比黄金的奢侈品,乳香的烟被认为能让人神共感、相互沟通。在新约里,东方三智者将乳香、黄金、没药送给初生耶稣时,走的也是这条路。 乳香产自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乳香树,经由约旦通往地中海沿岸乃至西方各国。曾经,它们在埃及希腊罗马的宗教仪式中广泛点燃;现在,沿路神庙教堂民间祈福等仍然缭绕着这种特有的味道。 沙漠山、荒原、水,曾是北行乳香商人的巨大障碍,但对纳巴泰人来说,因为数百年代代游牧于此,已深谙水源和高山深处的路,重重障碍倒成了堡垒, 他们为北行的商人提供生活和防盗保障,也从中收取服务费。现在沙岩上仍有哨塔状的建筑遗迹。当时,每有商队走过,哨塔之间便以烽烟为号,远远望到烟,各哨塔或检查站人员立即就位归岗各尽其责,也将财神来到的信息传到都城佩特拉。 传说,佩特拉是希伯莱人先知摩西点出水的地方,摩西之水无从考据,但纳巴泰人智慧用水的遗迹在约旦南部尤其是都城佩特拉,至今仍处处可见。把那些石头中开凿出的蓄水池、水塘、堤坝,岩壁上蜿蜒的水槽、城中的喷泉等连起来,就是一幅集聚和调度天上雨水、地下泉水的线路图。 可以想见当时此处的人烟繁盛和遍地绿洲;到耶稣时代,纳巴泰已一跃而成沙漠强盛王国甚至世上首富。 和丝路最终沙化一样,由于乳香贸易改道红海,或许还有地震等天灾助推,纳巴泰文明渐渐荒芜,最终只有以佩特拉为中心的一些岁月遗存,断续地诉说着曾经的存在。 4 佩特拉,希腊语“岩石”之意。原是石之瑰丽造就的地质美景,因为人的介入,成为岩石上开凿出来的人文奇观,并得以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新七大奇迹之列。 大自然以时间为手、天力为力,形状色彩皆逐性随风。缓缓推拉时轴,能够看见,这里原是天地间一个巨阵的山石演兵场。队伍忽聚或散,散时如万兽伏野,聚处成高崖峭壁;聚散间又柔绕、叠落成千奇百怪的造型。皆是一身玫瑰色的铠甲,晨阳夕照下亮闪闪一片绚丽。 纳巴泰人就在这一片瑰丽和坚硬的自然之坯中,开始凿山筑世界。 工程是最经济的,除了斧凿再无他料;也是最奢侈的,一斧一凿下是地老天荒的堆落和立起。 宫殿、神庙、墓穴、剧场、道路,活人的生存空间,死者的栖身场所,都在山陡岩缓间因地制宜凿出来。 一条盘如细蛇的深峡弯道,是佩特拉的天然城门。 当初,出入期间的是驼铃声声下的一批批商队,如今花花绿绿的游人成为主流,马车、骆驼、驴马都是人的载体。一个个肤色黝黑的阿拉伯少年,举着旅游图册或小商品之类层出不穷地粘过来,口里喊着“one dollar(1美元)”,也只是一种叫卖口号,与价格无关。 崖壁下,一老一幼,老者旁若无人地操琴,幼者一脸空无地坐在一个破碗前,都是干瘪如皮影状。 叫卖声、马蹄声、琴声、游人窃窃声,溅落在幽深的峡谷、岩壁,回应着幽远的岁月。 陡壁峭崖是宫殿神庙巨型建筑的主体。 那座在蛇道尽头柳暗花明抖落的包袱——卡兹尼神殿,是佩特拉的地标建筑。数十米高的殿宇,外面雕饰精美而内容丰富,殿内却已空空如也。考古探秘者一度认其为神庙,后又定位为墓穴,雪泥鸿爪中已难再观其纷繁丰盈的一幕;倒是《夺宝奇兵》、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等艺术及神话,借由“金库”“宝藏”的想像,将一双翅膀振得上天入地,在寂寂的岁月中留下了丝丝声响。 这是纳巴泰人生生死死的地方。人烟已远去,崖壁上处处是大张着眼的墓穴,无言地昭示着生之短暂,死之永恒。 纳巴泰人之后,有多重人马渐渐踏没了他们。埃及人来过,留下方尖碑和法老时代的神祗;罗马人来过,留下世上唯一岩石上凿出来的剧场和罗马柱廊街,至今,仍有人扮了罗马士兵站在中心城门两侧证实着一个时代的存在。这些互为交错的画面,有代更时替中的强者掠痕,也有文明往来时的互为传播和交汇。 文明如潮水退去。 昔日的中心街两旁到处是废础坍柱。石滚沙扬的沿途,每十余米之隔就有一个蓬头垢面黑豆芽似的孩子,眼前摆一盘石子,让人联想到卖身的稻草。这些孩子,母语表达尚不流利,却已学会了在世界各种语言中辗转腾挪;当有人满是哀怜施以钱物时,他们快速拽接的同时已转身跑开,身后隐蔽处有成人乞讨指挥员。 走街过桥,两山深壑处是河谷。干旱少雨的常态与洪水溢出河谷泛滥成灾的惊恐,想必纳巴泰人都是遭遇过的,难怪蓄疏双重工程逾千年仍坚挺着当初的骨架。对洪灾,约旦当局也有提醒,诸如“雨天请远离河谷或狭窄地区”之类,也只是在纸上,没想到百年不遇的洪涝会一涌而来,成了世遗古城的惊世新闻。 一片水啸人喊的慌乱。一不留神暴露了一个国家的软肋。 5 如果因为看到一些“黑豆芽儿”,就认为约旦是小庙鬼没见过大菩萨就大错特错了,约旦不仅网接于全球,而且很善于接天地灵光。 死海酒店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一个环形建筑,环在一个花瓣形的泳池和辽阔的死海之间。 落日时分,天地朦胧,正是人仙最易链接时。环型建筑,环内是一面碧蓝的“镜”,映着黄的、绿的、红的灯光;环外,是水天一体中,满铺在水里、天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霞光。内外两水相连,乍一看,不是人的建筑隔开了水,倒是水天之中环在彩云间的琼楼玉宇。 此视线平面,恰在酒店一层接待大厅处。再往高层,大小形状各异的泳池、冲浪池,顶着朵朵蘑菇状遮阳伞的沙滩椅,露天冲浴处等尘间设施,海天之外的点点人间灯火,才渐渐在“环”两侧显露于视野了。 这正是酒店设计精巧处。让所有来客跨门而入的抬首间,就恍然置身仙境。一部观光电梯正好做空中观景台,层移景异。熙攘中人们早没了往时入住等候的焦躁、牢骚,落地窗上贴满了惊喜的眼睛。只一幅景,已有人发声,住在这里才算是度假。 躺在地球最低点的死海,望天地之最遥,是一份诱人的浪漫,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邂逅这种幸运,稍有不慎就会被高浮力的水打翻,把世间最浓郁的苦咸塞满喉管。这时,眼急手快的救生员会一个箭步飞过去,准确无误地捞人上岸。那种敏捷和娴熟,非训练有素难以完成。 外景是梦幻般的靓,内部是惊艳人的奢。接待大厅里,一个指示牌上自上而下标明十余个功能区,都是高星级指向。不同肤色和装束的各国游人按着箭头各取所需,来往穿梭中汇成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微型背景,大厅正梁上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巨幅照片和约旦国花鸢尾花做前景,正好成点与面、国家与世界的时空阐释。 约旦死海酒店,全称皇冠假日约旦死海水疗度假酒店,从名称已能看出这是一个嫁接产物,是IHG洲际酒店集团“Crowne Plaza(皇冠假日)”品牌在约旦的落地。进入和引入间,有一个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对接命门,IHG深谙此理,所以能够连锁于世界上百个国家;一向任性的约旦,想必也经历了一番排异与适应的苦痛,但显然是值得的:一顶“皇冠”在头,一个衣衫褴褛的丑小鸭立即变成了风姿曼妙的美天鹅。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