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散文推荐」王忠明|一周支农夏收

作者简介

王忠明,60后,山西垣曲县人,运城市康杰中学教师,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瞭望》(新闻周刊)、《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山西日报》等全国上百家报刊。

一周支农夏收

一段尘封心底46年前的往事,近期突然萦绕在了脑际,眼前。
那是1974年,我在家乡中条山脉腹地,与山西省垣曲县西南一隅的毛家镇毛家村相邻的国有特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下属采选基地胡家峪铜矿子弟中学初中一年级就学。
6月1日,是个周六。下午放学前,身形消瘦精干,性格沉稳内敛,阳光帅气,说话字斟句酌,慢声细语,从未闻见其有过一次高门大嗓,担任物理课教学的班主任张启德老师来到教室宣布:“全校师生都去闻喜县支农夏收一周。同学们回家准备好换洗的衣服、洗漱用品、简单被褥,明天早上7点集合。”话音未落,同学们的欢呼声即刻鼎沸起来,似乎要掀翻教室房顶。看到稚气未脱,浑身孩子气的我们兴奋难耐得劲头,张老师爱怜地微微一笑。
因为平时生活、学习半径有限,从小到大仅仅随父亲去过距离矿里60华里左右的,集团公司所在地和紧邻的垣曲县城几趟。这是我第一次出行垣曲境外的“远门”,激动万分,一晚上睡不安稳,几次起来看天,看点,祈盼早点天亮。
我们家里4个孩子,姐姐大我两岁,比我高一个年级,要一起去。头天晚上,母亲就把第二天我和姐姐路上要吃的糖饼烙好啦,还给姐弟俩每人煮了两个鸡蛋。父亲把质地优良的一条军用毛毯和一个军用铝背壶给我准备好,还给了我大约3张一元,几张1、2角的毛票,几个1分、5分硬币,嘱咐我随意买点啥。这在当时真可谓是一笔巨款了,我从来没有自由支配过这么一大笔钱的。给姐姐准备的是一条普通毛线毯子,姐弟俩一人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
第二天,天气晴朗。我早早起来,匆匆忙忙吃了早饭,几乎一路小跑着到了学校。举目一看,校园里到处站着各个年级、班级的学生,人人脸上都挂着强烈的兴奋、喜悦神态。所背的行李,带的饮食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承载着各自父母们的牵挂,浓情蜜意。
校领导作了简短的动员报告,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后,全校10个班级400余名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红旗,唱着歌曲,精神抖擞的走出了校门。
我们沿着矿区公路前行,路过了在全国颇有知名度,多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共存,绿水青山,景色绮丽的尾矿库,进入闻喜县境内的石门乡。
当队伍走过30余华里,路过青山、扬户沟两个自然村,开始翻越中条山支脉大青山时,时间过去了约3个小时。这时,能通行卡车的简易公路没有了,只有一人通行如肠的盘山小道曲折延伸。山上满眼绿色,松树、柞树、椴树等高大乔木林阴蔽日,加之微风吹抚,凉爽宜人。同学们心劲如前,一字排开,登山的脚步一刻未停,用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就下到了大山与平原过度的丘陵地带。
高年级的几位性格张扬、活跃的学哥,看到白条、麦穗、柳根、泥鳅等野生杂鱼成群游弋,嬉戏在清澈见底的山间溪流中,就用戴在头上的草帽去水中捞鱼。他们捏着草帽边沿,悄悄地走到水边,瞅准鱼群,猛然快速伸进水中,即刻又出水,草帽壳中便有了几十条活蹦乱跳的小鱼。翻开溪流中的石头,下边是一窝四散逃离的螃蟹,惹得同学们欢呼雀跃,都停下了脚步,聚拢过来观看。一个学哥似乎蛮有经验的大声说:“这里没有人来钓鱼、抓鱼,鱼都很傻呀,呵呵!”在老师们多次大声催促下,同学们才继续前行。
从早上8点出发,步行90余华里,历时10个小时,直到下午5点左右,我们才精疲力尽地进入目的地——闻喜县裴社乡所辖的各个村。
我和几位同学被分配到一户感觉家境殷实,院子里种植有泡桐、杨树、杏树、桃树、葡萄、石榴、毛竹、月季、刺玫;还有几垄韭菜、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芫荽、大蒜等蔬菜的占地约半亩多的四合院里。
年过半百,穿着一件乳白色,自家织就的粗布斜对襟盘纽扣上衣,黑色粗布宽腿裤子,脚上是一双黑面斜纹布料白色千层底方口鞋,头顶一块白色粗布方巾,身体硬朗,精明干练,快人快语的房东大妈在家等候我们。
见我们进了大院,她满面喜色,干脆利落地在院子里树荫下摆上几盆清水,让我们赶紧洗洗脸,擦擦汗。一个大圆桌子,端上来了红的油泼辣子、翠绿的凉拌韭菜、红绿相间的水萝卜拌芫荽、由猪肉片,豆腐块,土豆,豆角,青菜合成的大烩菜、一满笸箩不用碱面发面,蒸出来似雪白的大馒头、一大盆绿豆汤,催促我们赶紧吃饭。
看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又累、又饿的男女同学们,都放弃了矜持,迅速坐到桌子周围,大口朵颐起来。我们平时在矿山家里吃的是国家供应粮,玉米面、小米、等粗粮,杂粮居多,细粮(麦子面粉)占比少,一般家庭一周只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现在来到从古至今被誉为国家的“粮仓棉库”——运城盆地平原一隅,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棉花的地方,食欲大增,很快就风卷残云般地把汤、菜、馒头一扫而光。
看到我们人人都打起了饱嗝,大妈欢快地的招呼我们回各自的屋里休息,她来收拾桌上残局。女同学们不好意思丢下大妈一个人忙碌,一起动手洗锅刷碗去啦。我们男同学在院子里看看这,瞅瞅那,满眼都是新鲜物啊。过后就坐在院子里和大妈聊天,相互提出,解答了许多问题,院子里气氛和谐,欢声笑语不断。
天完全黑下来时,大妈的儿子、儿媳回来了,只见男的眉清目秀、身体壮硕、干练,女的身形高挑,模样漂亮出众,干脆利落。他们夫妇对我们十分热情,嘘寒问暖,告诉我们:想吃啥饭,让大妈给做,每天两顿饭,早上天气凉快,先去干活,天热了回来吃饭;午休后,太阳落下一些再干活,完成一天任务后回来吃第二顿饭。今天早点休息,明天和他们一起下地收麦子。他们给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把镰刀,嘱咐了大家干活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同学们带着新奇、渴望的心情,尽管很疲惫,可兴奋地难以入睡,直到深夜睡意方才袭来,沉入梦境。
第二天凌晨4点多,天刚一放亮,院子响起里房东男女主人商量怎么安排我们干活的话语声,应该也算是在叫我们起床吧。同学们就都起来了,随意用清水抹了一把脸,拿上镰刀就随房东大哥夫妇出了院子。
我们去的麦地离村子大约一华里左右,途中看到许多身强力壮的男女青年村民手中拿着镰刀,背着绳子,赶着3匹马驾辕的大马车匆匆忙忙往要收割的地块走。
到了地头,眼前全身呈金黄色,颗粒饱满的棵棵小麦,如即将投入战斗前接受将军检阅的士兵一样笔直挺立,斗志昂扬;麦地平平展展,一眼望不到头。问了房东大哥,知道了他们村里大部分地块都在30亩左右,小的都有10多亩。
房东大哥在村里显然算个人物,他指挥10多个村民在地头排成横队,每人把持1.5米左右的宽度、10多垄麦子,开镰收割。给我们每个人分配收割的只有2、3垄麦子;我们跃跃欲试,内心很不服气,嘴上没说啥,心里却嘀咕“太小瞧我们了!”
我们是第一次深入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学着村民的样子,左手抓住麦杆头上三分之一处,右手挥镰往脚跟前,一刀刀地收拢割麦。看着人家干着似乎很简单的,从上身微弯,挥左手抓住麦杆头,到弯腰挥右手收割,割掉一大捧麦子后回头半转身往地上一放再割下一镰;整个流程一气呵成,十分舒展流畅,如舞台上的戏剧表演一般令人赏心悦目。而到了我们手里,一切就都变了样。先是抓不准麦杆位置,再是头天晚上房东儿子磨得极为锋利的镰刀,在我们手里突然变得发钝,割不动麦子了,麦子被我们连根拔起,黏在上边疏松的泥土,直往我们的鞋子里灌。抬头看看人家,我们20分钟左右的时间,割下的麦子地不过2、3米长,同样的时间,村民们割的都有近50米长啦。
运城盆地平原上的夏收,正处在芒种时节的六月天。农谚有“六月的天是娃娃脸,说变就变”的说法,意即天气变化多端,这会儿晴空万里,用不了多久,也许就是狂风大作,暴雨淋淋。所以夏收农忙时节,必须抓紧时间,快收、快打、快藏,也叫“龙口夺食”。看到我们实在难以为继,房东大哥就快步过来,和颜悦色地让我们“别割了,你们学着带领你们的人,把我们割倒得麦子收拢一下,用绳子捆起来,好装上大车运回打麦场。”
收割麦子,让我们自愧弗如,甘拜下风,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只得蔫蔫地,老老实实听从指挥。领头的村民两个手腕上各缠着一条毛巾,去把割倒得麦子一捧麦头一边,一捧麦根一边,干净利落地收拢到一起,再依次捆起来。我们也如法炮制,却同样是困难重重。因为我们几乎都光着脚,穿的是凉鞋,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几寸高的麦茬,很快把脚上扎的渗出了大片的血色。成熟的麦子,麦芒坚硬如针,手腕上不着一丝一缕的我们,手掌、手腕及小臂上很快被麦芒扎得通红,又被脸上、身上如雨滴落的汗水一浸,疼痛不已。同学们都在饱受煎熬,又不甘心太落后被批评受辱,便强忍着多种不适,顽强度过艰难的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先前大家的渴望、好奇、兴奋状态一扫而空;身体孱弱,娇嫩女同学,几乎都是泪盈眼眶,暗自叹息,呻吟。
那天是大晴天,骄阳似火,没有一丝凉风。一直到了上午10时30分,村里的几个年轻妇女才挑着几大桶绿豆汤,送到了麦地边上几颗柿子树下,招呼大家歇一歇,喝几口汤解解暑。
正处在愁苦不堪中的同学们,啥也不顾了,立即跑到了树下。我接过一位满面笑容,秀气的大姐姐们递过来的绿豆汤,“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了农村常见的一大海碗。看到我们的狼狈相,姐姐们你一言,她一语的劝我们、问我们“慢点喝,别呛着啦;没受过这种苦吧,感觉怎么样?”回答她们的,只有苦涩的,比哭还难看的“苦恼人的笑!”
房东大哥和手下的村民也都过来喝起绿豆汤。待几大桶都见底时,他说:“大家赶紧捆麦子,拉回场上就吃饭”
一听这话,大家立即打起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了。没过多久,就把割倒得麦子都捆了起来,装到了大车上,赶着大车回到村边的打麦场,卸下麦子摊开晾晒,收起了捆麦绳子。房东大哥吆喝一声“回去吃饭,歇晌。”
同学们拖着似灌了铅的双腿,生疼的双脚,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了房东院子里。房东大妈已经把饭菜、绿豆汤端到了桌子上。同学们都没有在清水脸盆跟前磨蹭多久,女同学也顾不上梳头、美容了;谁也没有怎么看清楚桌上摆的饭菜品种,匆忙坐下来就吃上了......
饭后大家谁都没有“客气”的,再考虑留下和房东大妈一起刷锅洗碗,立即回到房间,也没有拍打身上的尘土,直奔床铺倒下,没过一分钟便香甜地进入梦境。
以后的每天前晌、后晌,如同第一天,反复重复着一整套流程。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再感新奇、兴奋、闲聊话语连绵不绝了。干完活计,就都早早地躺倒铺位上休息了。
记得是第三天晚上,回到院子里,吃完饭不一会,姐姐就和她的两个同学来看我了,她们是在离我们村两华里左右的邻村驻扎。姐姐掏出了几块水果糖,一块淡蓝色方格手帕,嘱咐我注意别让麦茬扎到脚,镰刀割着手等等。这是一母同胞的姐姐啊,听到她说的贴心话,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住没让它流出来。我劝姐姐们早点回去,路上注意安全;我要送姐姐们出院们,被她们制止住了。
到了第二周周五,预定的一周支农时间到了,矿里要来车接我们回家。最后一顿饭,房东大妈多做了几个菜,切开了沙瓤,甘甜可口的大西瓜,欢送我们。
一周的相处,房东全家人对我们如同自家的孩子,百般呵护,令同学们百感交集,依依不舍。房东大妈、儿媳和每个女同学都拥抱半天,双方都是泪眼迷离。房东儿子把我们男同学挨个抱起来,脸贴着脸,让我们别忘记他们,有机会再来家里玩。院子里杏树上成熟,甜甜的大黄杏,房东儿子摘下来一大筐,给每个同学的书包都装的满当当。
这一周的支农夏收活动,其实是有些给村民添乱,却着实让同学们了解,体会到了农民生存的艰辛。理解了唐代诗人李绅那首脍炙人口,流传上千年《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
大家怎能忘却这段万分难得,“金不换”经历呢!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公众号

五龙杯

“年度文学奖”、“季度人气奖”公告

1、本平台决定从2020年4月1日起,设立“年度文学奖”,评选规则如下 :

一、年度文学奖:2020年4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凡在本平台发表的文学作品,均可参与评奖。

二、奖项:

1、“年度好小说”1名,奖金1000元。

2、“年度好散文”1名,奖金1000元。

3、“年度好诗歌”1名,奖金1000元。

三、参评要求:

1、“文学奖”所有参评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由本平台首发,非本平台首发原创作 品,均无资格参与评奖。

2、入选作品要求阅读量达到2000以上,留言50条以上。

3、作品题材不限,拒绝低俗内容,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在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参评标准的基础上,获奖作品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题材要求新颖、独特,主题要求有一定深度,读者反应良好。

四、本平台每季度公布一次候选作品名单。每季度末阅读量和留言量达到要求的作品,即进入候选名单。

五、颁奖时间:2021年1月15日进入评选阶段,1月20日公布获奖名单,为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六、经评委评定,如无作品符合评奖要求,获奖名额可空缺。

2、本平台决定于2020年4月1日起,设立“季度人气奖”,评选规则如下:
一、2020年4月1日起,凡在本平台发布的原创首发作品,均可参与“人气奖”评选。拒绝非原创首发作品。
二、凡本平台发布作品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留言量达到50条的作品,均可进入“人气榜”名单。
三、每月公布一次“月度人气榜”名单,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月15日。“季度人气榜”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季度首月15日。
四、每季度末“人气榜”排名第一,且阅读量达到3000以上,留言量达到100条的作品,获得本“季度人气奖”。
五、“季度人气奖”奖金300元,每季度颁发一名。
(0)

相关推荐

  • 【小说场】邓小莉:挡女

    图|来自网络 文字|邓小莉 原文刊发于:<鹰山文学> 原题目:她从大山来 位于沪陕高速路西的小村庄叫"郭家湾",郭家湾和其他村没有什么区别,村里两层楼房的人家过半,每年 ...

  • 小小说《新女婿上门》陈久平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盛夏七月,正是和林县康乐村土豆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候的村子里十分热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度夏,村 ...

  • 夏收来的妹妹

    夏收来的妹妹 妹妹是表妹,我不喜欢她,甚至在开始有些讨厌她,因为她是我父亲这个倒插门女婿的妹妹的闺女,而我最亲爱的爷爷偏又非常讨厌我父亲,于是,我也就讨厌妹妹了. 过去,每到收麦子的季节,妹妹必定会奔 ...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文/陈维权 去年夏天,经过我的母校--曹村中学,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情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难以忘怀. 高中毕业已经四十多年了,一个青春年少的愣头青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光阴荏苒,岁月蹉跎 ...

  • 父亲的夏收

    贾炳梅 这些年,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定居城里了,父亲和许多老年人一样,选择了留守山村. 父亲没有听从我们兄妹的劝告图清闲丢下土地,却执意将自留地都种上麦子.父亲说:"我都种了一 ...

  • 【散文】过把当兵瘾 ‖ 罗学娅

    过把当兵瘾 罗学娅 此生,我没当过兵,但却在上初中时过了一把当兵的瘾,着实终身难忘.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所在的煤矿子弟校因"文革"武斗停课两年多之后,驻进了军代表,复课了. ...

  • 【秦寿文】夏 收 感 言

    文\秦寿文 夏 收 感 言 太阳似火艳阳天, 茫茫麦海金浪翻. 又是一年夏收关, 往事历历忆当年. 上级号召往下传, 开会夏收大动员. 高音喇叭广宣传, 男女老少齐参战. 鼓足干劲加油干, 队长深入第 ...

  • 徐德培 | 打碗花,暖暖的回忆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公众号2018年度分析报告 当年冬寒天 没伞的孩子拼命跑 丁中记忆之马肇础老师 喇叭之死    坎坷一生二叔父 还记得铁笔钢板吗 代写书信的赵先生 打碗花 ...

  • 【大爱无疆】父亲母亲之间

    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我爱你".母亲也从未对父亲说过"我爱你".但是,我知道,父亲母亲之间,有爱.大爱. 母亲是1975年冬天嫁给父亲的.那时父亲天天挨批斗.母亲 ...

  • 谢喜平 | 夏收感怀

    图:李一平 外边打工的,闲逛的,坐在空调下面享受的,赶紧的,你妈叫你回家收麦哩! 过了芒种,太阳就像充满了能量的大火球,明晃晃的,把人晒得睁不开眼睛,把大地烤得脸色苍白,那些树木像干渴的孩子,蔫头撘脑 ...

  • 冯晖:【夏收的故事】

    夏收的故事 ◎冯晖 [作者简介]:冯晖,系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中学退休教师.祖籍陕西省彬县香庙乡冯家村.自幼喜欢文学,由于工作.家庭而搁浅.退休后旧笔重提,歌颂生活.塑造的人物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

  • 心仪散文——《父亲希望我是男孩》

    年年麦浪黄,岁岁麦子香.尽管远离麦收,每逢芒种时节,我遐想无限,忘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曰子,忘不了在黄土地上辛苦忙碌的人.他们曾是我的骄傲,他们是勇敢勤劳且充满智慧的一代农耕人. 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