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二) 朱棣大败耿炳文(下) 2024-04-25 15:03:54 雄县、莫州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坐镇真定的耿炳文那里。这个消息,让耿炳文的内部,充满了恐惧与恐慌。计划30万在军会师何北,此时仅有13万大军到位。却在毫无预兆的背景下,又损失了近3万兵马,这仗还怎么打?关键是,从前方传来的消息看,敌人是那样的凶残恐怖,因为雄县失守,9000守军无一活口,全被斩杀。如果仅是这样的消息,大家难免会因为恐惧,而产生坚守城池、甚至逃跑的冲动。问题是还有消息说,这只是燕军的操作失误。因为莫州失守后,被俘虏的将士,都受到各种优待。两个消息混合在一起,就会让真定的守军惊疑不定。 现在的问题是,耿炳文应该如何操作?符合实际的操作,显然是死守城池,要求中央政府调派更多的军事资源;或是让中央政府催促,各路计划内的军队赶紧到位。现在,燕王已控制了北平军区,而且无论大败都督宋忠,还是大败耿炳文的前锋部队,都会俘虏并改编不少政府军。这样算下来,燕军的总兵力,当在10万以上了。而耿炳文有多少军队呢?计划30万大军集结于河北战场,围歼燕王;但是现在只有13万到这指定地点,关键是还让燕军一通迅雷不及掩耳打击,损失了近3万先头军队。这样算下来,耿炳文的军队,也就10万出个头。 兵力上,耿炳文毫无优势。而军事组织呢?燕王是一元管理,换而言之,燕王从上到下,可以一嗓子喊到底。耿炳文在军队内,显然不具备这样大的权力。至于军队士气,叛军是造反啊。恐惧的机制,就远远大于政府军。政府军失败了,投降燕军通常是不会被砍头的;逃回中央政府,最多也就是失职,绝不会上升到被砍头的高度。而叛军呢?如果失败了。被砍头的风险实在太高了,至少燕王的核心团队,这几乎是没跑的;关键是,真的失败了,天下虽大,他们又能逃到哪时去?而且奖励机制,叛军也远远在于政府军。至少,政府军围剿叛军胜利了,单车摩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单车变汽车,比抓个大奖也难。而叛军胜利了,不要说单车变汽车了,就是单车变跑车也不是多稀罕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兵力相当。就千万不要说什么打野战,因为这就是毫无胜算的事。问题是,耿炳文能拒绝与叛军开战吗?估计是不能的。在官僚系统统下,尤其大家都感觉政府家大业大的官僚系统。大家通常都也不怕事,因为损失个几百亿、死个几万人,他就不是事啊......。大家害怕的,无非是责任会落在自己头上;大家害怕的,无非是牺牲会降到自己头上。在这种背景下,大家想的永远是如何把自己的责任摘出去;大家想的,永远是如何避免自己成为牺牲品。至于,这一切会引发什么后果,那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现在,你选择一项让整体损失最小的方案,但是,事后定责,责任全是你的;甚至是当时就需要牺牲你,你会坚持吗?现在,你放任一项会让整体损失最大的方案,但是,事后定责,和你毫无关系,而且你什么损失也没有。你会如何选择?从大道理上讲,你自然是选择第一种方案啊。问题是,处于现实角度,愿意做第一种选择的人,不是圣人,也有点像圣人了。更主要的是,你选择了让整体损失最小的方案,最后就是各种偷奸耍滑的人都没事,甚至还能得到奖赏;跟眘你踏踏实实干事的人,最后都会落一身不是,还要承担各种牺牲;关键是,人们还会觉得,你就是一个二傻子。在这种背景下,恐怕就是圣人,也不会做这种选择。因为这还有天理吗?耿炳文当时的两难困境在于。耿炳文可以选择不出城打野战,也可以向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客观困难,希望中央政府增派更多的资源。但是,它会让耿炳文陷入被动之中。第一、他敢这样操作,政府在分析雄县、莫州失守的责任时,肯定会都分析到他的头上。因为相关失败还用细分析吗?肯定是因为他畏敌如虎、消极避战引出来的。第二、他敢这样操作,真定城附近地区,被燕军一通大清洗,算谁的责任,肯定是耿炳文的责任啊。因为,不是他畏敌如虎、消极避战,怎么会弄出这种事。从这层意义上,耿炳文这样一玩,等于给其它人都解了套;而把责任全揽到了自己头上。你是耿炳文,你会这样玩吗?在这种背景下,除非中央政府明确指示耿炳文坚守城池。否则,耿炳文哪敢随便选择这种玩法呢?耿炳文可以选择出城打野战,但是战争的结果,其实是不用细分析的,因为兵力相当;一方组织结构、战斗意志明显弱于对方,它的失败,其实是没有悬念的。这样一玩,无非是让帝国的军事系统,再蒙受一点损失;而帝国家大业在,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三下五除二,干脆利索的结束了。军队损失有多大?数字不详。但是左副将军李坚、右副将军宁忠、左军都督顾成,都被燕军俘虏了。我们必须得知道,上述诸人,都是标准的高级将领。左副将军李坚,那是朱元璋的女婿。右副将军宁忠,资料不详,但是他能与李坚地位相当,想来也不是普通人。顾成在朱元璋夺取南京前,就是朱元璋的贴身侍卫,而且以凶悍绝伦著称。一仗打下来,三个这种级别的将领,都被敌人俘虏了,你说这是什么概念?但是真把战争打成了这样。再分析战争失败的责任时,反而与耿炳文没有什么关系了。整体而言,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显然是中央政府指挥、调度有问题。因为计划集结30万兵马到河北战场,实际上只有13万到位。更主要的是,不顾现实条件,让先头部队冒进200多里,导致两枝先头部队被全歼;不顾现实条件,让军队主动出击,于是导致了大溃败。责任分析到这里,其实已追究不出结果了。因为相关责任,直接追到了小皇帝和他的嫡系身上;关键是,细抠下去,似乎也不能怪中央政府指挥有问题。因为从细节上看,雄县、莫州失守、全军覆灭,就是这两枝军队的将士,太过无能,因为面对敌军的偷袭,一天一夜之间就全军覆灭了。他们失败的这样迅速,后面的部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任何预警、应急。。责任分析到这里,其实更追究不出结果了,因为雄州、莫州守军,不是被敌军俘虏,就是被敌军斩杀。至于真定城下的失败呢? 这就怪耿炳文冬瓜老朽了。也要怪李坚、顾成、宁忠之辈无能了。责任追究到这里,耿炳文总算松了一口,因为冬瓜老朽,这不是什么大的罪过啊;顶到天上,也就是失职啊;而且还是建立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基础上,这能是多大的罪过呢?这种官僚系统的弊端,当时几乎是无解的,因为中央政府的指挥者,就是几个纸上谈兵,凡事想当然的书生。朱元璋是干什么的?开局一个碗,最后给小皇帝留下一个盛世的帝国。齐泰、黄子澄是干什么的?开局一个盛世的帝国,三年之后,就让小皇帝一无所有了。但是,许多人依然认为,朱元璋缺乏政治头脑,所以竟然分封诸王;而齐泰、黄子澄有政治远见,朱元璋尸骨未寒,就开始协助皇帝清理帝国最大的隐患了。总而言之,小皇帝最后输得一无所有,都是朱元璋造成的;齐泰、黄子澄只是帮助小皇帝尽力补锅,奈何朱元璋留下的锅太烂了,所以最后没有补住。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整个削藩的过程中,齐泰、黄子澄,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过什么错误。如果有错误,也是别人的错误。总则言之,朱元璋布的局有问题;再总言之,耿炳文冬瓜老朽;再总而言之,李景隆酒囊饭袋…….。坐镇中央政府的人,就是这种手高眼低书生,你说下面的将帅,谁敢放开手做事?因为,你凡事听他指挥,有了事,他还想把责任归到你头上;你擅自行事,最后有了事,你说他会怎么定责?所以,前方的统帅,在做事时。难免会抱着,你咋指挥,我咋做事;你瞎指挥、我瞎执行,最后有事了,我就不信,你能把责任,全归到我头上?当然了,在这场战争中,相关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所以耿炳文知道自己的底线在什么?耿炳文的底线就是,牢牢把朱棣困在北平一隅之地。只要你能守住这条底线,相关失败,就在中央政府的接受范围内。事实上,耿炳文也就是牢牢守住了这条底线。所以,朱棣的胜利,表面上辉煌无比。但是,有两个事实是无法去除的。第一、朱棣并没有趁势攻下真定。甚至,朱棣都不敢长久的钝兵于真定城下;至于越过真定,扩大战果,更是想也不敢想。第二、朱棣三天之后,就率军退回了北平。就是此时,燕王朱棣的实际控制范围,都没有到达保定一线。朱棣控制的范围,依然还是北平一隅之地。当然了,政府家大业大,这点损失,真心说,也就是擦破了点皮。所以,听到耿炳文大败的消息后,马上就调集了更多的军事资源过来。总而言之,凭庞大的体量,也能活少把朱棣压死。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李景隆率军出征 赞 (0) 相关推荐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三十六)都督宋忠 瞬间崩盘 说到王府的护卫军,许多史书通常都会极尽夸大之能.但是根据各种史料对比分析,藩王府的护卫军,通常也就一两千人:燕王这种大藩,护卫军也就不足6千人. 这种兵力,其实已非常可观了.要知道,当时的北平城内,也 ... 上中下三策困扰安禄山,西进南下难取舍,山西河南二选一 提起安史之乱,传统史书总会刻意夸大安禄山的优势,仿佛他举手投足就能改天换地一般. 客观地说:安禄山的实力确实强大,毕竟他坐拥关东三大军区,称其为"大唐第一将领"并不过分,这个第一当 ... 朱棣篡位之路,始于“靖难之役” 前言 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养育了几十年的皇太子朱标在很早就去世了,于是朱元璋就将朱标的儿子选做皇位的继承人.这一决定让很多亲王都感到很不自在,包括秦王,晋王和燕王,但他们也没什么办法阻止. 过了不久 ...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派耿炳文统兵讨伐,朱棣在真定将其击败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并迅速控制了从北平到山海关的几乎所有军事重镇,麾下兵马达到数万人,那么,此时建文帝朱允炆在做什么呢?他在和方孝孺商议复古改制之事. 朱棣起兵十九天后,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二) 大元丞相脱脱之死 上一节讲到,大元帝国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剿张士诚,打得张士诚惶惶不可终日,附近的郭子兴等人,对此也是吓得不断告饶. 就在这里这个关键时候,突然有一道圣旨传到了丞相脱脱那里. 圣旨的内容大意是这样: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四) 朱元璋兼并巢湖水寨 龙凤政权在北方如火如荼的在发展着,所以大元帝国军政资源,主要都用于在北方与龙凤政权死磕.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南京是距朱元璋最近的一个大城市. 关键是,现在的南京城,还控制在大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九十二)刘瑾的权力为什么那样大 (九十二)刘瑾的权力为什么那样大 据说,刘瑾向明武宗汇报工作时,明武宗从来都是一副,你自己看着办吧!你怎么,什么事,也向我汇报啊? 表面上,这是明武宗沉迷于游乐,而让刘瑾蒙蔽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最简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二)儒家在战国时代的江湖地位 儒家的思想,看起来很空洞.很迂腐.很保守. 但在战国时代,它显然是代表着贵族阶层的既得利益:因为透过空洞.迂腐.保守的大道理.儒家思想显然是在说,变个毛的法啊?现在的法,就很好啊! 总而言之,什么制度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四十二) 战争狂人晋景公 齐国被吊打 晋文公死后,晋国的老大,先是晋襄公,再是晋灵公,然后是晋成公. 这三代晋国老大,在位时间比较短,加起来一共不到30年.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死. 然后,晋景公就横空出世了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九)进退失据中的张士诚 朱元璋第一次大败陈友谅后,江南各大实力派之间,渐渐进入了均势. 进入均势,就意味着各大实力派,只能暂时安于现状了. 处于陈友谅的角度,他缺乏了继续扩张了机会. 你让陈友谅继续攻打朱元璋,陈友谅实在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八) 陈友谅朱元璋第一次大决战六强产生 朱元璋不断崛起于江湖之际,陈友谅也在不断崛起于江湖. 1360之际,随着陈友谅主动进攻朱元璋,终于拉开了天下争霸战的序幕. 那一年,朱元璋33岁:他已占据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广阔地区,成为天下最有影响的诸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六) 刘伯温加盟朱元璋 刘伯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个传奇人物. 其传奇性之高,直追张良.诸葛亮.他们始终置身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混得风生水起,却总让人感觉他们是世外高人,而且淡泊名利. 刘伯温之所以拥有这种形象,很大程度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五) 跨越长江 朱元璋事业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率军渡过长江后,第一个攻克的城池就是采石. 攻克采石之后,大家一时又紧张又兴奋,因为采石没有经过大战乱的洗礼,相对而言,物资还非常富足.所以大家难免觉得,好好抢上一票,赶紧撤回北方. 因为,现在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朱元璋严明军纪 在最初的海选阶段,叛乱势力的军纪,真心说那是很难保证的. 在这个阶段,叛乱者大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且天天刀头舔血,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难免只会考虑眼前会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抢钱.抢女人,就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