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交响乐团的运作
1999年,陈光宪站在上海的街头,背包里是一摞摞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票,对于如何销售这些票,他一筹莫展。
上海人还不习惯交响乐,所以这些票想销售出去非常的难,于是他打定主意先去找最有可能的买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
前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
他索性在附中门口摆了个摊,从出租车下来的一群群学生,歪着头看了一眼票子,毫无兴趣的扭头朝学校走去,哪怕票价上写着低到尘埃的价格——5元钱,连打出租车都不够。
不过所幸,政府对乐团进行了专项拨款的财政支持,使得“远东第一交响乐团”得以一直延续着自己的荣光。
这并非特例,从广州到北京,从维也纳到伦敦,政府专项拨款支持的方式,一直也是全球职业交响乐团得以存活和发展最普遍的支持力量。
01 花钱如山倒
外人的理解,一个交响乐团,无非就是乐手和指挥。事实远非如此,上海交响乐团有多达16个部门,除了乐团部以外,还有市场营销,后勤保障,信息中心,财务人事等等等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有14个不同的部门。
从各个方面需要配置到位,演出服、乐谱到乐器都有专人负责保障了,才能使整个乐团的有效运作。虽然已经非常的精简和高效,给乐团带来的依然是每年2000万的工资福利支出。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乐器都是乐团租借给乐手的,而不是乐手自备的。乐器每年要购买以及维护,交响乐团现有的600多件乐器价值4000多万,像斯坦威钢琴这种就贵达100多万。
还有很多常规的支出项,也有比较特别而一般不为外人所能想到的,比如租借乐谱,有些乐谱是需要找特定的出版商租借的,但这一项租赁费用就高达30多万一年。
而以上仅仅是基本支出项,还有很大一块在项目支出——乐季演出。作为一个职业乐团,乐季演出是衡量一个专业交响乐团的重要尺度。
所谓乐季演出,就是今年要订出明年的演出计划。比如要演出多少场音乐会,都是什么作品,在哪里演,独奏家都是谁,邀请哪位指挥,哪些名团等等。
“乐季演出”能很好的赚吆喝。是一个乐团保持专业竞技状态的方式,是乐团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能更好的培养城市的品位和听众。
当然,也能很好的“赔本”。某年中国爱乐乐团的一场演出,请来了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出场费、差旅费、接待费算下来,整场演出的成本接近100万元,赞助、门票等全部加起来也就30万元,还不到成本的一半。
所以,一年这么下来,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支出将近2亿元。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这种正局级单位,承接了很多国家任务,所以只会更多。
02 挣钱如抽丝
说到收入这块,大致可以分为政府的专项补贴,企业的赞助支持和商业演出。政府的专项补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除美国),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资金来源。
先不论中国爱乐乐团这种国家直接拨款支持的乐团,就国内一线城市的乐团,比如上海交响乐团和北京交响乐团,都是6000万以上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远远超过其他地方乐团,一般二线城市的补贴普遍在1000万上下。
而柏林爱乐乐团,英国伦敦的乐团,政府每年的补贴早已经过1亿人民币了。企业的赞助支持,这个在美国是最主流的方式,而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好的案例——贵阳。
当然,美国人并不是活雷锋,因为成立基金会运作乐团,捐献给基金的钱是可以抵扣税款。纳税给国家连个响都没有,捐献给公益事业还能挣名声,很自然能知道该怎么做。
所谓贵阳模式,是由贵州立星百货董事长担任贵州交响乐团团长,并注资成立基金会,该基金每年的收益作为乐团的每年运作基金,这样可以保证乐团的长期有效资金支持。
贵阳交响乐团贴出的2020年招聘
为了避免误解,澄清一下“团长”,国内交响乐团的团长核心职能就是拉赞助和市场推广,并不参与任何艺术演出活动,顶多出席剪彩握手之类的。
它在国内能够如此独特的原因,是因为立星百货的董事长黄志明,以前是贵州歌舞团的一名中提琴手,后来投入商海成立了这家公司,几经浮沉做成了贵州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心里未曾忘却音乐,才有了这样一种国内首创的模式。
其他地方并没有这样有钱又热爱音乐的人,投入又不见立马的产出,所以拉企业赞助是非常吃力的。除此之外,北交,上交也是有很多著名企业给予赞助。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上交的企业赞助商之一。
土豪老板可以试试入会,入会了“土”就没了但“豪”还在。
商业演出,比如门票收入,受邀演出等是绝大部分乐团梦寐以求的收入方式,挣得够多的话不用求政府求企业,还能给自己涨工资。然而,事实却非常残酷。
很多国内的演出公司,需要上上下下打点当地政府官员的工作赠票,相关部门利用职权拿到的赠票可以用箱子装。
而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胡月明主任介绍,根据他们的调查,在北京,去剧院看过演出的人不到20%,这其中,自己花钱买票去看的就更少了。在北方城市,人们是以拿赠票看演出为荣。“买啥票啊!我这有人,给你拿几张!”
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柏林爱乐乐团一年的商业演出收入为2000万欧,纽约爱乐乐团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美元,这也是为什么纽约爱乐可以200万美元去聘用音乐总监。
03 沉默的多数
可能小白要问朗朗,李云迪这些独奏的会属于哪个乐团呢?他们是不属于任何的交响乐团的,属于“灵活就业人员”,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独奏意味着自立门户,和交响乐团乐手这样的打工人只能二选一。
北上一线城市名团光鲜亮丽的同时,对于国内其他60多家交响乐团来说,生存一直都是问题,很多政府补贴都是十几年不变,没有企业赞助,本地观众市场也很难做大。
成立交响乐团有什么好处呢?官方上讲,对于城市文化,对于政府绩效,对于群众的品味提升也许会有帮助。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一群沉默人群的意义。
国内音乐教育的传统,往往第一目标都是要成为独奏钢琴家、小提琴家,其次要进国内外的名团。而这些舞台上的热闹都跟周健无关,虽然他是合肥某校钢琴系毕业的学生。虽然他喜欢钢琴,但既不是央音/上音/茱莉亚这样名校毕业,也没有实力拿到柴可夫斯基/肖邦这样的大赛奖项,毕业的结果就是老家4S店的销售。
对于他这样的普通乐手来说,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是奢望,大城市本身是人才济济,甚至比较饱和了,上海交响乐团某次全球招募,录用比例是1:5。
爱好和工作似乎成了两条毫无关联的平行线,直到一个转机让它们奇迹般的交汇——合肥成立交响乐团要招募乐手,这样的机会给这样一个普通人赋予了新的人生。
04 推荐音乐
虽然本人在上海,本公众号50%的粉丝也是上海的,本篇要推荐却是思念北京的作品——李谷一演唱的作品《故乡是北京》,恰好是在上海电台经典947里听到的。
这部作品是整部李谷一老师专辑《故乡是北京》,我最喜欢的一首。虽然本人平时不听京剧,但这种京剧京韵的戏歌还是蛮特别的,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甚至把车停在了路边,用app识别这部作品。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虽然是一个想念北京的歌曲,但作曲家姚明是东北人,演唱者李谷一是湖南人。我对北京不甚了解,偶尔出差也只是国贸,望京之类的。但是我想这一定是非常的熟悉北京每一个街道和小巷,有着很深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富含韵味、细腻而又真挚的歌词,也使得它成为北京最美城市音乐名片。
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 ,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
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 。
对比一下汪峰老师的《北京北京》歌词,似乎都不是在一个段位上的比较。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