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门生”:黄埔系里几个第一名
国军内部,大略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士官系,一个是保定系,一个是黄埔系。
士官系代表的是清朝末期日本留学回来,参加辛亥革命的那部分人,代表人物有蒋介石、蒋方震,这属于比较早的一代。保定系的代表人物有陈诚,白崇禧、张治中等人,他们在护国、护法运动已经展露头角,并且大部分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黄埔系则是以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人等为首的黄埔军校学生,这批人构成了蒋介石在军界的根基。
大革命时期 :
黄埔军校前几期学制只有半年左右,毕业后绝大多数担任的是营、连、排长等初级军官。随着国民革命军队伍的扩大,黄埔生所任职务也逐步提升。
第一位担任团长的黄埔生——孙元良。
第一位担任师长的黄埔生——范汉杰。
第一位佩带将星肩章的黄埔生——李之龙。
三十年代:
黄埔毕业生比其他军校毕业生晋升快得多。到30年代初,毕业不到十年的黄埔一期生胡宗南、李延年、李默庵、关麟征、宋希濂、黄杰、陈明仁、刘戡、王敬久等都当上了师长,其中胡宗南还担任了军长,黄埔生在军界的势力不断上升。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其中将官五级,分别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1935年4月1日开始陆续评授军衔,当时黄埔学生获得的最高军衔为中将,有驻闽“绥靖”第三区司令官兼第九师师长李延年,驻闽“绥靖”第二区司令官兼第十师师长李默庵,“剿匪”第三路第二纵队司令官兼第一师师长胡宗南等三人被授予陆军中将。
第一位担任军长的黄埔生——胡宗南。这标志着黄埔生正式进入高级将领行列。
八年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出身的许多将领职务进一步提升,黄埔生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军队三十九个集团军(不包括第十八集团军)中,先后有黄埔生胡宗南、关麟征、杜聿明、黄杰、王耀武、李仙洲、李默庵、俞济时等二十一人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除了王耀武之外均为黄埔一期生。
第一位担任军团长的黄埔生——胡宗南。
第一位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胡宗南。
第一位担任方面军司令长官的黄埔生——王耀武。
第一位担任战区司令长官的黄埔生——胡宗南。
国共内战:
战争初期,黄埔生后来居上,在军界的势力已超过老牌的士官生和保定生。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军长、师长,基本上都换成了黄埔军官。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军第一线的指挥官如“剿总”、“绥靖”区、兵团司令官和军长、师长,大都由黄埔生担任。
第一位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黄埔生——关麟征。
第一位担任海军总司令的黄埔生——桂永清。
第一位担任陆军总司令的黄埔生——关麟征。
第一位由中将加上将衔的黄埔生——胡宗南。
国府迁台后,黄埔生继续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台柱,如桂永清、黄杰、王叔铭、陈大庆、彭孟缉先后出任参谋总长、“国防部长”等要职,至70年代国军最终成了黄埔生的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