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原创 | 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陪伴孩子向阳而生
为期三天的《和谐亲子关系》淬炼营结课后,一位第一次参加华雅智航地面课程的新学员小跑着过来和我说:
李军老师,我以前一直在线上听您的课程,参加线下课这是第一次。我这次没有白来,3天的学习下来,简直是颠覆了我的观念,很庆幸。
以前我和孩子生气的时候,感觉他就是一个抗旨不遵的小恶魔,经常会情绪失控对他一顿胖揍。
这次体验课程让我看到了孩子天使的一面,也看到了了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了解了孩子心理发展的变化与需求,也学到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我觉得回去之后我有信心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学员学习分享)
虽然类似这样的学习收获在我的预期之中,但听到学员这样的反馈,我的内心依然是感动的。
看着学员们一个个带着满满的收获,匆匆回归到自己的家庭,我也进入了短暂的思索,对这次的课程做个小结,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的一个习惯。
很多父母调侃说,孩子有时候表现的像是个天使,惹人疼爱,但调皮顽劣的时候又表现的像个小恶魔,是两者的结合体,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何尝不是这样?
对领导,我们谦卑有礼;对同事,我们客客气气;对朋友,我们风度翩翩;就连对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以和颜悦色。
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常常会失去耐心,情绪失控的时候会立马变得凶神恶煞,斥责喝骂,更有甚者武力相向。
(学员学习分享)
为什么有的父母总会控制不住自己,对最需要关爱的孩子发脾气?
其实,这也是我在亲子关系主题方面听到的一个高频的关键词,相信也是大多数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借着这个机会,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梳理,有兴趣的同学和家长可以沿着这几个方向深入探索。
(一)
在非理智的驱动下,我们往往无脑地忽略了引发生气的事件本身,很多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对孩子一阵狂风暴雨冷静之后,会觉得孩子本身没错或者错不至此,更多往往是自己的情绪失控而已。
换句话说:孩子是引爆父母情绪的导火索,而不是给父母制造情绪的根本。
不少为亲子关系来华雅智航学习或者咨询的父母,一开始大多抱怨:
吃饭磨唧还挑三拣四;
房间和自己的东西从来不主动收拾;
为孩子全心付出,反而和她对着干,让她失望;
迷恋手机游戏购物,怎么说也不听,真是气死了;
早上不起床,搞得她一天的心情都不好……
总之,把亲子关系不好,甚至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原因,都归咎于孩子,有的家长还越说越来气,述说中好像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
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细究这个问题,就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多数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生气,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学员学习分享)
然后,自己的不满、委屈、愤怒等情绪过度反应,让孩子产生了误解和被拒绝的感受。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互动模式驱使下,父母和孩子都深受其害。其中,对孩子的伤害无疑是最大的。
父母在孩子眼中,绝对是权威。所以在亲子互动中,孩子会特别注意父母的表情、肢体动作和言语的等对待自己的方式,从而习得这些,成为自己的模式。
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常常带有自己孩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和情绪感受。所以,父母觉察或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平和自己的情绪,是给孩子的良好示范,也是孩子能否管控自己情绪的关键。
(二)
华雅智航的学员都知道,每一种情绪的背后都潜藏着需求,所以发脾气很容易,表达情绪很难,需要不断通过学习和练习,提升自己觉察力。我在课上讲到的:“说情绪话,不情绪化。”往深了探讨,也是这个原理。
父母对孩子想要发火时,承认自己很生气,给自己3秒钟,清楚自己生气的根本原因,和孩子到底有没有关系?
如果没有关系,那就别把情绪发泄给孩子;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比如:你玩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妈妈当然很想满足你,但是眼睛需要休息,而且你还有作业要完成,对不对?
(学员学习分享)
另外,家长对孩子表达的应该是需求,而不是愤怒。可以多用“我”为开头的语句和孩子交流,也可以教孩子用“我”开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的交流更能和孩子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
有时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家长给的信息太多了,要求这个要求那个,不准这个不要那个。孩子的逻辑理解能力尚不十分成熟,不如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希望孩子要做的,而不是不要做什么,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行为的导向。
类似这样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话术和技巧,在华雅智航10月28-31日《情绪管理·有效沟通》工作坊中会有很多很多,有意向学习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的父母,可以咨询华雅智航课程老师。
总之,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因为父母对问题处理不当,或者是父母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才产生的。
(三)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人格结构的PAC理论,该理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心中同时藏着父母(Parent)、成人(Adult)与孩童(Child)三种心理状态,一直蕴藏在潜意识当中,在不同的触动下会相互转换。
PAC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如果父母能够多学习了解一些PAC理论,对亲子沟通也会有很大帮助。
在亲子关系中,适时地运用PAC理论中的三种角色,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能适应孩子的心态和需求。比如,在孩子学习上,家长可以用“成年状态”的理智,引导孩子学习;在孩子生活中,家长可以用“父母心态”的支配,关心孩子的起居、爱护孩子,给孩子最充足的陪伴;在孩子休闲中,家长可以用"儿童心态"的纯真,把自己当作孩子的玩伴。
育儿是门艺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所以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为人父母的你,已经发现自己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习惯用暴躁情绪对待孩子,而且已经影响或者伤害到了孩子,那么应该先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然后尽快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