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炬高新投资逻辑:投资要看终局,中炬的3年终局

$中炬高新(SH600872)$    $千禾味业(SH603027)$   $海天味业(SH603288)$   近期,中炬高新是不断下跌,前期反弹部分基本跌完。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买了股票不可能立刻就涨,这个理论上谁也做不到。所以,买股票的依据,不是买了之后会不会立刻涨。而是看在投资的期限内能不能达到目标市值和目标股价,即投资要看投资期限内的终局。

1、承担股价波动的风险,回避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学会延迟满足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风险要分析控制,就是股价波动的风险我们要承担,但是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我们要回避。

什么叫本金永久损失?就是买了之后股价经过一段时间后下跌或立刻下跌,再也回不到成本价了。单纯的波动风险就是股价会暂时低于成本价,但是最终会再涨上来。

所以,我们不必太关注中炬高新一时的盈亏,主要看在我们的投资期限内中炬高新的终局:目标业绩、目标股价、目标市值。

2、千禾看起来贵,其实估值合理,中炬是低估,真正高估的是海天

按照PE来计算,千禾味业的估值PE(动)为114看起来,很高;而中炬高新的PE(动)只有35左右,二者相差很大,其实不然。

这种比较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该使用PE来估值,应该使用PS来估值。二者的毛利率是差不多的千禾味业的毛利率大约为43%,而中炬高新的毛利率大约为41.5%,所以从营收角度来看,二者的净利润率最终不会有太大差距,当前千禾的利润受到了短期因素的干扰,没有参考价值,所以还是要看营收即看PS。

中炬高新,按照2021年60亿元的营收预测计算,2021年的动态PS(动)=348/60=5.8,

千禾味业2020年的营收为16.93亿元,普遍预测2021年营收能够达到21-23亿元,增速在24-35%之间,按照22亿元的均值计算,2021年的动态PS(动)=182/22=8.27。

考虑到千禾味业的增速较高,基数较小,所以适当给出溢价,没有问题,千禾味业估值合理。

再看看海天味业,2021年的营收普遍预测在265亿元左右,而净利润则在75亿元左右,其PE(动)为5537/75=73.82,而PS(动)=5537/266=20.89,无论是从PE还是从PS来看,都属于高估范畴了。从行业属性来看,由于海天的毛利率为40%左右,还是偏重于重资产行业,给出20倍的动态PS,也是高估的。

而从海天自身的估值来看,海天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估值均值PE(TTM)为48,跟自己相比,也是属于高估范畴。

所以,我们判断从估值角度来说,中炬高新属于低估、千禾味业估值合理、海天味业属于高估范畴。

3、中炬高新的3年终局:100亿营收、20亿利润、900亿市值

根据中炬高新的2019-2023年中长期规划,到2023年实现营收过百亿、产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目标。

营收达到100亿元,我们判断利润应不会低于20亿元,也就是净利润率要达到20%;

净利率2020年大约是19%,按照正常情况,随着收入的大幅提升,费用率和成本率会呈现下降状态,因此我们判断2023年的时候,中炬高新达到20%的净利率是合理的。

即使短期内为扩充销售渠道而增加销售费用,按照百亿级别的收入计算,利润率也是有保障的,因为成本端占据了收入的接近60%,收入增长固定成本分摊会大幅下降。

至于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增加,我们判断,一是不会长期维持高位,二是,原材料涨价能够通过产品提价转移。

按照45倍的估值计算(过去十年中炬高新的滚动市盈率的均值是43.7),目标市值是900亿、目标股价=900/7.97=112.90,当前股价是43.73,所以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当前,中炬高新最近两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速来看,要想实现100亿元的营收难以实现,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年间,会有一次大的飞跃,这次飞跃我们判断来自于两方面,

其一是产能扩充。

公司拥有中山及阳西两大生产基地;2020 年整体生产量约 69.73 万吨,销售 69.64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9.64/69.73=99.87%;

2020 年 4 月 8 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美味鲜公司中山厂区技术升级改造扩产项目的议案》,公司将投资 12.75 亿元,对中山基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扩产改造,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将从 31.43 万吨,提升至 58.43 万吨,较现有产能提升27万吨,预计 2022 年完成;

其二,是收购。

按照目前的内生增速或自然增速,到2023年收入达不到100亿元,因为2020年收入刚到50亿元,所以会有至少一次收购。

中炬高新公布的年报中也提到,公司是内生增长为主,并购为辅助的双重驱动策略。

即从 2019 年到 2023 年,公司用五年的时间,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内生式发展为主,发展壮大调味品主业,以外延式发展为辅,开展兼并收购,通过内外并举的措施,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年产销量过百万吨的双百目标。

所以,当前就是布局中炬高新的最佳时机,不要太在意一时的涨跌,要学会延迟满足,要看终局,即2023年年中的时候,股价能达到的目标和市值能达到的目标。

因为股价的涨跌分布是不均匀的,很难通过择时来实现,尤其是支撑业绩飞跃的并购,带有突发性,如果宣布并购股价会大幅上扬,到时候再想买入,恐怕已经太晚了。

(0)

相关推荐